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1141章 再见

“你小子,多年不见了,怎么留了这么一把大胡子?刚才乍一看差一点没认出来呢。”伸手把王海从地上拽起,朱慎锥上下打量着他。

这么多年下来,当年的少年王海早就长成了一个粗壮的蒙古汉子,而且蒙古的风沙可比长城内大多了,王海生活在北方,尤其是他还是腾格尔手下最重要的大将,经常领兵出征,尤其是之前压制漠北蒙古各部王海更是建立了不小的功勋,所以从容貌看起来王海要比实际年龄大了十来岁,尤其是他还留了一脸的大胡子,瞧起来和记忆中的王海简直判若两人。

王海原本是一个蒙古奴隶,因为朱慎锥的缘故这才改变了他的命运。在被朱慎锥带回大明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和他生活在一起,两人不仅是主仆,更是师徒,而且王海后来还娶了巧儿,从这点来说更是自己人。

王海对朱慎锥忠诚是不言而喻的,更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而他留在蒙古没有跟随朱慎锥去大明,那是因为塔娜和腾格尔兄弟缘故,在他看来主子虽然当了大明的皇帝,可女主子和小主子却在蒙古,既然主子不在,那么他必须要为主子守护好女主子和小主子,为了做到这,哪怕付出生命也是在所不惜。

忍着泪水,王海用力点着头,目光望着面前的主子,在记忆中朱慎锥的容貌和现实终于重迭在了一起。

听着朱慎锥这样打趣自己,王海腼腆笑了起来,一个三大五粗的蒙古汉子在这时候居然露出了如同儿童般的笑容,假如是熟悉王海的人见到这一幕恐怕要跌碎一地眼镜了。

“陛下,这些年我无时无刻想念着您,今日总算又见到了陛下,我心里高兴,真是高兴啊!”王海情不自禁说道,平日稳重的他现在却有些手足无措,更像是一个见到父亲的孩子一般兴奋。

朱慎锥伸手在他肩膀重重拍打了两下,满面都是笑容和欣慰,他也没想到刚进入蒙古走了没多远就能见到王海,王海的到来也令他高兴的很。

“陛下……。”这时候,身后不远处传来一个人的声音,这声音带着疑惑和提醒,毕竟堂堂大明皇帝面对一个蒙古人如此亲热,而且双方离的这么近,万一对方有什么歹心可怎么办?

回头一看,见到出言提醒的人是方以智,朱慎锥不由得笑了。

方以智之前是复社中人,也是周安民的故交,后世更把他同陈贞慧、侯方域、冒辟疆合并称为复社四公子。但在这四人中,方以智的名气最小,因为相比其他三人,方以智没有和所谓的秦淮八艳有什么交往,反而其他三人多多少少和这些女子交往甚密,留下了不少风流传闻,这才使得他的名气在后人所知不多。

可实际上,所谓的复社四公子中,方以智才是最出色的一位,他能文能武,不仅精通儒学,更对哲学、易学、物理、数学等颇有研究,而且对于西方学术也不反感,还有志于中西合璧,三教合一的态度,这样的思想在当今大明是难能可贵的。

方以智几年前科举高中,入翰林为官,因为他的思想过于超前,再加上对于东林党等人的政见并不认可,做事更注重实际,所以起初在官场混的并不如意。

之后由于江南案的爆发,导致朝廷对文官集团包括东林党在内的其他各党进行了大范围的清洗,从而使得大明的党争情况彻底扭转,而这时候的方以智也因为一件事引起了朱慎锥的注意,随后又通过徐宪成的推荐,方以智由翰林调任内阁制敕房担任中书舍人,这个官职虽然不高,但意义却大不相同,要知道内阁制敕房中书舍人相当于内阁秘书处秘书职务,同时也担任着皇帝秘书职务,平日里主要负责皇帝和内阁的沟通,甚至还负责起草内阁各种文书包括圣旨。

由此可见皇帝对方以智的重用和信任,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未来的前景无量,过不了几年不仅能顺利升官进入六部任职,甚至十几二十年后入内阁为阁老也是有可能的。再不济,去地方担任封疆更是轻而易举,是妥妥的内阁后备人选。

这一次来草原,朱慎锥带了不少随从,其中就有方以智随同。见方以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朱慎锥立即就明白了他的顾虑所在,笑着向他招招手,随后指着面前的王海就道:“密之,你知道他是何人?”

方以智一愣,他根本不认识王海,只知道这是一个蒙古人,可听皇帝的意思对方不仅是蒙古人这么简单,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回答。不过朱慎锥并没有继续追问,而是笑呵呵地揭开了谜底,告诉方以智对方的姓名,并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出口后,方以智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过来为何皇帝会如此待王海,更为自己刚才的鲁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