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冰与火之七神荣光 > 第269章 番外胡戈改革和权力交接(20k)

第269章 番外:胡戈改革和权力交接(20k)

一、远征后的巡游

当记功碑矗立在玛塔里斯城中,王国的第四次远征,又或者说托勒特远征便结束了,远望渺无人烟的恶魔之路,胡戈王的雄心壮志最终洒落在抱憾河中。但是,时间可不会因为某场伟业的消散而停止流逝,对于胡戈而言,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在当下,这个由圣王后裔统治的时代,人们对往昔的年月已经有了清晰的划分,例如将劳勃的治世划分为起义、东方远征、和平治世三个阶段;与之相同,作为征服王的继业者,人们也将胡戈一世的统治时期分为了清晰的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中,胡戈王迅速平息了王国的混乱,清剿了各地的负隅顽抗者,让全国得以休养生息;而在后一个阶段,他开始着手于调整王国的体制,解决国家王座暴露出的问题。在两个时期之间,便是未竟的托勒特远征。

在智者眼中,最可怕的问题往往是隐藏起来的问题,虽然这场规模庞大的远征止步于恶魔之路前,但远征期间暴露的问题必须认真解决。作为王朝的初代统治者,胡戈一世决心完善自己构建的秩序。因此,虽然远征已经结束,但国王没有选择立刻返回君临或者胡戈之城,相反,他决定开展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巡游。

就像征服者伊耿一样,胡戈国王在统治时期内经常进行巡游,通过不同路线往返于君临和安达斯之间,但以往任何一次巡游的规模和时间都不能与此次巡游相提并论。国王带领了一整个宫廷开始了这场大巡游,它自瓦兰提斯开始,先是向北抵达安达斯,接着由沿着海岸向南巡视了潘托斯、密尔、争议之地、泰洛西和里斯;在里斯的海港上,国王乘船向西,在登陆多恩后一路北上直至长城;在巡游中,国王抵达一座又一座城市,把宫廷从一座城堡带到另一座城堡,依次拜访了王国的各大家族,最后才返回君临。当他再次踏入王国首都的城门,这场巡游竟足足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

时隔多年,全国各地商人们仍因为这次巡游而赞颂胡戈国王,但这场巡游的意义可不仅仅是富了某些商贾的钱袋子。在巡游期间,国王不断派遣随行的惯例去核查地方情况,也经常召集当地的领主、教士、学士和普通领民,某些时候还会开庭理事,帮助当地仲裁一些悬而未决的争端,这些活动在相关的档案中总计有数百次之多。当自己返回首都后,国王也没有坐在王座上休憩片刻,他几乎是立刻下诏,要求各地官员进行一场全国大调查,随后便独自乘船渡过狭海,前往安达尔人的故都,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布置后,他在这座古都的圣堂中祈祷了整整七日,而在国王完成祈祷,各地上奏的数据也开始发回君临。见此,胡戈很快就返回了维斯特洛的王都,开始了一场持续数年的、对王国大刀阔斧的调整。

二、国家王座的旧体制

在叙述胡戈一世对王国的调整之前,我们首先应当了解托勒特远征前的国家王座是什么状况,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一时期的国家王座概况进行简述。

当胡戈·托勒特在征服后第三百年的年末击败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击溃坦格利安军队主力,并迫使提利尔家族开城投降后,满目疮痍的铁王座没有立刻恢复和平,旧有的问题也没有随着胡戈加冕为王而消解。

多恩与河湾诸侯对国家王座的抵抗,笔者已经在前文中有所叙述,而在其他一些地区,境况也没有比王国南境良好太多。在北境,虽然异鬼的攻势已被击退,但是长冬的余波仍使得当地农业凋敝,长城在战争中的损坏也不容乐观;在河间,激烈的继业战争摧毁了劳勃时期的繁荣,无数逃兵和匪徒流窜乡间,劫掠村镇和商旅;而在谷地,由于培提尔·贝里席挟持各家族长和中坚离去,当地的统治陷入混乱,尽管胡戈国王及时任命哈罗德·哈顿为峡谷守护者,代行艾林公爵处置政务,但谷地各家的家督之争并没有就此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而且,此时的东方七国同样不平静,虽然国家王座已经稳固控制着东部的核心地区,但在其他地方,反抗王国的各方势力依旧活跃。布拉佛斯的残党仍在远北抵抗,争议之地的军阀和石阶列岛的海盗在王国力量受损后再次躁动,里斯海岸的不少领地仍然被河湾贵族控制,洛恩河流域的边患也没有结束。

作为国王,胡戈无法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因此,在清剿多恩稳步推进的同时,他也在设法稳定其他地区的秩序,国王对多恩的举措,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其他地区局势的影响——毕竟多恩大领地对王国的价值远不如其他大多数领国。

与坦格利安王朝和劳勃国王不同,胡戈一世对王国各地的治理更加的细致,这一点在他统治初期稳定维斯特洛的行动中最为明显。

在龙陨之战结束后,胡戈统领解散了联军中的大多数队伍,要求他们返乡恢复生产、稳定秩序。对于剩下的军队,胡戈也将他们划为三支:一支北上,协助佛雷稳定河间地;一支前往河湾各地,协助吏员控制当地的领地和地产;最后,也是最庞大的一支,则跟随胡戈自己南下,先是接管了开城投降的高庭,在胡戈返回君临后又一路进军到多恩边疆地,将公开反抗的河湾残军驱逐进沙漠之国才解散,只留下少数军力作为常备防守各处要道和隘口。

根据这个时期的文书记载,这三支军队被称为“河间军”、“河湾军”与“边疆地军”。其中,边疆地军在半年后的多恩远征中重新编入由佛雷、佛罗伦和哈顿指挥的西路军,并最终在远征结束后彻底解散。与之相反,河间军与河湾军没有在多恩平定后解散,它们仍然保持建制,这是因为它们被胡戈国王赋予了不同的职责——清剿、镇压河间与河湾地区残存的敌对力量和匪徒。而指挥他们的,则是胡戈国王任命的“督军”。

督军一职的设立虽然前所未有,但并不突兀。在执政初期,由于全国尚未从继业战争和长夜的混乱中走出,即使将许多领土划为直辖地,胡戈一世在地方上大体还是延续了坦格利安和拜拉席恩的统治架构,不过,在延续前朝旧制的同时,为了更快的稳定地方、剿灭残党,国王采纳了近臣格莱切尔的建议,参考了拜拉席恩时期的河口军,在承认和任命地方同盟为一国长官的同时,又派遣自己的亲信带领军队前往地方担任督军;这位将领既会协助同盟们稳定地方局势,同时也对同盟们的行为进行监督。

在河间地,胡戈的举措起到了良好效果。由于托勒特家族和佛雷家族以及三河贵族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河间军的清剿行动获得了他们的积极支援,蒙受托勒特福泽的基层教会也展现了友善的态度。因此,王军在这里的行动十分顺利,在各方诸侯的配合下,流窜在乡间和河道中的匪徒和溃兵不断被剿灭,某些日子里,王军在一天中就能剿灭数十上百名土匪,而且还有几乎同样数量的流寇放下武器。

在王国坚决的打击下,三河地区有组织、成规模的群盗在征服后第302年消失,剩余的残匪则不成气候,即使是一位骑士也能追剿他们。因此,从这一年开始,河间军的规模逐年缩减,最终仅保留了一千人的军力,他们驻扎在赫伦堡;至于其他的士兵,他们中的一部分被派往东方边境,更多的则南下,加入了河湾军的序列。

在河湾地,王国面对的情况复杂了许多。虽然胡戈·托勒特和国家王座在当地收到了包括教会和民众在内的广泛支持,但针对青手王后裔的清算和大规模的直辖政策也推动许多原先较为中立的基层领主、学士和领民走向王国的对立面,一些出身贵族家庭的教会上层也对当前的境况感到不满。因此,王国力量在河湾一直受到阻力。

进驻初期,河湾军以最坚决的态度剿灭当地的抵抗者和作乱者,同时尽可能地收缴当地的武器;考虑到当时有不少逃离战场的河湾贵族意图重新集结力量抵抗,这番举措无疑是及时且具有成效的。不过,在剿灭这些最活跃的抵抗者后,河湾军对当地的治理却显现出手足无措的状况:河湾地太过广袤,领内态势过于复杂,即使加上佛罗伦家族和数百名官吏的支援,情况也显得不容乐观——少龙王戴伦一世曾投入四万人控制多恩,但最终也没能保住战争成果,眼下河湾军只有一万把长矛,却要控制土地比多恩还大几倍的河湾全境,它又能取得多少成效?因此,在苦苦坚持了一年后,河湾督军“农夫长”斯诺向君临发送了求援信,他请求胡戈国王向河湾投入更多的力量,不然河湾很可能会再次陷入混乱。

接到斯诺的来信时,胡戈刚刚结束了谷地的巡回仲裁。

在王国建立伊始,谷地的混乱仍未平息,这源自于家主空缺。由于继业战争中谷地各家家主大多被培提尔·贝里席控制并掳走,谷地全境都深陷于继承权争端的漩涡,相关的诉讼如雪片般送入鹰巢城,就连熟悉本地事务的哈罗德·哈顿也难以将它们一一解决,只得请求胡戈国王进行干预,以国王权威和七神神眷者的身份实施仲裁。

因此,胡戈国王在多恩远征告一段落后就立刻动身前往谷地,在各地的仲裁中,他不光认真地听取争位者们的申诉,还经常听取长者、家臣乃至领民的意见,最终才宣下决定;对于那些没能成为家主的争位者,国王也不以王国之敌的态度相待,他以宽和的态度接见这些人,并且赐予他们东方的土地,要求他们尽快组织队伍前往当地就藩。得益于国王得当的处理,谷地的动荡成功平息,那些前往东方的争位者还加强了王国边境的力量。

当下,有很多书籍和颂歌将胡戈一世塑造为一位严格遵守道德律法的圣贤和一位狂热的信徒;但是,即便我们只通过谷地仲裁一件事观察这位先王的行事风格,我们就能明白他是一个既不困守框架,更非狂热,同时擅长依据实际情况为自己争取利益的人。在接下来的讲述前,笔者恳请各位读者放下对这位圣王先入为主的判断,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选择。

由于事态紧急,胡戈国王在越过血门前便见到了斯诺派来的信使,认真了解情况后,他直接带领亲卫队前往苦桥与斯诺会面。在重建中的苦桥圣堂前,国王与这位老将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流,许多详细的问题和状况此时才为国王所知。因此,在交谈后,胡戈一世马上做出了佛罗伦家族无力治理整个河湾的判断,并由此做出了新一轮的调整。

在这一轮的调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河湾大领地的拆解,自征服者伊耿从河间与风暴地拆出王领后,王国三百年来从未有规模如此之大的区划调整,河湾就此一分为三,分别是以苦桥作为首府的苦桥大领地,以高庭作为首府的高庭大领地,以旧镇为首府的旧镇大领地;其中,苦桥大领地的范围包括舟徙河以北的广大地域,旧镇大领地管辖蜜酒河流域的诸多土地,高庭大领地则介于它们之间。

在大领地长官的任命上,国王将苦桥大领地托付给与自己交情深厚的本地领主霍尔特家族,因战火破败的旧镇则移交给刚刚从东方赶来的西奥多·威尔斯,这个跟随胡戈十几年的老部下可能是国王唯一信任的多恩人,至于高庭大领地,它仍由之前的河湾长官艾利斯特·佛罗伦担任。除此以外,为了更快地稳定河湾,也为了防止当地被多恩的混乱局势影响,国王额外为河湾军募集了七千军队、还从君临和东方按比例抽调了数百位官吏作为支援,可谓下足了血本。关于后一点,坊间还有些一些传闻,据说为了满足河湾地区的吏员需求,国王连印刷工场里的排字工人都抽走了一部分;考虑到国王在之后的举措,这件事很可能是真的。

“平叛的最好方法是扼杀它于摇篮之中”,当有人对征服者伊耿的不断巡游提出疑问,他说出了这句名言。对于这位坦格利安王朝的创建者来说,只消让各地蠢蠢欲动的抵抗者看见自己那头庞大到令人恐惧的“黑死神”,一切异志便会迅速瓦解。与这位前朝先王类似,胡戈国王对根除叛乱也有着自己的心得,虽然这位王没有坦格利安的巨龙,也不比拜拉席恩的武勇,但他同样有着前两者不具备的优势——拥有构建体系的能力和资源。

拆分河湾地是胡戈重新稳定南境的第一步,对于新成立的三块大领地,国王都做出了相应的布置。三领中,苦桥大领地是最支持王室,同时也是最稳定的大领地,因此,胡戈一世在这里的施政最为宽和,基本维持了旧有的统治结构;但在其他两处大领地中,胡戈则采取了更加坚决的行动。

在旧镇大领地,由于原有的统治结构在攸伦的屠戮下毁坏严重,胡戈只得通过残存的教会体系重建秩序,例如旧镇主教就长期作为大领地长官的副手存在,在这里,大领地长官被授权按照以君临为范本设立自己的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有权利自行任命地方领主和官员,并且还可以留置部分税收用以重建。

地方上,由于许多领主家族毁灭或迁移,旧镇大领地的许多地区按照教会的堂区重新划定了行政范围,当地的主教和修道院院长也往往身兼多职,不光在精神世界中引领民众,还在世俗世界中作为国王任命的行政官,代表王室行使治权,因而,他们中有许多人也不是单纯的神职人员出身,很多都是从王国最忠诚、最有才华的官吏中筛选的,这一点在青亭岛尚未平定时尤其重要。

而在高庭大领地,情况也有所不同。继业战争后,龙陨之战的溃兵和旧镇的难民大多逃往这片曼德河流域的富庶土地,再加上这里是青手王后裔统治的核心领土,虽然提利尔家族已经向国王开城投降,部分教会也响应了君临总主教的号召,但当地忠诚于旧秩序的人仍有相当基数。因此,在高庭大领地,胡戈国王的目标从来不是安抚和重建,而是彻底摧毁“青手王的秩序”,然后替换为国家王座的新体系。因此,这里不但集结了河湾军的大部分力量,南下的官吏与河间援军也不断抵达此处。就在这样的背景中,胡戈构建了“新体系”的框架。

这套系体系没有正式的名称,现在的人们通常以“郡制”称呼它。在决定实施“郡制”的地区,国王的军队往往先将那些对旧秩序抱有同情的基层领主改易、流放或驱逐,然后在这些土地上设立“郡”这一行政单位,此时的郡通常管辖十几个村镇,之后,国王或者大领地长官便擢升曾供职于王廷中的文书或骑士担任郡长,有些时候也会任命当地支持国王的贵族世家担任。郡长主持郡内军事、司法及其他事务,执行国王的各种命令,为此得到报酬和赏赐,通常是一块世袭领土和部分税收款项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此外,为了协助郡守稳定地方,同时也是一种制衡的手段,国家王座在各地秩序逐渐稳定后便往各地派驻王家法官,后来更形成了与安达斯相同的巡回法官制度;这些巡回法官到各郡主持有关王廷和大领地长官应审理的案件,此时的郡长则要督促有关人员到庭,保持法庭秩序,也无权干涉法庭的决定。

同时,虽然以“郡制”为名,但在一些地区,王国在驱逐当地领主后没有设郡,而是允许当地的村庄自治,这一点与东方的附属同盟有一些相似之处。

与其他地区一样,河湾地的农村是一个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的基层社会单位,大部分村庄实行共同耕种和共同放牧的所谓敞田制度,很多地方形成了一种被学者称为村庄共同体的具备自治性质的领土单位。这些村庄的组织程度已经足以对当地的资源进行控制,也能与上级政府保持联系,正因如此,国王允许人们在履行对王国和国王的义务这两个前提下,自行且自主管理内部的事务,村民也被允许通过自己的选举来选出行政管理人员。在河湾,这类负责管理村庄的行政主管被称为“长老”,一些村庄还有选举出来的“干草监管员”(管理农耕)、“分地员”(管理草地划分)、“护林员”等。

除此之外,胡戈时代的旧河湾地区,尤其是高庭大领地还广泛存在一种所谓的“十户区”,并与“十户联保”制度搭配。顾名思义,十户联保制是指在村庄和市镇中,以每十户家庭为单位,家主之间互相担保的制度,通常由“十户联保官”负责管理;这是一种担保对方犯罪后会被准时传召到法庭的制度,如果担保的那个人没有来,其余九个家庭的家主都必须经过严格审讯,并向七神宣誓自己绝对没有参与到包庇或协助犯罪者逃跑的事情中,否则,当地的法官或者行政长官就会将犯罪者所承担的后果转移到剩余九人头上,迫使他们接受刑罚和各种罚款。

自然地,在构建河湾新制度的同时,胡戈国王也没有忘记调整河湾军的组织和任务,不论一套体系精妙或粗糙,如果没有军事力量为其保驾护航,它就很有可能被旧体系的支持者推翻。在认真听取了老将军的报告后,国王认为河湾的隐患不在那些或隐藏、或逃亡的名门贵胄,而是对领主和旧体系抱有支持或同情心理的基层领主和领民,因此,抑制基层动乱便成为了河湾军的重点工作。

在具体施行中,国王不仅将河湾军划分为各个营团分散驻扎,还尽可能运用了自己在教会的影响力,逐步将那些不可靠的教士撤换,同时让可信任者对民众进行有利的宣传,正因如此,当征服后第303年罗宛旧领出现民变后,向金树城进军的一千六百名暴乱者就一头撞上了严阵以待的三百名河湾军骑兵、一千名教团武装成员以及上万名手持棍棒的民众,几乎所有煽动者都被送上长城。

同时,在胡戈搭建的体系中,河湾军的指挥者们也并不死板,在长期执行治安任务后,他们通过自身积攒的经验得出了一点至今有效的总结:使用骑兵镇压暴乱者远比使用步兵更可取。究其原因,便是骑兵引发的恐惧更大,造成的危害却要小得多。在河湾军日常的活动中,往往仅需一支二三十人的骑兵便能够极其轻松地驱散一群暴徒,若是换成步兵,届时就得投入数百人才能达成这一目标,而且还可能引发诸多危害。

也是得益于此点经验,在南境的情况逐渐转好后,胡戈国王得以大幅缩小河湾军的规模,将王国的力量更多地投入到东方和长城,相应的财政压力也减小了许多。自征服后第305年始,河湾军仅保留一千五百人的兵力,分别驻扎在苦桥、高庭和旧镇,其中高庭地区的事务由河湾督军亲自负责,其他两处则交给副将管理;此时,这支军队大约有一千二百名轻骑兵。

随着河湾逐渐稳定,维斯特洛的局势也逐渐安稳,此时的国王终于有机会腾出手来,开始逐步解决那些位于维斯特洛大陆以外的不安定因素。首当其冲的,便是远北的布拉佛斯残党和青亭岛割据的铁民,王国在他们身上没有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布拉佛斯残党依托厄斯索斯北岸幸存的零星殖民地和据点抵抗,很快就被安柏家族、自由民和罗拉斯组成的联军消灭,青亭岛的铁民多坚持了几个月的时间,在王军依靠东方舰队成功登陆后,除开那些接受葛雷乔伊劝说、提前离开的识时务者,其余的古道信徒都被刀剑送上了一条通往阴间的不归旅程。

真正令王国棘手的问题,发生在里斯大领地。虽然里斯群岛早早被王国收复,但在大陆的里斯海岸,王国遭遇了河湾移民的激烈抵抗,这些人的领导者是蓝道·塔利和马图斯·罗宛。

作为铁王座麾下经验丰富的老将,蓝道·塔利没有死在龙陨之战后的溃败中,在认真判断局势后,他迅速返回角陵,带领次子狄肯将家族的力量转移至狭海对岸的里斯海岸。由于此前常年在此领军,蓝道·塔利对当地情况十分了解,与当地领主间也保持着信任,因此,撤退到当地的蓝道·塔利迅速接管了里斯海岸的局势,并与随后抵达的马图斯·罗宛一起重建了当地的统治——以铁王座为名义行使治权。

在这里,两位河湾领主组织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还与争议之地的军阀和瓦兰提斯的坦格利安势力达成合作,约定共同进退、互相支援。在力量强大的国家王座面前,只有团结所有力量才能勉强维持住态势,就连反复无常的争议之地军阀也主动维护着盟约。因此,这三股力量一时活跃于厄斯索斯南岸,不光频繁国家王座的讨伐军交战,还多次向密尔、军备海岸、下洛恩和里斯群岛进军,意图打开局面。

里斯海岸的抵抗令国王不悦,因此,他决定亲自指挥这里的战事。在仔细了解当地的情况后,胡戈发现之前的讨伐行动往往是首先攻击争议之地,在当地拥立王国的领主带领下稳步推进,这套战法行之有效,但当地狡诈的军阀经常派人骚扰王军的后勤,而且在王军深陷围城战时召唤塔利和罗宛的援军,这最终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拉锯。在国王看来,争议之地最大的问题在于地处辖区边缘,泰洛西和密尔的长官都不可能把整年的精力投入在这里,因此,他立刻在争议之地设立了新的行政机构,并且任命艾德瑞克·拜拉席恩为此处的长官,王室成员的到来大大振奋了当地军队的士气,史坦尼斯调配给侄子的军队和行政人员也缓解了当地的人员缺口。

随后,在征服后第303年的下半年,胡戈国王御驾亲征,与密尔、泰洛西、争议之地、上下洛恩的军队共同行动、多路出击,开启了王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讨伐行动。其中,争议之地的战事由史坦尼斯·拜拉席恩指挥的泰洛西和密尔军队负责,艾德瑞克指挥的本地军队则负责戍守占领后的据点;在洛恩河中游,完成集结的兰尼斯特们沿着大河南下,在占领橙色海岸的同时防止瓦兰提斯的坦格利安军队向西增援;而在密尔与里斯海岸的边境上,国王从北方带来了自己的禁卫军——这支军队由安达斯军队和数个忠诚且名誉优良的骑士团组成——在新任御林铁卫队长博尼佛·哈斯提的协助下直接攻入里斯海岸。

在多路大军的围攻下,塔利和罗宛被迫分兵各自为战,据守东部的马图斯·罗宛带领亲族前往橙色海岸,意图与瓦兰提斯人合兵一处,但他不慎迎面撞上了南下的兰尼斯特,损失惨重后被迫经瓦兰提斯撤往海国;此后,继续在里斯海岸和争议之地作战的蓝道·塔利就失去了所有可能的援军,他指挥着仍然忠诚于自己的数千军队,依托当地的丘陵和森林与王军纠缠,时而带领河湾移民突袭国王的禁卫军,时而领导残存的争议之地军阀依据堡垒与拜拉席恩叔侄对抗,期间还曾击杀好几位王军的指挥官,但最终也被大军围困在争议之地南部的流血丘。

不过,由于塔利家族在里斯海岸的激烈抵抗给王军造成了较大损失,国家王座的君臣们愿意与之谈判,以尽快稳定这片动乱的东方领国。因此,在当地主教的见证下,胡戈国王亲自与蓝道·塔利谈判,最终达成的结果是塔利家族归顺王国,位于河湾的族堡角陵获准保留,但领地将改易至里斯海岸;作为交换,蓝道·塔利和他军中的骨干将集体披上黑袍、前往长城,家主之位交予次子狄肯·塔利继承,并且还要同意国家王座在里斯海岸派驻官员,建立类似旧河湾地区的体系。

当蓝道在大军见证下披上黑袍、将族剑“碎心”交给继承人狄肯时,时间已经接近征服后第305年,至此,继业战争的余波才算彻底平息了。

此战过后,胡戈一世便解散了几乎所有王军,之后的十年中,除开与海国王朝的边境冲突,国家王座再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过,对于一位统治者而言,军事从来就不是职责的全部,王国内部仍然存在大量隐患和问题,而胡戈国王也一直在尝试解决它们。

有些问题很好解决,例如东方宗教中普遍存在的血祭传统和畜奴传统。胡戈效仿之前制定历法的宗教大会,邀请了以红神教团、诺佛斯教团和黑山羊教团为首的东方诸教代表前往君临,与他们一同立誓只使用动物进行祭祀,决不开展任何形式的人祭;由于已知世界的奴隶贸易体系被国家王座和海国王朝一起彻底摧毁,东方教团们也正在以基层信徒替代之前的教团奴仆,此时便顺势宣告了废奴的态度和决心。

胡戈对教团们的态度非常满意,他在仪式后宣下诏令,基于共同抗击异鬼的功劳和宣布废除血祭、畜奴和诸多寡廉鲜耻之密仪的态度,虽然王国的国教仍然是七神信仰,但只要这些教团接受国家王座的监督、保持以和平方式传播信仰,作为国家王座的国王,他就不再对这些教团在王国境内的活动进行任何形式的限制——当然,千面之神信仰不包括在其中。对于这条诏令,各支教团十分欣喜,他们在表达感激与顺服后退出红堡,不到第二天,君临城内就出现了几处东方教团的地产。

当然,王国内也有一些问题是国王依靠名望和影响力所无法解决的。其中最紧要的,就是如何整修在异鬼入侵中损坏的长城。

按照传说中所记述的内容,学者们推测先民、森林之子和巨人借助自然规律和某些魔法力量,在附近的湖泊中取冰堆砌,最终建成了这座高达七百尺的世界奇迹,这无疑将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但国王可不同意王国暴露在异鬼威胁下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因此,在整修长城一事上,胡戈国王显现出一种面对其他事务时绝不存在的急迫感。

国王的急迫,或许与夜王的传说有关:在胡戈一世的理解中,夜王的传说被解释为北方邪神对已知世界的一次试探与反扑,若非长城确有力量护佑,异鬼大军或许就再一次攻入温暖的南方——可现在长城已经受损了。因此,对长城的整修在异鬼被击退后便开始进行,但由于时局不稳和对相关力量知之甚少的现状而进展缓慢,而随着南方局势稳定,国王终于能够将重心集中在这项庞杂的工作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