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634章 疯狗

三个分队各自有远征队的百夫长率领,一开始还列队摸向营地,等到借着夜色将距离缩短至一百到二百步,都惊动了吉尔吉斯人的夜哨,干脆就各处呐喊冲了起来。

敌军庞大的兵力,令人生畏。

花了九天时间,莱万多拥有大小二十七条船的船队才驶入托木河,半天后就能远远看见右岸陷入重围的托木斯克。

这笔钱足够买下五十俄亩也就是八百亩地加上五匹马、二十头牛、二十只羊、几十只鸡子鸭子,娶个老婆雇一群农奴,翻身做地主。

只是原材料,而且是西伯利亚税务衙门对原材料的剪刀差定价,就已经和大明涨价后的成品貂裘价格差不多了。

黑夜中的哥萨克像一群疯狗,持手枪冲入营地,在二三十步的距离下,以手枪击毙最近的敌人,随即拔出刀斧开始砍杀,根本不给吉尔吉斯人结阵的机会。

当夜幕降临,莱万多更是离开岸边,让几名士兵潜伏到围城营地外围的山坡,花了一天时间弄清楚敌军的兵力构成。

好消息则是,鞑靼人尽管兵力雄厚,却似乎对托木斯克城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在密林中伐木取材、赶制攻城器械。

火绳的长枪就不一定了,他们甚至能买到西班牙一百年前造的重火枪。

托木斯克附近方圆二百里大部分都是山丘、沼泽地,平坦的地方则是茂密的树林。

尽管他们当中有超过两千人,都是卫拉特标志性的铠装骑兵,都部署在托木斯克东南方向农田里。

他说自己能活着,是因为出身土尔扈特部,分队的其他人,不是被战马踩死,就是被楚琥尔的兵用长矛戳死在田野里,全都死了。

待到夜幕降临,五个哥萨克分队靠岸下船,摸进林间,三个分队直扑三处营地。

但沙俄大量进口火枪,这也不是工业革命后的时代,各国军需本就供不应求,军火是完完全全的卖方市场,别管哪个国家,只要你敢卖,我就敢买。

极短的时间里,仓促遇袭的三座营地,纷纷因哥萨克所装备大量手枪,一个照面就被打得溃不成军,牧兵纷纷抢马向东逃窜。

但这些情报对莱万多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消息。

进口的火枪种类就多了,别管是西班牙殖民者在一百年前用过的老枪,还是瑞典最新打造出来的燧发枪,莫斯科来者不拒,只要你敢卖,我就一定买回去。

沙俄对西伯利亚的侵袭持续这么多年,经验非常丰富,对付水下倒桩,可以在岸边砍树,用原木冲断绳索和倒桩;对付拦江铁锁,则可以把炉子搬到船上,把铁锁烧红砍断。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因为辽东战争的进程影响产地,如今一副这样的貂裘已经涨到六十两银子的天价。

反倒是别管火绳发火还是燧发枪机,远征队里没多少人使用长枪,用长火枪的都是沙皇派过来支援西伯利亚的射击军。

莱万多对楚琥尔的凶狠感到发怵,但对面前这个倒霉蛋的言语难以理解:“太师?那不就是卫拉特的贵族?”

貂皮在世界范围都很贵重,大明一副由三四十张貂皮制成的貂裘,早年能贩到二十两银子的高价。

这种格外重视单兵火力的装备编制,在整个世界都是独一份。

这就不是打仗的编制。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西伯利亚独特的经济基础,给远征队创造了这样的条件。

只要不去田野里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是长枪制作更难、工时更高、射程更远,自然也更加精准。

沙俄探险队最大的优势,是借助河流快速机动,以人手一杆的火枪在岸边密集射击,快打快走,令围城敌军防不胜防,只能无奈撤围。

莫斯科公国的火枪制造能力非常一般,最大的兵工厂一年才只能产两千支火枪,而且是火绳枪,约等于大明一个卫的军器局。

另外两个分队则潜伏下来,一个关注外围,准备阻击闻声来援的敌军;另一个则由莱万多率领,跟在三个主攻分队之后,等待时机加入战局。

至于围城营地的北部的沼泽和南部和林地,则由装备、组织较差的吉尔吉斯人负责,他们以猎人居多,马匹较少,能适应步战格斗。

欣喜异常的莱万多当即决定,夜晚上岸,用火枪将围城军队打个措手不及。

所以短枪比长枪更可靠。

即使是新枪,质量也参差不齐,更别说进口来的老枪了。

一个分队九十八个人,只回来了一个,在拷问中被削了头发、切了耳朵、割了鼻子,随后上药包扎,得到良好照顾,放了回来。

买回去也很少装备部队,各个正规营的射击军列装的还是大量笨重耐用的皮硝火绳枪。

有财力就用绞盘铁索甚至坠石,让他们整个夏季不能通航。

说是软黄金也不为过。

最先接近营地的总是分队中的射击军小队,十到二十人,他们出身沙俄正规军,胳膊上燃烧的火绳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一般耀眼,持长斧架火枪,以非常稳重的方式向营地内篝火照耀到的鞑靼人射击。

莱万多对此不以为然,尽管遭受损失,但夜晚袭击的胜利至少说明他的战术没错。

这也很正常,远征军队本来就比正规军对物资的要求更高。

貂皮。

乌拉尔山以西的貂基本都灭绝了,西伯利亚贩往欧洲的貂皮原料,在各个堡垒根据质量定价,每张的价值在一到两卢布之间。

因为没有药池盖的火绳枪以及机构复杂的簧轮枪,都不适用于西伯利亚寒冷、潮湿的环境,只有燧发枪才合适。

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真正的穷鬼只能莫斯科公国本土当农奴、填壕沟,西伯利亚不缺冰雕,无情的冷空气从来不欢迎光屁溜子的穷鬼。

没财力就用绞盘绳索,配合埋进河床的倒桩木刺,作为一次性埋伏,把船只阻拦,甚至两岸同时拉起,使平底船翻覆相撞。

几乎每个进入西伯利亚的哥萨克和猎人,都会配上一支,有些骑兵出身的人还会配上两支。

准确的说,莱万多就没打算长久靠岸,托木斯克是座临河城寨,他的计划是依靠船只和火枪,对岸边的鞑靼人发动扰袭。

他将船队隐藏在河道的沙洲之间,带两条平底小船前去探查,得到的情报有好有坏。

托木斯克城外的密林与沼泽之间,遍地都是鞑靼人百八十骑聚集的小营地,像这样的营地足足有几十处。

大约是白银二到四两。

他觉得托木斯克的督军伊万该退休了,胆小鬼,完全是多此一举。

打崩他们比放个屁还容易。

谁也不敢保证,买到的火枪究竟出自王室军械所,还是某个山村不知名的老铁匠之手。

莱万多大笑着摇头:“有本事就骑着马到河里试试看!”

早上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