光阴如梭,转眼间六年过去了……
六年前,华山玉女峰的华山派骤然举派飞升,然后那无人能破,无人能过的护山大阵便直接再將整座玉女峰给笼罩了进去。
它不仅如一层神秘而坚固的屏障般彻底隔绝了『仙凡』两界,同时也真正向世人证明了『仙法』是真实存在著的。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华山,特別是玉女峰周边,便在时光的悄然流转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那个一心只想修道求长生的嘉靖皇帝在多次传召求仙无果后,乾脆单方面下旨赦免了华山派的谋逆之罪,然后往后一年的时间里曾多次亲身前来华山寻仙,最后乾脆让人在南峰最高的落雁峰上修建奢华的道观,从此常居峰顶设醮修仙、不问国政,直接赖著不走了。
万幸的是,大明朝的阁老將领们还算给力!
在没有了皇帝的掣肘后,他们很快就调兵遣將攻灭了江南日月神教的叛乱,行政效率空前高效,要不然,他们的那位皇帝只怕没能得道成仙就已经身死国灭了。
当然了,这些事情不重要。
重要的是:某些达官显贵们看到皇帝都如此,也自然是纷纷上行下效爭先去效仿,將朝堂纷爭拋诸脑后,一心只扑在华山和求仙之事上,只期望能沾得一丝仙气,得享长生?
而皇帝和达官显贵们都这样,普通老百姓们就更別提了!
听闻华山有仙缘,他们便皆怀著虔诚之心,跋山涉水从五湖四海匯聚而来,然后在那护山大阵外焚香祷告,祈愿仙人庇佑,保家人平安顺遂什么的。
不过还好,平常老百姓们就还是需要吃饭穿衣和抚育后代的,他们可没法像某个皇帝或者某些达官显贵一样不用干活就有不完的钱吃不完的粮,所以,他们最多是尝试一番,发现確实进不去后便改为焚香祈福,再然后就各自回乡回家去了
而那些武林人士们亦不例外,他们也不知道是听谁传的,说是华山派里边有诸多仙家秘籍与修仙法门?
於是,华山这里常年都有来自不同地方的江湖人士蟠踞或是鬼鬼祟祟地在外窥探,他们也都渴望能在华山寻得突破自身武学瓶颈的契机或者乾脆是想看看能不能找机会潜入玉女峰去並偷到仙法。
但很可惜!
跟那皇帝以及无数尝试过的百姓们一样,他们的结果也是始终不得其门而入,最后不得不悻悻离去。
而皇帝、百姓和江湖人士都这样,那些本就痴迷於寻仙问道的道教『真修』们就更別提了。
要知道,华山南峰本就有著老君洞和老君的传说,现在出了华山和玉女峰的事情后,那些道家之人就更是直接將华山奉为了心中求仙问道的圣地,於是他们纷纷结伴而来,在华山周边的山上搭起道场,开始日夜诵经修道,以求哪一天自己也能顿悟,或者是得到华山派类似的仙缘后立地飞升什么的。
而隨著求仙者的不断匯聚,华山周边的小镇和市集便自然是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毕竟修仙求道也是要吃喝拉撒穿衣住房的,总不能真的跟仙人一样餐风饮露,所以经济一下子就提振起来了。
於是乎!
华山周边的那一座座寧静的小镇便逐渐变得热闹起来,原本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几个外人的街道上也变成了现如今的车水马龙,街道上店铺林立,从简单的客栈、饭馆、酒楼到售卖法器、香烛和符籙的仙货铺以及摊位等等,可谓是应有尽有。
然后短短的六年时间,小镇还不断扩张,最终很快就变成了一座繁华的小城,比如那青平小镇现在都变成县城了,人数更是不知不觉间突破了数万。
与此同时,周边的那些农村和赶圩的市集也因人口的大量涌入和消费经济的发展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个热闹非凡的小镇,然后就那么如同眾星捧月般围拢在华山周边,形成了特別的华山修仙经济圈。
除此之外,不少有財力的达官显贵们还学他们的皇帝,跟某些道家合作,在华山玉女峰周边的其余四峰上修建了许多的道观和问仙台、问仙亭乃至是求仙坛等等。
而那些错落有致的求仙建筑与华山的奇峰怪石相得益彰,乍一看仿佛真是仙人遗落人间的仙宫楼阁那般,渐渐地就吸引到了更多的人前来並探寻那虚无縹緲的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