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雄风 > 第六十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10

“诸卿之意为,袁本初悔不当初、决定痛改前非、尊奉朕为天下之主?”

辛评顿首行礼。

“回陛下,正是如此。河北冀、幽、青、并4州皆为王土,某等亦皆为汉臣!”

袁绍如今有多狼狈,由此可见1斑。

其人至今仍不知,其人除平原国之外,青州其他郡国,当然了,不包括被公孙度占据的东莱郡,已尽归赵旻。

刘协哈哈大笑起来。

尽管其人的笑声略显中气不足。

“如此说来,太子太傅,大汉岂非已1统乎?”

苟哥当即顿首。

“臣恭喜陛下1统大汉山河!”

尽管在说出这番话时,苟哥撇了撇嘴、颇不以为然。

1统大汉?1统个锤子!

你看不到袁家至今仍实力雄厚?

你当公孙度不存在?

还是你觉得刘备、孙权都是人畜无害的乖宝宝?

苟哥正在垂首腹诽不已之时,又听刘协朗声道。

“甚善!甚善!而今4海升平、天下归1,今夜朕必与诸卿1醉方休!”

苟哥心头,陡然生出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

只见刘协,看向其人身后的1名中常侍。

“速令孔文举转告京中诸卿,今夜朕于承光殿大宴群臣!”

苟哥只觉头皮发麻。

上1次刘协大宴群臣之时,承光殿乃至整个宫城,都可谓1地鸡毛。

苟哥对此记忆犹新。

然而…如今,刘协还要继续这么玩?

这1切,似乎正在向苟哥所预料的方向发展。因为…

“太子太傅暂且回府,待酉时2刻(傍晚5点半)再进宫赴宴。”

苟哥心中微微1沉。

但很快,其人便释然了。

1来,刘协与公孙度、刘备、孙权之间即便有联系,也绕不开车马行这1日趋庞大的情报系统;

2来,结合袁绍如今的身体状态、整体战略偏向、卫府的军事部署等情况分析,即便袁绍仍有心与赵旻1决生死,其人也不可能当真如此做。

赵旻清楚,袁绍的身体,已经不可能再支撑到另1场邺城之战分出胜负。

所以,刘协休要妄想,其人能与河北3人组谈出个123。

3来,对苟哥而言,宫城之中有何秘密?

于是其人顿首之后、躬身而退,没有半句废话。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在此背景下,孙氏兄弟受限于文化素养,对江东名儒天然存在抵触情绪。孙策杀害高岱,虽然借口“高岱诳惑众人”,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孙策的自卑心理作祟。

虞翻、6绩的事迹,可以较充分地反映出孙氏的自卑心理,以及他们对江东名儒的敌视态度。

6绩是6逊族叔,“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属于江东地区的1流学者。

(6)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吴书6绩传》

但是6绩出身吴郡4姓(顾6朱张),其生父6康又死于孙策之手,因此受到孙权猜忌。

孙权假意授予6绩“奏曹掾”,又借口其出言不逊,将其贬至交州。名为太守,实是流放,6绩郁郁而终,年仅3十2。陈寿对此十分惋惜,称孙权此举,无异于“贼害大贤”。

6绩之于扬玄,是仲尼(即孔子)之左丘明,老聃之严周(即庄周)矣;(6绩)以瑚琏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贼夫人欤!--《吴书6绩传》赞语

虞翻出身会稽4姓(虞魏孔谢),曾是孙策的心腹僚属,但虞翻与孙权关系不睦,“犯颜谏争,性不协俗,多见谤毁”。

(孙)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虞)翻伏地阳醉(装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吴书虞翻传》

虞翻“少好学”,家传《孟氏易》,也属于江东地区的1流学者,最终遭到孙权流放,居交州十余年,客死异乡。

臣高祖父故0陵太守(虞)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舆令(虞)成,缵述其业,至臣祖父(虞)凤为之最密。--《翻别传》

(孙)权积怒非1,遂徙(虞)翻交州。在南十馀年,年7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吴书虞翻传》

虞翻性格刚戾,多次使孙权难堪,因此被孙权称作“江东之孔融”。

(孙)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吴书虞翻传》

此处的孔融并非褒义,诸葛亮亦曾把来敏比作孔融,称“来敏乱群”。所谓乱群,即干预朝政,蛊惑人心。

诸葛孔明云:“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宋书王微传》

由此可见,对待精于学术的江东士大夫,孙策“动辄打杀”,孙权则“性不能堪”。除非这些儒学士大夫出身卑贱(如阚泽),或者知晓时务,主动与孙氏合作(如6逊、顾雍),孙氏才能够勉强容忍。

即使如此,在拟定朝仪,撰写文书、教育公族子弟等重要环节,孙权依然更加倚重江北士人。

举例而言,孙权利用张昭(徐州彭城)、孙邵(青州北海)、滕胤(青州北海)、郑札(豫州沛国)等人修订朝廷典制。

(郑)胄字敬先,沛国人。父(郑)札,才学博达,(孙)权为骠骑将军,以(郑)札为从事中郎,与张昭、孙邵共定朝仪。--《文士传》

滕胄(青州北海)、是仪(青州北海)、薛综(豫州沛国)等人“善属文”,也多次参与文书拟定工作。

(滕)胄善属文,(孙)权待以宾礼,军国书疏,常令损益润色。--《吴书滕胤传》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是)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吴书是仪传》

外交方面,张昭(徐州彭城)、张纮(徐州广陵)则充当了主要的书记官。

(孙权)每有异事密计及章表书记,与4方交结,常令(张)纮与张昭草创撰作。--韦曜《吴书》

张纮出身淮泗,党附孙氏兄弟,因此往往对文书加以润色,回护孙权的颜面。张纮曾撰文歌颂孙氏功业,书稿既成,孙权激动落泪,称“君真识孤家门阀阅也”。

(张)纮以破虏(指孙坚)有破走董卓、扶持汉室之勋;讨逆(指孙策)平定江外,建立大业,宜有纪颂以昭公义。(文书)既成,呈(孙)权,权省读悲感,曰:“君真识孤家门阀阅也!--韦曜《吴书》

实际富春孙氏“种瓜自给”,处在彼时的社会底层,有何“家门阀阅”可言?

呵呵!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