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不再犹豫,朗声道:“传旨,命阿布罕让开中间那条路,步军于两翼发起总攻!”好在陆沉为此战筹谋半年,这半年里他不断收集景帝的情报,将景帝视作此生最强的对手,研究他二十多年来每一道政令每一次出手,甚至梦里都在推演对方的战术风格。
景帝望着南边激烈厮杀的两军步卒,视线仿佛越过千军万马,落在齐军王旗之下,继而道:“想方设法将朕的底牌勾出去,然后用这支定北军完成致命一击?勇气可嘉,不过也就只是如此了。”
大阵后方,阿里合永济率领的一万精骑已经杀到,他们势必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发起搏命的攻势,力争一举摧毁齐军的后阵。
两军从始至终没有近距离接触,只比拼骑射之术和纪律性,在漫天箭雨往来之间,两军每每将要接近的时候又会立刻分开。
今天他便要亲手洗刷这段耻辱,踏破齐军最薄弱的后阵,将陆沉斩于刀下!近万轻骑卷起漫天飞尘,极速杀向齐军的尾部!
尤其是得知永济率兵奔袭齐军后阵,阿速该终于压下心中那抹犹豫,与塞蒲里一道领兵展开冲锋。
简而言之,这支定北军的实力居然还在飞羽军之上!永济并非无知小儿,这个判断让他心中隐隐忧虑,因为南齐陆沉居然在拥有此等强军的前提下,极其冷血地坐视飞羽军死伤惨重,这说明他一定另有所图。
虽然他不能俯瞰全局,脑海中却已浮现完整的画卷。
与此同时,在东边的战场上,杀出一条血路的飞羽军且战且退,无比艰难地向南前行,两支景军骑兵紧追不舍。
开战不久,景帝便密令永济积蓄实力,在关键时刻杀进齐军的尾部。
陆沉不再多言,与远处那个身影对视一眼,在对方重重点头之后,随即走到鼓架旁边,接过鼓槌扬起手臂。
风云变幻,景帝身边的亲军再度朝两旁让开,随即便见一支能让人心惊胆寒的军队出现在齐军面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永济渐渐感到诧异,他很清楚自己麾下这一万骑兵的实力,堪称天子亲军之中的佼佼者,几乎每一名骑兵都经过甄选,各方面能力都称得上优秀,所以才会被天子留作杀手锏。
“你得好好活着,亲眼见证大齐的胜利。”
单论这一战的过程,景帝便可称得上当世名将,决不在庆聿恭之下。
直到陆沉再也没有逆转局势的可能,他才会倾尽全力。
永济不愿轻易暴露自己的目的,故而率领麾下骑兵继续向西迂回。
随着恢弘的号角声响彻于天地之间,五千亲军护卫着天子华盖再度向南,而景军步卒突然变阵,朝着两边移动,于战场中央空出一片区域,继而倾尽全力强攻齐军两翼。
塞蒲里望着前方越来越狼狈的飞羽军,腰侧伤口的疼痛不断传来,愈发刺激得他面色凶狠,这个时候除了景帝之外,没有人能阻拦他追杀齐军。在他的引领下,景军骑兵死死咬着飞羽军的尾巴,不断接近齐军右翼。
尤其是陆沉身为景国最大的威胁,在有可能解决他的时候,景帝竟然可以压制住心中的冲动,没有一股脑地丢出手中的筹码,反而像一名心志坚韧如铁的猎人,不慌不忙地使用添油战术,一点点逼出陆沉的后手。
华盖不断向前,进入景军阵中,如此一来定北军不可能强行突破对方的步军大阵。
一槌落,随之而起的是他无比洪亮的声音。
身披玄甲,手持长枪,当世最强重骑兵大景龙骑是也!
目标固然清晰,永济却不会鲁莽硬来,因为他已经看到那支同样隐忍多时的定北军开始集结,看样子似乎是要前来拦截。
景帝不再理会定北军,昂然道:“御驾前行,入阵督战。再传旨,龙骑上马,冲垮齐军中军!”
这些过往在陆沉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看了一眼远方的定北军,随即朗声道:“传令,广陵军前往左翼布防,盘龙军前往右翼布防,奉福、汝阴、镇威三军且战且退,引敌深入。”
和东边战场上两军骑兵的惨烈厮杀相比,西侧的两支骑兵显得格外谨慎。
这才是景帝真正的杀招!这才是最终决战的时刻!
中军王旗之下,被随军郎中大致包扎过的徐桂听着那些令官向陆沉汇报,忽地轻声笑道:“王爷,末将能够参与这场旷世大战,真可谓死而无憾。”
“大齐必胜!”
大局已定。
“报!”一名游骑飞驰而来,急促地禀道:“启奏陛下,南齐定北军朝中军杀来!”
鼓声再起。
“大齐必胜!”
再起。
奉福军、广陵军、汝阴军、盘龙军、镇威军、远方的定北军乃至艰难求生的飞羽军将士们,从胸腔中迸发而出。
“大齐必胜!”
成千上万道呐喊声汇聚在一起,令这方天地为之颤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