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最重要的一点,秋桐是如何被陷害的,却没有证据,也没有确凿的消息,甚至连谁给秋桐行贿的都不知道。
皇者确实已经尽力了,却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我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找到陷害秋桐的证据。
可是,如何找到呢?此事是曹丽和白老三联合搞的,要想找到证据,必须从这两个人身打开缺口。此刻,这一对狗男女在后面那个楼的房间里鬼魂。
我脑子里涌起过去抓住这俩刑讯逼供的念头,随即又否定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这一步。现在,我不但不能找白老三,甚至也不能找曹丽,那样,很容易会打草惊蛇,不但救不了秋桐,还会暴露我自己。
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躺在沙发辗转反侧想着,彻夜未眠……
我一夜未眠,我知道,秋桐也整夜未眠,她正在受着审讯人员的精神折磨。
一想到这一点,我的心里疼得不能自己。
天刚亮时,我起来到卫生间洗把脸,走到卫生间门口时,随意往房门口一瞥,突然看到地板靠近门边有一个信封。
我走过去,显然,这信封是从门缝里塞进来的。
我捡起信封,打开房门,往外看了看,什么人都没有,不知道是谁何时塞进来的。
我关门,看看信封,信封是没有封口的,面什么字都没有。
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纸,面是用碳素笔手画的一幅地图。
这地图一边是陆地,一边是大海,陆地不远处,有一个小岛,小岛画了一个四方形的标志,标志旁接着一个长长的箭头,箭头尽头是一张办公桌,办公桌画了几个抽屉,其在第二个抽屉处又拉了一个箭头,箭头尽头是一个信封,面写了一个英大写字母:q。
我琢磨着这地图,思索着其的含义……
突然,我好像领悟到了什么,这个小岛周边海岸线的形状很像那个无人岛附近的地形,这幅地图的意思好像是暗示在海有个小岛,而在那个无人岛,有个山洞,山洞里面有张办公桌,办公桌第二个抽屉里,有一个信封。而这个大写字母q,会不会是代表秋桐的意思呢?那抽屉里面的信封会不会有能证明秋桐是无辜的什么东西呢?
我这样想着,心里豁然开朗,对,那山洞是白老三的另一个老巢,山洞里那个豪华单间里有张大老板桌,这个地图极有可能是传递这个意思,即使不是这个意思,我也愿意往这方面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无,现在任何一点讯息对我来说都是救命稻草。
我又想,这个信封是何人送到这里来的呢?此人会是谁呢?他或者她是敌是友呢?这样做的意图又是什么?这个地图暗示的意思是真的呢还是一个陷阱?
我不由又想起次插在我的车门把手的那个神秘地图,此次的信封似乎和次是一人所为。
想到这里,我决定相信这个信封带来的讯息,我决定去闯无人岛。
当然,去无人岛是有风险的,那山洞是有白老三的人看守的,晚是最安全的,但是,现在,多拖延一分钟,秋桐要在里面多受一分钟的罪,我不能等了,必须马要去。虽然白天的危险要大很多,我也顾不得了。
我立刻下楼,此时天刚蒙蒙亮,清冷的空气里带着秋日的微凉。
我打了一个寒颤,快步走到车跟前,打开车门刚要车,背后突然隐隐觉得有一个人站在我身后。
回头一看,是皇者。
我有些意外:“皇者,你怎么……一直没走?在我楼下给我看门的?”
皇者说:“兄弟,你真幽默,你看我瘦的像跟芦柴棒,我又能耐做保安吗?”
我说:“那你一大早在这里,是……”
皇者说:“昨晚,我似乎隐隐觉得被人跟踪了,可是,又没又发现,回到家,我琢磨了大半夜,一大早天没亮过来了……”
我说:“过来干嘛?”
“过来溜达溜达啊……”皇者说:“我在这个院子里已经溜达了一遍了,没想到有意外发现……”
我心里能猜出个大概,装作不知的样子说:“什么意外发现?”
皇者低声说:“白老三的车停在你的楼后面……很怪,他的车怎么在这里,我从来不知道他这里有房子……”
我说:“白老三这里没有房子,但是不意味着他这里没有女人……”
皇者看着我,眨巴眨巴眼:“你已经发现了?早知道他来过这里?”
我点了点头:“你难道不知道曹丽在这里有套房子?”
“哦……曹丽在这里也有房子?”皇者说:“这我倒不知道,我只知道她别处的房子,这里好像她来的不大经常……”
“是的,狡兔三窟,这里她不常来……”我说。
“曹丽和白老三知道不知道你住在这里?”皇者说。
“这要问他们,我不晓得他们是否知道……”我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或许大概可能他们不知道吧……”
皇者点了点头,又看着我:“昨晚我走后,你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地方吧?”
我想了想:“没有!”
此时,我不想告诉皇者这个信封的事情,我对皇者的信任依然是有保留的,毕竟,他是伍德的人,我此时仍无法把握他的用心到底是真是假。
皇者犀利地眼神看着我,似乎我刚才的稍微一顿让他明白了什么,他笑笑:“没有好……”
我不会相信刚才皇者的解释,我绝不相信皇者一大早来到这里是为问问我昨晚有没有什么异常,他来这里逛游,一定是有什么别的目的。但是,他不说,我不会问的。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秘密,我有,皇者也不例外。只是,有的人不用问可以觉察到别人心里的秘密,有的人却觉察不出来。
我问皇者:“我要去班,你怎么来的,要不要我送你?”
皇者说:“不用,我打车来的,是送小亲茹班的那辆出租车,他在门口等着我的……”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