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1071章 琼林宴(2)

第1071章 琼林宴(2)

元祐三年六月乙酉(初十)。

琼林苑中,百官齐聚,鼓乐齐鸣。

赵煦坐在上首,靠着坐褥,看向在这殿中的群臣。

在京元老、两府、两制大臣、馆阁学士尽皆在场。

除了正旦大朝外,少有能凑齐这么多重臣的场合。

看着大臣在这庭上,交头接耳的互相说着话。

赵煦忽然想起了一个事情,与身边的童贯暗示了一下,后者立刻上前附耳。

赵煦轻声问道:“童贯啊,可知今年的探郎都是谁?”

探,在如今还不是科举考试第三名的专属称号。

只是新科进士约定俗成的推选出来的门面代表。

过程甚至相当民主——由新科进士在期集局中,一人一票选出来。

一般是两人,按惯例通常是以年轻、容貌佳、好风姿者充任。

正如唐人所言: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宴。差少俊二人为探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二使者被罚!

唐代的进士们,对于能当选探郎,也是非常兴奋,与有荣焉。

毕竟,这可是少有的,能光明正大的证明自己是大帅比的机会!

所以,哪怕到了晚唐时节,天下文人,依旧对探郎的头衔,趋之若鹜。

比如昭宗时的进士翁承赞,在被推选为探郎后,就兴奋的写下了:洪崖差遣探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

但到了大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切向钱看。

进士们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能明码标价了。

自然,这探郎的选举,也就乌烟瘴气起来。

孔方兄的力量,开始深刻介入每年期集局内的探郎选举。

于是,种种怪事开始出现。

当然,明着的贿选,没有傻子会做。

不然,一旦传出去,名声立刻就要臭大街,同时所有人都要遭殃。

但,各种雅贿、暗赂之事,从来不缺。

士大夫们固然捶胸顿足,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痛斥年轻人没有道德,为铜臭所污。

但没什么卵用。

因为,汴京城不似长安,没有大量的‘杏园’。

探郎们不再需要出去抛头露面,采摘卉。

这样,探郎们的美丑、年龄、风姿,外人就难以知晓。

而期集局又是一个相当封闭,且只属于新科进士的小圈子,外部力量难以监督。

只要注意一点吃相,别把又老又丑的老登选成探郎,还让外人知道了就行。

所以,后来的赵佶,才会忍不了,干脆将探郎变成了科举名次——探成为第三名的传统,由此而来。

但赵煦对此却看得很开。

期集局内的探郎选举,不过是进士们自娱自乐的事情而已。

他并不打算干涉。

相反,赵煦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观察窗口。

可以从中窥探出,新科进士们的素质。

也能从中知晓,这一批进士里,谁最有钱或者谁的社交水平最牛!

童贯能在历史上,作为六贼之一,遗臭万年,这记性自然是一等一的。

只是略一沉吟,便禀报道:“大家,臣听说今年期集局中推选的探郎,一为进士第三名谢潜,一为……”

他犹豫了一下,才报告:“进士第七百零三名,熙州进士包诚……”

“包诚?!”赵煦乐了。

谢潜能当选,赵煦不意外。

这位成都路的进士,很是年轻——今年未满三十,且姿态仪容,皆是上上之选。

同时还是省元(贡试第一),家庭跟脚也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