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让孙悟空用毫毛变了根绳子,把黑熊精捆了。
然后托起黑熊精,就飞回了观音院。涂山的凌空摄物术,除了唐僧不能抓,抓其他人,还是轻松的。
涂山把黑熊精往唐僧面前一扔:“师父,这就是那偷走袈裟的妖怪。大师兄、三师兄精诚合作,几番努力之后,好不容易抓住了他!”
黑熊精磕头:“师父在上,徒儿拜见师父!”
唐僧懵了,这怎么回事?
黑熊精趁此机会又多磕了几个头。
终于反应过来的唐僧站起身来,往旁边一避,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认错人了,贫僧并不曾收你做徒弟。”
黑熊精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就看着涂山。
涂山抬头望向屋顶,不跟黑熊精对视。
过了片刻,黑熊精才想起来,说:“师父,是观音菩萨让我在这里等你的。菩萨说,有一取经人会路过此地,让我安心等着,拜他为师,护他西去。”
孙悟空上前,拿出锦襕袈裟,没递给唐僧,却递到了黑熊精的手里(只捆到手腕,手掌没捆)。
黑熊精立即伸直手臂,“请师父收回袈裟,饶过徒儿以往的过失吧!”
唐僧也不知道怎么办,看了看孙悟空,又看了一眼谢悟真,然后说:“悟言……”
涂山拔出宝剑,架在黑熊精的脖子上:“真是观音菩萨让你等在这儿的?你要是敢说假话,管叫你血溅当场!”
精熊精愣了一下,咬紧牙关说:“真的是!”
涂山收剑,对唐僧说:“看来是真的了。”
孙悟空插言说:“这厮跟老孙旗鼓相当,是个不错的帮手。”
然后唐僧就答应了,关键是袈裟不能不收。
——
谢悟真给黑熊精解了自己的倒马毒桩之毒。
唐僧给黑熊精起名为熊悟玄。玄,通玄机、玄冥。其实是因为黑熊精长得黑,玄色就是黑色。
接着,又在孙悟空提议之下,起了个浑名叫煤球。
原著里,孙悟空见到黑熊精,曾说:“这厮真个如烧窑的一般,筑煤的无二!想必是在此处刷炭为生,怎么这等一身乌黑?”
所以“煤”字成立。
至于“球”字,当然不是机制,而是手捏的,所以也没啥。
——
唐僧本来准备让黑熊精当二徒弟,涂山阻止,道:“二师兄并不是他。”
唐僧问:“悟言,你交个底,为师总共会收几个徒弟。”
涂山回道:“据悟言所知,菩萨点化的,还有两个。悟言不知道的,就不知道有几个了。其实,悟言以为,不是菩萨点化的,师父也可以收。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西行路上,就会更加安全。反正我们已有买斋之法,不必担心养不起的。”
在这个年代,养不养得起,算得上是头等大问题。
孙悟空问:“那什么二师兄,到底是个什么狠角色?”
涂山道:“西行之路,千里迢迢。有大漠黄沙,亦有赤荒戈壁。我们都是正经修行的人,就算人多,时间一长,难免无聊。因此,这二师兄,就是负责给大家找乐子之人。”
唐僧虽然不在乎什么乐子,但也知道,长路漫漫,徒弟们难免枯燥。因而听了,也没说什么。
倒是谢悟真奇道:“不知那什么神圣,找乐子很在行么?”
涂山道:“相信很快就会知道了。”
“切(《水浒全传》李逵道:啐qi,原来是梦,却也快当!切字,本乃啐字的笔误。使用的人多了,获得公众认同了,也就取代了啐字)!”孙悟空对涂山卖关子表示不满。
就这样,黑熊精就成了五徒弟熊悟玄了(以后就是熊悟玄了)。
——
离开观音院,又走了七八天,就到了高老庄。
原著到这儿,是孙悟空变成高翠兰的模样,哄了八戒。八戒把孙悟空背到云栈洞之后,这才开打。打了一整夜,八戒由于体力原因,败了。之后,孙悟空说出取经的事。八戒方才投降。
现在就简单了,涂山直接领了降妖的任务。
孙悟空刚刚在观音院吃了不听涂山话的亏,所以没争没抢。
涂山到了高翠兰处,也没变化,直接就是自身模样。
猪八戒一到便问:“哪来的小妖,你把我媳妇弄哪儿去了?”
涂山一听就明白,八戒这是看出自己修为,有把握胜过自己,这才如此不客气。
涂山直接说:“今有取经人在此,悟能,还不前往参拜!”
就这么,猪八戒就归队了。
值得一提的是,猪八戒只表示出对翠兰的牵挂,并未表示出对涂山和谢悟真两名女身相师弟的垂涎。
私下里,谢悟真问:“这个猪妖能找乐子吗,我怎么没觉得?”
孙悟空凑过来说:“我倒是发觉他很会拍师父的马屁!”
涂山答道:“现今时间尚短,时间一长,你们就会发现他的好玩。”
熊悟玄是被打服了加入的,感觉自己地位低,此时,就像原著的沙僧一样,闷声不说话。
离开的时候,高老庄送上两百两银子。原著里唐僧没收。这会儿,因为实行买斋,就由涂山上前收了。
——
先前出观音院的时候,涂山让谢悟玄自己飞到草原抓马,黑熊精照做,抓来一匹白额棕色马。
没有鞍辔,有妖力镇压,同样稳当,也就这么骑着。
经过高老庄,鞍辔有了,高老庄送的。
另外,高老庄亦为猪八戒准备了马匹,是匹红褐色的高头大马,鞍蹬俱全。
——
然后,就是浮屠山遇见乌巢禅师了。
八戒在高老庄这么些年,见过乌巢禅师。不说关系有多好,至少,一般的“睦邻友好”还是达到了的。
于是乎,就照原著那样,乌巢禅师赐给了唐僧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西游原著里也有心经的内容。涂山过目不忘,好像应该记住,但实际上没有。
涂山过目不忘记住的,是跟故事情节有关的那些内容。
而像心经这样的,相当于哲学论文的东西,涂山就没能记住了。
——
乌巢禅师说:“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其中关键词是:“魔瘴”。
考虑到之前,唐僧连问西方雷音寺有多远,显得有些心焦,浮躁。
可知,该“魔瘴”指的就是心焦,浮躁之类的心魔,并不指拦路的妖魔。
乌巢禅师赐心经这件事,虽然写进了原著的目录,但这事,还真的不能算是一难。
——
唐僧原本就是僧人,就算只会小乘教法,胸中也是藏有许多经文的。
如今取经,是向西天求取大乘教法。
那么问题就来了:乌巢禅师所赐的心经,到底算小乘教法,还是大乘教法?
涂山想了想,没想明白。
但涂山感觉,自己这儿,缺乏修炼的心法。说不定,这心经能当心法呢。
于是,上路之后,涂山就向唐僧借了经文,反复阅读了十几遍,直到完全记住了为止。
——
之后,涂山在心中仔细品读心经。发觉,没有意守身体的哪个穴位,也没有导引内息行走哪条经脉,纯粹就是一些晦涩难懂的人生格言。
这样的心经,对修炼多半没用。
但长路漫漫,相当枯燥。反正也没有别的事,涂山便在心中反复吟诵那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