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武侠修真 >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 第653章 草蜻蜓,標准灵石(4K)

左半边画面,依旧是大棚內青黄交织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著;右半边,则切换成了一个微观动態模擬图:一枚放大无数倍的稻穀。

其颖壳在特殊的光谱下,呈现出密密麻麻、如同蜂巢般的微小结构。

它们镶嵌著无数极其微小的、形態各异的透明结晶!有的像微缩的扇子,有的像细小的哑铃,有的如同完美的圆球,在元气显微的视野下,闪烁著钻石般璀璨的星点光芒!

“看这里,”赵青指尖划过右屏,“这些,就是稻壳中自然形成的『植硅体』。”

“植硅体?”唐欣疑惑地重复这个陌生的词汇。

“简单来说,就是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硅元素后,在体內形成的微小二氧化硅颗粒。”

赵青解释道,语气轻鬆得像在聊家常:“硅,就是……製作琉璃、水晶的主要成分,寻常砂石里最多的那种东西。”

“就像某些贝类会长出珍珠层,某些藻类会形成硅藻壳一样,所谓植硅体,亦是植物的一种『骨骼』或者『鎧甲』,它们在体內形成的坚硬结构,用来支撑身体、抵御病虫害。”

“哦!懂了!”

战摩訶恍然大悟,“像我们北疆的『沙棘草』,叶子硬得能割手,里面就含了不少砂子!”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赵青点了点头:“一枚成熟的灵石稻叶片,可產生约五万个这样的微小扇型或哑铃型植硅体。叶鞘、颖壳等组织亦富含此物。”

“寻常稻米,我们费心费力去壳,为的是得到里面可食用的胚乳。然而,对於灵石稻而言,这些被丟弃的『壳』与『渣』、糠秕……”

赵青顿了顿,看著拓跋无愁和战摩訶眼中逐渐亮起的、混合著震惊与恍然的光芒,轻笑道:“……才是真正的『果实』,是『灵石』的胚胎!”

模擬图景再次变化。

左侧画面中,堆积的稻穀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聚拢、提纯,最终在烈焰中熔炼、凝聚,形成了千百块一寸见方、晶莹剔透、泛著淡青色微光、有如经过標准切割的石块。

“亩產三十斤麩糠?”战摩訶下意识地换算,“那……那能提炼出多少灵石?”

赵青微微一笑:“这三十斤,指的是提纯后的標准灵石重量,不过只能划入下品之列。”

“下品灵石?”拓跋无愁追问:“何为下品灵石?內蕴元气几何?等阶怎么划分?”

在剑王朝世界,灵石並非是某些修仙小说中必备的通货,修士的专属货幣单位,而是泛指诸多品类灵矿的產物,也包括了不少异植异兽死后千万年、逐渐沉淀生成的化石。

一般称之为晶石,其內部差异极大。

不光在性质和主要功用上,有符晶、法晶、念晶、介晶等的区分;价值方面,更是天壤之別。

便宜的,一斤蕴含稀薄杂气的低等符砂不过百来钱,大些的坊市都能收购;贵的,一枚蕴含精纯本源之力的稀世奇晶,价值数万金不止!

“大家应该都见过玄冰这种灵材吧?”

赵青淡淡补充道:“简单的来说,一枚下品灵石內蕴的元气储量,平均约为等重普通碧色玄冰的九倍。中品依五行阴阳之变,质地迥异,元气含量十倍於下品;上品,亦十倍於中品;极品,再十倍之。”

“往上,才是真正的稀世灵玉之属。”

“那也……很不错了。”

拓跋无愁默默计算了几息:一斤下品灵石,足以支撑常人数月的体能消耗;一块標准灵石约摸二两重,可供初入链气境者修行七八日,其蕴含的木行与土行之气,亦中正平和,极易吸收。

“种一季需多久?”他提出了新的重要问题,若是耗时经年,这效率也谈不上多高。

“最快二十五天。”赵青即答。

“二十五天?!”战摩訶失声叫道,连拓跋无愁都瞳孔微缩。寻常穀类,哪怕是最低等的,从播种到收穫也需百日以上!

这灵石稻的生长周期,竟缩短了四倍不止!

这一年能种十四季半的离谱数值,一亩地的年產量……岂不是高达三千五百块下品灵石?!这哪里是种田,这简直是直接从地里长灵石矿脉啊!

虽然品质是下品,但这恐怖的数量和速度……足以顛覆一切!

赵青笑了笑:“经过特殊选育、基因编辑的亚洲稻极早生品种,再加上对籽粒的可食用部分没什么要求,从播种、育苗、抽穗、灌浆到成熟的完整周期,的確只需要二十五天。”

“跟那些需要经过极其复杂步骤才能生成的元气化合物相比——比如某些高等灵植费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结出的、蕴含庞大精纯元气的果实——灵石这样的『简单矿质』,產出本就要快得多!”

“此类元气『结晶』的转化,一向是反应步数越多,路径越复杂,整体的转化效率往往越低,不仅耗时漫长,得到的產物也更稀少珍贵……”

实际上,这也是她选择了大力研发灵石稻,而非油菜型灵植的原因之一。

灵脂固然只需简单地引燃,便可释放出它储藏的大量元气化合能,但一来,若充当能源,仅能直接地烧,属於光和热,用途远不似灵石那么广泛,什么冰系製冷、驱动符阵皆可,还能即插即用,携带方便,无危险;

二来,从已知的前景来估算,它的產率也比不过標准的下品灵石,成材周期长得多,且给人的震撼感要差不少,后者更易推广。

但无论是两者中的哪一种,只要发展起来、有了规模效应,都足以取代压缩真气,成为许多新式符器的主要能源,带来又一轮的產业革命——儘管上一轮变革,还未过整月。

“……等到每家每户都能种上几十亩灵石稻,”赵青的眼中闪烁著某种光芒,“灵石便不再是稀罕物,而是如同柴米油盐般的基础物资。天下民生、民用,皆可无忧矣。”

“等等!”拓跋无愁忽然想到了什么,皱眉追问:“正如凡俗农业有轮种休耕之说,需考虑到土地肥力的问题,如此密集、高频地种植灵石稻,疯狂汲取天地元气,是否会影响一地元气浓度?”

“长此以往,是否会导致灵气稀薄,田力荒废,反而不宜修行?宛如竭泽而渔?”

“好问题!”赵青讚许地点点头,似乎早就在等这一问。

她手指轻点,光屏画面再次切换,这次显示的是一幅复杂的元气流动动態图。

无数淡青色的光点如同涓涓细流,从四面八方匯聚向灵石稻的根系、茎叶,渗透融入,被其吸收转化,最终凝结在植硅体中。

“你可知一块下品灵石的生成,”赵青淡淡开口,“要消耗多少斛容积的天地元气?”

她自问自答:“不过五千斛上下。”

“五千斛么?”战摩訶重复著道。

斛、斗、升、合、龠,均是標准的容积单位,1龠可容1200颗中等大小的黍粒,而1斛就相当於2000龠——幽朝大统一后,此类度量衡已是共识。

五千斛的粟米,当然很多,但五千斛的空气,那却是不值一文的无用之物,无人在意,若分散在了广阔天地间,更是微不足道!

“近地面元气浓度较高,则千余斛即可。”赵青微微一笑,继续述说:“我所言的五千斛,其实是按中低层大气的平均元气浓度,代入估测的结果。”

“考虑到天地元气的复杂对流活动,全球范围內的元气环流、灵压锋面,以及高空灵气团的昼夜迁移、地窍积煞的吞吐呼吸、日月星斗运行引发的潮汐,元气本身的活性起伏,这不过是沧海一粟。”

“通常感知中的『稀薄』或『浓郁』,完全无法概述元气的属性与特质,不该用静態的认知来简单看待!”

在“开天闢地”、內宇宙初步成形之后,赵青对元气本质的了解,无疑又有了极深的领悟,几可说彻底掌握了它的变化之机,道行时刻飞速增进。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