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存在的生命,这怎么可能,什么生命能够适应火星那么极端的环境。”张俊闻言显然是有些不太相信道。
甚至在极地冰层、冰川和深海中,科学界们发现的一些被称为嗜冷菌的微生物,可以抵御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
所以在选址的时候必须要格外慎重,既要靠近水源丰富地区,也不能被这些季节性流动水淹了,这是在月球上完全不用考虑的。”
的确,火星历来都是人类太空探索中所关注的焦点,毕竟它和地球有太多的相似性了,可以说就是地球的姊妹星球。
没有水,那么火星上就没有任何可以供人类居住的可能。毕竟相隔两亿多公里,紧靠地球上面运输补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说不定,在火星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有远古生物通过这总自我进化生存了下来,能够适应火星上面的环境呢。
比如2010年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杜纳利埃拉藻类,可以靠很少的水繁衍生息。虽然它们生活在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但它们在蜘蛛网上生长,以利用露水,露水是在早晨凝结在蜘蛛网上的少量空气水份。
再有,火星表面不存在生物,那么火星内部呢,峡谷,地下河,溶洞等等,是不是有一些依靠水源生活的穴居生物,这些都是未知数。”
只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火星上面的磁场削弱,大片的水资源丢失,大气层也变弱了。
“而除了为火星科学考察站选址外,我们还要深入的对火星进行各方面的探测任务。
而其中最重要的探测任务,就是找到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的证据,或者是火星上面可能存在的生命。”
而随着人类在火星探索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探测成果成现在了大家面前。比如,近些年来最大的发现就是证实了火星上面有季节性液态水流动的证据,这可以说是颠覆了以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知。
周向明继续讲:“不过,这个选址也不能太过靠近这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万一出现季节性流动水,那么岂不是在整座火星科学考察站就被淹了。
听到周向明的话,吴浩和张俊也都不由的点点头。
当然了,也正因为是探测证实了火星表面存在液态水流动,所以才使得我们对火星的兴趣骤增。”
这些都还不算什么,科学家们发现的一种萝莉属植物,被鉴定为一种未记录的刺毛草属植物。这种生物有特殊的细胞器,因此它可以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生存。
如果按照常规思路,上面这些例子中的生物都不可能生存,因为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完全不具备我们常规认知当中的示意生物生存的环境。可是,它们却生活的好好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过程中,是有可能打破常规,从而适应非常严峻残酷甚至我们认为不可能的自然环境。
那么火星上呢,我们通常认定它上面是不适宜生物生存的,可谁知道呢,我们对于这颗红色星球所能够掌握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