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常浩南和栾文杰:“首先是市场宣传和客户信心问题。我们一直向潜在客户传达的信息是,c919将是首款完全按照中欧互认新标准设计的飞机,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卖点和质量背书。”
“如果我们不等协议落地就启动,这个核心宣传点就失去了支撑,甚至可能引发客户对飞机标准是否真正‘国际接轨’的疑虑。在商业航空市场,第一印象和信任建立极其重要。”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金壮泷语气更加凝重,“适航审定路径问题,如果我们不等easa的互认协议,那就意味着c919在国内完成caac适航审定后,仍然需要单独向easa申请型号合格证,这个过程甚至可能比互认协议的谈判更长,最后导致两头都亏。”
他的顾虑显然也是有道理的。
协议签署不会溯及既往。
如果c919先行拿到了caac的适航合格证,结果转过天去两边的互认协议达成了,那沪飞集团就成了顶级小丑。
还得重新过一遍整个流程。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沉稳聆听的常浩南。
他代表着技术的权威,同时也深刻理解国际规则。
常浩南感受到众人的注视,微微坐直身体:“吴总关于时间窗口的担忧,金总关于市场信任和审定路径的顾虑,都非常现实,也切中要害。不过,基于目前掌握的情况,我认为,c919项目,可以、而且应该立即正式立项启动。”
此言一出,吴辉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金壮泷则依旧带着探询。
常浩南继续道:
“实际上,caac与easa关于适航互认的所有技术性条款、审定程序细则、双方责任划分等核心内容,已经全部谈判完成并达成一致。目前卡住的,是协议文本的最终法律措辞审核和签署流程,这纯粹是程序性和政治性的拖延,与c919飞机设计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本身,已无任何冲突或障碍。”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按照双方已经谈妥、未来必然生效的新互认标准来设计、制造c919,在技术合规性上,是百分之百没有问题的。我们并没有降低标准,我们执行的就是未来的国际标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伸手点了点面前的小桌板,以示强调:“还有就是,关于c919的心脏,ae1500发动机。”
金壮泷目光黯淡了一瞬,但随之点了点头,没有选择跟常浩南唱反调:
“ae1500确实是我们当前的优势所在……它的推力、寿命、油耗、噪音控制等关键指标,相比现役的cfm56和v2500这一代发动机,都实现了质的飞跃,结合我们专门设计的全新翼型,可以把燃油消耗降低到一个难以理解的程度……”
“但如果等到pw1200,甚至leap都装机的话……至少轰动性就要大打折扣。”
常浩南放下茶杯,摆了摆手:
“不光是经济性的问题……ae1500上面使用了很多新技术,其中很多是更下一代发动机的铺垫……或者说前置,所以我需要尽快获得充分,而且详细的飞行参数,a320neo虽然也会采用ae1500,但毕竟不是咱们自家的飞机,这方面不太方便。”
吴辉浑身一震。
原本被大佬肯定的欣喜几乎完全被震惊所取代——
ae1500已经是同时期产品中的领跑者,但常浩南竟然已经开始考虑更新换代的问题了?
常浩南当然捕捉不到身后吴辉的表情变化,只是坚定地给出意见:
“综合来看:技术标准已无障碍,发动机性能优势需要时间窗口来转化为市场优势,竞争对手步步紧逼。在这种情况下,立即立项,全速推进c919的研制和适航审定,是最符合我们核心利益的选择。”
“至于easa的型号合格证……”他低头思索片刻,“可以作为中间条件之一,单独加到谈判过程里面去。”
“大不了,两边同步取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