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1140章 北上草原

尊重塔娜的选择,朱慎锥没有勉强,何况他也清楚以塔娜的性子真留在大明并非什么好事。不过两人天隔一方,朱慎锥对她的思念却从未停止过,一直想再回到草原见见她,见见腾格尔兄弟,见见王海和自己一手带大的巧儿,还有曾经跟随自己征战草原的部下们。

这一次下决心离开京师前往草原,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未来大明对整个蒙古的掌控。

眼下辽东的建奴已经解决了,虽然布木布泰和小皇帝包括多尔衮还没抓到,可他们说实话已翻不出风浪来,几条丧家之犬罢了,逮到他们只不过时间而已,无伤大碍,反而蒙古草原这边的稳定却是更重要的。

自大明开国以来,大明和蒙古之间就一直打打停停,战争的时间远长于双方和平的时间。这个情况直到朱慎锥统一了土默特草原,并把腾格尔扶持成为部落首领后这才发生了真正改变。

按照朱慎锥的计划,腾格尔兄弟一个掌控以土默特向西的漠南、漠西蒙古,而另一个掌控以察哈尔为基础向东和向北的漠南蒙古另一部包括科尔沁草原区域。

此外,对于漠北蒙古兄弟两人联手压制,还要防备漠西更远处位于中亚地区的准噶尔部落和其他部落,甚至包括西方沙皇俄国对东方领土的窥视。

这样一来,他们兄弟两人所占据的区域就基本覆盖了大明北部疆域,为大明形成了北方的屏障。只要他们的统治稳固,并且如此划分地盘,至少能保证大明北方百年的稳定,毕竟无论是腾格尔还是阿古达木,都是朱慎锥和塔娜的儿子,他们虽是蒙古的顺义王和顺宁王,可实际上却是大明朱家的血脉,大明的皇子。

但这依旧不够,时间会冲淡一切,假如仅仅因为腾格尔兄弟坐镇草原就高枕无忧那就大错特错了,大明必须要在蒙古草原展现出其实力,告诉所有蒙古人大明皇帝才是蒙古真正的主子,蒙古所谓大汗时代已经彻底过去,未来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其他部落的人,都是大明的子民,整个蒙古同样也是大明的疆域,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相比历朝历代中,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和关系,除去大元外,仅只有两个王朝做的比较好。一个是唐朝,一个是已经不会再出现的大清。或许辽国统治北方时期,对草原游牧民族的压制也算是成功的,可惜辽国当时和北宋并立,在传统汉人的眼中并不能作为中原王朝的真正代表。

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民族的缘故。建立唐朝的李氏虽自称为汉人,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血脉,换句话来说在游牧民族眼里,李唐更像两个民族的结合,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唐朝能够压制住北方游牧民族,同时唐朝的皇帝尤其是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的缘故。

当然,这也和唐朝强盛的军事力量有着关系,等到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衰败下去,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控制力就大不如从前了,等唐朝灭亡后,北方疆域被辽国占据,南方更分裂成为了好几个国家,最终由北宋完成了一统。

至于大清就更不用说了,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拉拢了蒙古人为其所用,皇太极上台后又创立了蒙古八旗,把蒙古人和满人合为一体,还大力宣传满蒙一家的说法。

趁着大明内乱,历史上李自成打进京师,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后,虽然大明依旧还有半壁江山,可北方却已丢了,这时候大清趁虚而入,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夺下了京师,从而占据了中原。

等到后来南明在内斗中不断自我消耗,多尔衮领兵南下彻底灭掉了南方政权后,大清统一了整个中国,成为了新的王朝。这时候,大清对蒙古的政策不仅依旧实施皇太极所制定的政策,还通过不断联姻的手段加强和蒙古的关系。

此外大清还采取分化治之,在蒙古大封台吉、首领的方式把蒙古各部强行拆散,再利用扶持一方打击一方,谁冒头就干谁的手段,把原本强大的蒙古给拆得七零八落,从而彻底失去了和中原王朝抗衡的能力。

不得不说大清的这个政策运用的还是很不错的,在大清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北方的蒙古再也没有给中原王朝带来威胁,反而蒙古各部被中原王朝所用,蒙古骑兵帮着大清征战四方。

而且蒙古各部为了表示对大清的忠诚和尊敬,还称呼大清皇帝为“博格达彻辰汗”,其意就是神圣而伟大的可汗,以表示臣服。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