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1139章 封国

“既然如此,我就以此为封地,谢过皇兄,谢郑帅……。”

“哈哈哈!好说好说。”郑鸿逵大笑,他作为舰队指挥官不仅要护送他们来新大陆,确保分封顺利,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在这次航行中完善新大陆来往的海图和设立这边的海港位置,此外就是承担确定对方封地所在后回大明汇报。

在朱敏澄和郑鸿逵的赞同之下,朱慈炤也不再纠结,选择了此处作为封地的所在。

朱敏澄说的没错,这个地方是不错的,不仅拥有优良港口,气候和大明北方也差不多,这对于一直生活在京师的朱慈炤而言相对习惯些。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朱敏澄所提到的舰队在此设港的问题,有了大明舰队的港口和驻军,对于他日后在封地的发展要便利许多。

至于其他,朱慈炤并没过多考虑,而且他也知道如果继续往南或许会找到更好的所在。可问题在于他的身份和朱敏澄不一样,他是朱由检的皇子,这个身份极其尴尬,他怎么可能同朱敏澄去抢夺更好的封地所在呢?

再者,有句老话说的好,百年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朱慈炤只要把封地所在确定下来,那么他接下来就不需要面临后续的麻烦了。此外也能借此表明自己的态度,用这个方式告诉朱敏澄他的谦让态度,如此不是很好么?

就这样,朱慈炤的封地就定在了温哥华区域,当然这个地方不可能再起温哥华这种名字,因为朱慈炤的封号是永王,所以他们登陆的所在定名为“新永州”封地为“永国”。

具体的疆域划分暂时以温哥华为中心南北三百余里为区域,向内陆区域大约五百里左右。当然这个封地区域只是临时的,并没太强的限制,仅仅只是作为最初的区域确定而已。毕竟现在他们的人并不多,朱慈炤手下除了皇帝给他的几十个人外,还有就是从辽东整编的千余八旗了,这些人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多人,这么点人手目前拥有近三万七千平方公里这么大的一块地盘已是足够了。

虽然确定了封地所在和国名包括疆域划分,但接下来需要做的事还有许多。朱慈炤这位所谓的藩王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就连居住的王府都没有,所以接下来需要的是先在新永州附近确定定居点,建造房屋和城墙,以确保定居和安全需求,其他一些可以慢慢来,这个不急一时。

为了协助朱慈炤定居,在朱敏澄的同意下他们在此停留了近两月的时间,这期间不仅简单修筑了港口和岸上的定居点,还以土垒加当地巨大的树木为体修筑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城。

说是小城,实际就同大明的军事堡垒没多少区别,整个面积恐怕连大明内地的普通镇子或许都比不上。至于小城内的房屋设施什么的也很简陋,因为时间紧暂时都是用砍伐的木头所搭建成的,不过居住什么的没有问题。

等完成了这些后,郑鸿逵留下几条船和一些士兵,继续协助朱慈炤对此地进行完善,随后就带着主力舰队和朱敏澄南下。他们的舰队离开了新永州,继续朝着南方航行。

从新永州出海港,沿着西海岸一路南下,这边的海路要好走许多,而且海岸线也相对平坦,再加上越往南,这气候也是越发温暖。

走了大约七八日,舰队终于在西海岸区域找到了另一处天然良港位置,这个区域的海岸向西伸出,靠近陆地方又向内凹,整个形状彷如蟹钳一般,而里面的位置就是一个天然的良港。

派出船只进入港口探索,确定了这个天然港口的水深和优良程度后,郑鸿逵就决定把新大陆第二个舰队的港口设置在这。

而这个时候,登陆派人探查情况的朱敏澄在搞明白周边区域的大致后也看中了这个区域,这里无论是气候还是地貌包括位置都是上佳,朱敏澄考虑之后果断选择了此处作为他的封地所在,把这个港口称为新京港,由郑鸿逵协助确定封地的位置,立此地为“宋国”。

接下来就和新明州那边一样,郑鸿逵不仅带人修筑港口,还协助朱敏澄在岸上修建居住点包括初步的城池。相比朱慈炤,朱敏澄所带的人和做的准备更多更完善,所以一切都在井井有条之下有序地进行着。看着城池从无到有,一点点成型,站在刚刚修筑好的城墙上,眺望着东边广阔的土地和大山,朱敏澄豪气万丈,这里就是他的封国了,想到此,内心就隐隐激动万分。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