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看待这几年的变化之后,刘晔也认为刘桐干的不错,哪怕刘桐并没有干多少。
虽然干的活不多,但是每一件完成度都很高,而且效果很明显,足以体现对方的能力和才干。
再加上刘桐本身一介女子,对于宗族内部事务影响并不大,甚至反而会加强他们应有的权力和利益,刘晔自然也就没有积极推动的想法了。
而现在出声进行维护和询问,本质上也是进一步的排查。
“根据一开始制定的规则,想要强行否决,恐怕难度有点高。”繁钦想了想一开始制定的军功制度,脸色有些犹豫。
整个帝都周围的军队战斗力造成影响,导致集体战斗力下滑,对于繁钦来说,也不想看见这件事情出现。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充足的战斗力,才能够稳定这个地方的安全。
长安经历的动荡太多了,哪怕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可依旧没有办法去除掉百姓心中的阴霾,弄的不好,恐怕就是一团熊熊烈火。
哪怕他们有灭火的能力,如果有可能的话,谁又愿意执行这样的事呢?
“这么多百夫长和屯长离开,那么替补人员怎么办?长安周围可找不到这么多的功勋之人。”卢弈刚看了一下统计的账册,抛出了一个更现实的话题。
因为重新制作的军功等级制度,以及汉帝国传承悠久的军功入侯,导致晋升和赏赐,都有一个衡量的指标。
理论上来说,在知晓未来属于开疆扩土的时代,应当加大军功封赏的力度,同时加大对于土地的赏赐,吸引渴望改变命运的人加入军队,然后将这一部分人外派出去,从而做到自愿外迁。
实际上的军功等级制度的赏赐和奖励,很少涉及到实际土地,反而是以钱财和物资居多,赋予相对少量的土地和荣耀。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为了未来考虑的。
开疆扩土带来的土地确实很多,但如果对于土地的封赏力度过大,很容易出现秦始皇一统天下时的情况。
当士兵的功劳需要半个天下去封赏,那么选择执行,就需要很大的魄力了。
如果选择不执行,那么对于国家信誉来说就是一种重大打击,尤其是以军功为晋升途径的天下人来说,绝对比死了一个皇帝影响还大。
虽然现如今汉帝国内有三条晋升路线,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掉军功路线。
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了其他的路线,军功路线反而需要重视。
因为这是真正意义上能够让所有人参与,并且完成晋升的路线。
当能够普及到所有人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公平。
至于公主卫队出去的人员为什么能够担任百夫长?
一方面是实力够,能力也够,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刘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