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肖帅戈以为摩加迪沙也会像埃塞俄比亚的诸多城镇一样,市区范围里顶多只有极少数量的幸存者。
马哈代文营地里有逃亡至此的摩加迪沙人,通过问询俘虏的口供以及参考白奴讲诉的一些情况,肖帅戈这才知道自己当初太想当然了。
1990年索马里内战爆发后,索马里已经分裂成至少24个战争团体,换句话说,就是军阀林立。
在那之后,索马里也产生过很多总统(包括自称的总统和某些部分国家承认的总统),但没有哪个总统能够获得军阀们普遍地承认。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没有哪个总统(不包括摩加迪沙本地自称的总统)返回摩加迪沙市内执行一个中央政府该有的业务与功能。
简而言之,索马里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
不过,索马里虽然没有中央政府承担应尽的职能,但各地的军阀却对自己的地盘进行着管理,还执行着诸如执法、判罚、税收之类最基本的政府职能。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摩加迪沙。
作为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并没有被哪个军阀单独占领,而是被众多军阀派系所瓜分。为了争夺地盘等原因,这些摩加迪沙的军阀们还时常交火。
如果摩加迪沙的军阀们战斗时不是使用各种现代武器,而是使用砍刀、斧头之类的冷兵器,顶多用一下手枪,那么将他们称之为帮派更加合适。
所以说,摩加迪沙才是真正的无政府状态。
然而正是由于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所以进入末世后,摩加迪沙反而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
不发达国家的城市,大多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食物供给减少而逐渐形成社会性恐慌,进而引发暴乱。对暴乱和对饥饿的恐惧,促使城市居民纷纷逃离城市。
摩加迪沙则不然。
食物价格的暴涨自然也对摩加迪沙造成了影响,但“战火随处可见以及街上人人带着枪支”并没有使摩加迪沙居民太过恐惧,因为这本身就是摩加迪沙的日常。
简单点说,摩加迪沙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提前体验过末世的气氛,所以当真正的末世来临后,摩加迪沙人的免疫力最高——反正都是朝不保夕,反正都是随时有可能丧命,区别很大吗?
后来,交火的激烈程度提升,但摩加迪沙的相当一部分居民却不惊反喜。
摩加迪沙因为经济情况很糟糕,想找到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非常困难,所以摩加迪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年轻人以成为帮派分子为荣,女人也更加青睐成为帮派分子的年青男子。
因为,成为正式的帮派成员后,基本上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正式工作——当然,前提是不在帮派冲突中被打死。
其实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年青人向往成为帮派分子的现象,比如香港的古惑仔,比如美国的黑人社区、墨西哥人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