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最后大家真的从斯塔克大厦偷出来了那些东西,证明了。托尼·斯塔克的确有可能涉及到了人体实验。
但吉布森再一次没有和他们做任何解释,反而让他们解散了。
如果一次还好,大家信任吉布森,可以忍耐。
一次可以。
两次也没问题,吉布森的威望很高。
三次也行,吉布森是大家的老大哥。
那么第四次第五次呢?
这都多少次了,他们的聚集的不明不白,支援组不见踪影,做任务做的不明白,任务完成的不明不白,接着莫名其妙的要调查托尼·斯塔克,可调查到一半,又让他们撤离不再跟这个案子了……数一数,这都多少次了。
吉布森的威望再大,大家也得嘀咕了。
一个不对劲或许是误会,可这么多误会累积在一起……不是,吉布森真当他们是傻瓜?
所以哪怕和吉布森关系最好,认识时间最长的凯奇也憋不住了。
于是大家决定,私下里进行一次会议。
想想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又该如何面对眼下的情况。
一个坏人偶尔做了一件好事,人们会觉得“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经常做好事的人却会因为做了一件坏事或者一桩丑闻被认为是“虚伪的人”,人们会对他大失所望。
这是一个很不公平的事情。
但这恰恰符合人的认知。
这就是近因效应,近因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最近接收到的信息记忆更为深刻。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一系列材料后进行回忆时,末尾部分的项目由于与识记相距时间较短,因此更容易被回忆起。这种现象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最近一次接触或交流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更为深刻,从而影响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总体评价。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朋友、同事或亲人等熟悉的关系中,如果对方最近有了反常表现,那么这一表现的印象可能会覆盖之前所有已形成的印象。此外,近因效应也常用于商业广告中,通过最近一次的广告宣传来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然而,近因效应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在多年的好友之间,可能因为一句话或一件事而伤了和气,甚至绝交。这是因为彼此熟悉的人之间,近因效应的作用更明显,最近的一次不愉快经历可能会颠覆过去所有的美好回忆。
近因效应会影响我们对人和事的评价和判断。由于我们往往根据最近的信息来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因此可能会忽略以往的信息和经历,导致评价过于片面或不客观。这种心理现象可能会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造成误解、偏见或不必要的冲突。
而眼下发生的事情,就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
没办法,谁叫尼克·弗瑞在塑造吉布森这个角色的时候,把自己演绎的太完美了。
大家都知道,吉布森是一个嫉恶如仇,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牺牲一切的人!
这些印象都深入人心了,可现在的吉布森呢?
他们不是傻瓜,相反都是经过高强度训练和各种实战出来的精英,这些精英或许没有瑞雯和黑寡妇那样洞悉人心的能力,可也见多识广,大家多多少少都看出来,现在的吉布森……和以前大不一样。
这种转变让他们很不安。
说到底他们之所以跟着吉布森,一方面的确是因为刺激,可更重要是,他们真的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对世界有益的,他们是在报效国家,维护世界!
没点信念,是根本干不好这样的工作的。
他们信任吉布森,是因为他们认为吉布森就是自己认识的那样的人。
所以他们不需要名分,哪怕被人怀疑也可以继续下去。
可如果吉布森变了呢?
更重要的是,吉布森是他们和这个国家唯一的纽带……吉布森说他们是为国家工作,联系人也一直是他。除了他,没人能够和政府和国家有任何联系!
那么如果吉布森变了,他们的未来会怎么样?
这些都是现实问题。
他们必须慎之又慎!
不管是找出真相,还是为了现实的未来,他们都必须给自己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很重要!
所以他们聚集在了一起。
然而没想到的是,他们聚集在一起没多久,他们的秘密安全屋就受到了袭击!
是托尼!
“嘿!伙计们!大家好,我想问问。你们是不是我家里拿走了什么东西?可以把它还给我么?要知道偷东西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你们爸爸妈妈应该教过你们的。”
托尼一发掌心炮,将安全屋……其实就是一个废弃工厂。
这里没什么人,地方够大,正好可以用来聚会。
众人一看到托尼·斯塔克,第一反应就体现出了精英特工的素质,他们立刻翻身寻找掩体,且第一时间对托尼·斯塔克展开了火力压制!
“为什么他会找过来?!!有人出卖我们了!!!”
都是老手,大家很确信自己一群人绝对没有留下明显的线索,就算托尼·斯塔克再厉害,也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他们!
按照他们的估计,要是托尼·斯塔克真有那么聪明的话,最起码也得一个星期才能抓到他们的尾巴,可那个时候,他们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他们根本不可能找到我们。
“法克!别说泄气的话!开火!开火!”
看着身上机甲子弹撞击造成的火……托尼有点遗憾的说道:“看来,我们不能坐下来友好协商了。那么准备好了么?小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