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不明不清 > 第1369章 魏玛

第1369章 魏玛

17世纪的非洲西海岸完全是欧洲各国的猎场,在黄金、象牙和奴隶的诱惑下,以葡萄牙为首的诸多欧洲国家先后在西非建立了殖民地。

并不是所有非洲西部地区都受到欧洲殖民者的喜爱,实际上大部分西非海岸线都是荒芜的,只有其中的两小段比较热闹,被称作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

黄金海岸,顾名思义,产黄金呗。它的大体位置就是后世的加纳共和国沿海地区,在总长不到500公里的海岸线上,林林总总矗立着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欧洲国家军事堡垒和贸易货栈。

比如由葡萄牙人建立,后被荷兰西印度公司夺取的埃尔米纳堡;还有成为后世加纳共和国首都,最初由荷兰人建立的阿克拉港。

奴隶海岸是个统称,实际上包含了黄金海岸在内,再加上后世贝宁、多哥和尼日利亚西部的沿海地区。除了加纳有黄金矿之外,其余的地方就是抓捕黑奴、临时关押和送上跨洋奴隶船的所在。

欧洲人称作贸易站,因为黑奴送到美洲之后是能换来大笔真金白银的,确实称得上贸易,还是很暴利的大宗贸易呢!

看看地图就会发现个不太合情理的问题,从地理层面上考量,北非距离欧洲更近,而奴隶海岸要远得多,欧洲的奴隶贩子为什么非要扎堆儿在几内亚湾抢饭吃,不去北非或者中非和南非各显其能呢?

实际上这种局面真不是欧洲人主动选择的,可以算不得已的选择。北非大部分地区都信仰伊斯兰教,不管与基督教如何争斗,还是被视为文明世界,有大大小小的政权管理,战斗力挺强,不太好下手。

另外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西非黑人更强壮、更适应新大陆甘蔗种植园的生活,而且对疟疾的天然抗性也更强。刚果再往南的黑人在身体上有明显劣势,不太受欢迎。

其实除了自然、宗教因素之外,奴隶海岸之所以成为最大的奴隶输出地,主要还是相关产业链特别完善,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成本。

从葡萄牙人最先发现并建立了贸易站开始,欧洲殖民者前赴后继的在当地建设了一百多年,已经形成了抓捕、运输、关押、拍卖一整套产业链,甚至连当地黑人族群也积极参与其中。

大部分内陆的黑奴都不是白人亲自去抓的,而是当地黑人像打猎一样先抓回来,关在海边的奴隶营中,等待运奴船带着武器、布匹等货物来交换。

如果去中南部非洲另起炉灶,至少在刚开始的十几年里找不到这么方便贴心的服务,还得白手起家从头开始,比较起来成本反而更高,风险也更大。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这么多国家挤在一起抢肉吃必然会引发冲突。葡萄牙做为先登者有先来的优势,却后劲儿不足。

为了避免与欧洲各国进行激烈竞争,从16世纪后期开始,葡萄牙就将非洲的发展重点向南转移,挪到了刚果河以南的罗安达港。改为从这里抓捕奴隶运往巴西,并修建了巨大的城堡用来防御。

在17世纪前半段,欧洲殖民者的脚步基本就到罗安达为止了,因为再往南不光全是沙漠戈壁高原,人口也比较稀少,且距离欧洲太远,加上向北的洋流,往来不太方便。

不过随着荷兰人在亚洲混得风生水起,每年都有大量商船要绕过好望角往来于亚欧大陆之间,东印度公司逐渐开始重视对非洲南部海港的开发和建设。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