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会盟在即
这一次在归化城召开的会盟规模宏大,不仅是草原蒙古各部自北元彻底灭亡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会盟,更是大明皇帝以宗主的身份亲领草原主持的第一次会盟。
大明是中原王朝历史上第一次由南向北统一中国的王朝,也是建立在驱逐北元基础上建立的王朝。
自大明开国以来,蒙古人就是大明最大的敌人,这两百多年中双方的战争从未停止过,而为了解决蒙古问题,大明历代皇帝一直和北方的蒙古人打个不停,哪怕其中有短暂的和平,但小规模的战争却一直存在。
但在这其中,大明皇帝踏足蒙古只有三人。
第一个是太宗,也就是成祖朱棣,朱棣靖难夺得皇位后就发动了多次对蒙古的战争,每战亲临前线,打得蒙古各部叫苦不迭,直接摧毁了北元和大明抗衡的力量。
而朱棣驾崩也是在北征途中,可以说这位皇帝是大明开国后第一个踏上蒙古草原的皇帝。
而在朱棣之后,第二个踏上蒙古草原和蒙古人开战的是宣宗朱瞻基,朱瞻基从小跟在朱棣身边参加过多次对蒙古的战争,在他继位后也发动过对蒙古的大战,从这点来看,朱棣、朱瞻基祖孙是大明第二位亲临蒙古的大明皇帝。
而之的英宗朱祁镇虽然也在蒙古生活过一段日子,但他这种是特例,沦落蒙古不是他所愿,但从踏上蒙古草原这点来说,也勉强算是一个。
至于武宗朱厚照,虽然御驾亲征和蒙古小王子狠狠打了一仗,可他这一仗却是在山西应州打的,实际上战争是在大明境内而不在蒙古。所以从这点来看,朱厚照没有踏上过蒙古草原,不得不说有些可惜。
可无论是朱棣还朱瞻基或者朱祁镇,他们来到蒙古不是开战就是因为特殊原因,但这一次朱慎锥出现在蒙古却是完全不同,朱慎锥不是来打仗的,而是作为大明皇帝的身份来蒙古展现大明对蒙古的宗主姿态,并且君临蒙古主持这场声势浩大的会盟。
现在的大明可不是以前的大明,如今的大明不仅扫平了内患,更解决了辽东的建奴。尤其是后者给蒙古人带来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要知道在努尔哈赤崛起之后,建奴的势头极其凶猛,努尔哈赤不仅对大明开战,还对蒙古各部开战,当时的蒙古大汗林丹汗数次在努尔哈赤手下吃亏,而努尔哈赤也借着蒙古内部的分裂不断拉拢和吞并蒙古各部,压得蒙古人气都透不过来。
等到皇太极继位后,皇太极更联合蒙古各部击败了林丹汗,把这位蒙古大汗直接从察哈尔本部驱逐了出去,最终导致西迁的林丹汗因感染天的缘故病死于青海地区。
战胜林丹汗后,建奴基本控制住了敖汉部、奈曼、内喀尔喀、喀喇沁、科尔沁等部,之后阿鲁科尔沁部长达赉楚琥尔、四子部落台吉伊尔扎布墨尔根台吉、阿鲁伊苏特部台吉齐桑达尔汉、噶尔玛伊勒登等各率所部先后也归顺了皇太极。
再之后,在皇太极强大的军力下,巴林、翁牛特、阿苏特等部也投靠了过去,此时建奴的实力达到了顶峰,可以说大半个蒙古都在建奴的掌控之中,或者成为了皇太极的同盟部落。
假如没有朱慎锥的话,皇太极接下来压制蒙古各部,征服整个漠南蒙古仅只是时间的问题,可惜正因为朱慎锥的出现,使得土默特草原成了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的绊脚石,在出兵土默特,意图完全征服整个漠南蒙古的时候,建奴却碰了个头破血流,随着多尔衮兄弟在土默特一仗被击败,建奴西进的势头被遏制,而土默特也就此成为了漠南蒙古唯一正面战胜建奴的存在。
随着之后的局势发生变化,皇太极先后在长城之战和后来的锦州之战中无功而返,再随着大明对辽东战略的一系列调整和经济、军事双重的封锁,建奴的军事力量开始逐步走了下坡路。
等到这个时候,土默特这边在大明的扶持下不断壮大,其势力逐步向东延伸,通过几次战争压制住了察哈尔西部地区,再到后来由阿古达木领兵正式进入察哈尔,步步蚕食,把那些原本依附建奴的察哈尔各部收复,最终联合明军展开反攻,不仅打下了整个察哈尔地区,还直接攻进了科尔沁、内喀尔喀蒙古,这时候大明也在辽东发动战役,一举击败所谓的大清,攻破盛京(沈阳),强盛一时的建奴就此灰飞烟灭。
在这期间,腾格尔还在西边协助漠西蒙古各部打赢了对漠北蒙古的战争,朝克图台吉在此战中阵亡,漠北蒙古各部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