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打,一路抢,既不需要单于庭负责后勤补给,也不需要战后赏赐、抚恤之类。
——抢到的都是补给!
——吃剩下的都是战利品!
甚至于,哪怕什么都没抢到,也同样可以通过拣回阵亡者遗体,从而合理合法的继承其遗产。
相较于汉家‘差生文具多’式的小孩游泳,匈奴人这种大站方式,更像是乡村小孩脱个溜光,也不管啥干不干净安不安全,一头就往渠水里扎就完了。
所以,汉匈双方的战略均势,往往并不意味着双方实力相近。
而是需要汉家取得一定的优势,以弥补后勤补给方式、兵种等羁绊压制后,才能形成动态平衡。
说得直白点就是:如果汉匈双方的实力不分伯仲,那汉家必然处于战略劣势;
双方战略均势,则汉家必然比匈奴人强大不止一点半点。
至于汉家占据战略优势——哪怕只是些许优势,也意味着汉家在硬实力层面,至少甩了匈奴人十八条街。
这种战争模式不对称,在匈奴人强大的时候,其实并不太能体现的出来。
——因为强大时期的匈奴人,不需要凭借战争模式的高性价比,来达成对汉家的战略优势,就能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想抢哪里抢哪里,什么时候抢,怎么抢,也都是匈奴人说了算。
但当双方位置互换,换做是汉家的强大时期,处于战略劣势地位的匈奴人,就可以凭借这种高性价比的战争模式,来让汉家的战略优势发挥不出来了。
便如此番,匈奴军臣单于决定战略重心西移。
同样的事发生在华夏大地,是会动摇王朝统治根基的!
但对游牧民族而言,这没什么大不了。
因为游牧之民,本身就是穷其一生都在‘游’牧,以年为周期在草原游荡。
游牧之民的认知当中,从来都没有固定居所、稳定生活,乃至于安定祥和之类的概念。
具体到汉匈双方之间的彼此攻伐,便是汉家‘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匈奴人则来去如风——无论是战场上的骑兵,还是草原上的部族。
至于卫青这一提议,提出将游牧民族绑定、锁死在土地上,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通过破坏匈奴人的土地——也就是草原,来迫使他们无法随意战略腾挪,殿内众人也并非不能理解。
比如先帝年间,长公子时期的当今刘荣,就曾提出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
——将草原游牧之民的每一寸草地名,都铺上一层雨砸不透、风吹不透的盐!
让草原所有的地方,都变成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彻底断绝游牧之民赖以为生的根基!
虽然只是个异想天开,几乎没有可行性的天方夜谭,但当这句话首次被刘荣提出的时候,也依旧吓了那匈奴使者好大一跳。
虽然最终,那匈奴使者也反应过来:汉家压根儿没有那么多的盐,用于铺设整个草原,即便有也舍不得、更没有足够的人力完成这一切;
但仅仅从这一个‘怪谈’类方案,当时的刘荣就迅速在匈奴单于庭,得了个‘恶魔使者’的称号。
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那个天方夜谭、异想天开的方案基础上,也已经逐渐演化出了相对更廉价、更具可行性的延伸方案。
盐是很贵,而且是物以稀为贵。
但砂石很便宜啊~
在草原铺设砂石,尤其是围着沙漠边沿铺设,照样能加快草原的沙漠化!
还有少府墨苑鲁班苑,在研究新鲜事物的过程中,本打算制作肥料时,做出来的几个反作用的东西,也同样可以打成类似的效果。
至于是否要铺满整个草原,真的把草原完整的搞退化,则类似于后世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不一定非得犁地,能起到震慑作用就行。
要说这个思路,之前大家为什么没有往这方面去想,一方面,是盐也好,砂石也罢——都只是一个可以口头提出来,对匈奴人造成精神震慑的恐怖遐想,并不存在太高的可行性。
另外一方面,便是封建时代武人常见的通病:战为止战,故不可伤天和过甚。
而在卫青这出身牛犊不怕虎的点破后,郦寄、栾布等一众老将,也开始重新捋思路逻辑了。
战为止战,这当然没错。
对于如今汉室而言,无论是内部的诸侯叛乱,还是针对岭南的统一战争、与北方匈奴之间的文明战争,最终的目的,d都是为了不再继续打仗。
——诸侯叛乱,得打,打死了,以后才能没有叛乱;
——南越反复,也得打,打下来了,行了郡县,以后也就没有反复的南越国了。
对北方匈奴人,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不想打,所以得打。
因为不想一直打,所以必须得把匈奴人打废,让匈奴人再也没有能力发动战争。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用一些稍微残忍些、下限低一些的手段,似乎也没什么不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和平嘛!
不单是为了华夏大地的和平,也是为了给予草原游牧之民长久的和平。
至于有伤天和?
咳咳咳····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个时代,为华夏民族所一致认同的华夷之防了。
伤天和的前提,是让很多无辜的,或并不是非死不可人,在很残忍的手段下死去。
而在这个时代的主流观念中,世界上的‘人’只分两种。
华夏人,也就是‘人’。
以及,蛮夷,即‘非人’······
“如此说来,某倒是有个法子。”
短暂的沉默之后,弓高侯韩颓当面色古怪间,试探着说道起来。
“草原游牧之民过冬,并不都能有机会回到幕南、河套这样温暖的地方。”
“且无论过冬的地方在哪里,都必定是四面高,中间下陷的碗状拗、坑。”
“为了让这种地方可以更温暖,游牧之民习惯于将用不到的牧畜粪便,都堆积在这种碗状盆地的底部。”
···
“呃,如果····”
“某是说如果。”
“如果,草原上有一片方圆数百里的区域,区域内所有的碗状盆地,底部都没有多年积攒的牧畜粪便的话~”
“那当冬天来临时,任何一个踏足这片区域的部族,大都会熬不过这一年冬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