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射程,它们的舰炮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准确射击,极力避免进入我们舰炮的射程之内。这时传统的海战战术就失去了作用,更不能指望接舷战,我们会非常吃亏。”
安德里斯嘴上说着不懂海军,但话里话外却对海战有着很深的理解。东印度公司就是靠战舰和雇佣兵起家的,别看都挂着商人的标签,真拉到战场上不一定比职业军人差。
“斐迪南三世陛下也认为不该通过海上进攻,希望把重点放到波斯方面。这样一来可以避开大明帝国的海上优势,在陆战方面联军应该更有把握对吧?”
不管安德里斯说得有没有道理,黎塞留始终没表态站队,而是又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意见搬了出来。
“也不尽然……发生在大马士革的悲剧虽然被有意淡化了,却无法瞒住所有人。根据东印度公司获得的消息,威尼斯雇佣军和奥斯曼近卫军几乎被全歼,而大明帝国陆军数量只有他们的五分之一。
要知道在威尼斯雇佣军中有来自波兰的翼骑兵、来自匈牙利和德意志的骠骑兵,包括奥斯曼近卫军团,都不是乌合之众。能在短时间内正面击溃这些部队,战斗力理应被重视。”
然而安德里斯好像是专门来挑刺的,贬损完欧洲各国海军又开始踩欧洲各国的陆军。而且不光说,还举例,活生生的打脸。
“议长阁下有个细节疏忽了,在威尼斯雇佣军中也有法国骠骑兵。根据他们的描述,大明帝国陆军的火炮非常厉害,这一点恰恰印证了您刚刚提到的舰炮。
但我认为一两场规模比较小的战斗还不足以说明全部问题,战争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有千头万绪需要仔细计算,前线交战的士兵只是其中一项。
目前我们需要最先考虑的并不是军队战斗力,而是如何把军队和所需装备物资顺利运到前线去。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其它都是徒劳的。
另外我个人认为还应该考虑另一件事,在战后该由谁主导欧洲的方向。很显然,哈布斯堡家族已经失败了,那不如让他们付出的更多一些,也算是对各国的补偿。”
黎塞留也是正儿八经的军校生,肯定能听懂安德里斯的分析。但他并没恼羞成怒,甚至自曝家丑,把法国骠骑兵也算在了战败者的行列里。
不过接下来他要说的就不是纯粹的军事实力对比了,而是更高级也更复杂的层次。见到安德里斯没有反对的意思,索性把最终目的讲了出来,然后用充满希冀的眼神望着对方的眼睛。
“如果路易十三陛下能确保西属尼德兰的安全,共和国在这个问题上与阁下的意见是一致的。”
安德里斯没让黎塞留失望,马上给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不过是有前提的,需要法国先承诺保护西属尼德兰地区。
在之前的停战协议里西班牙要从西属尼德兰撤军,把这个地区还给荷兰共和国。但仅仅靠一纸约定是无法确保安全的,必须再加上额外的补充条款。而这些条款就不能写在停战协议中了,需要各国之间私下里媾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