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型的岸基鱼雷机使用了最新的高翼载主翼和襟翼设计,并且在机翼上使用了新的铝合金蒙皮,除却因1000匹马力发动机尚不成熟而选择使用900匹马力的发动机外,并没有什么缺点,机载设备先进齐全,性能也是相当优异,稍贵的价格也被海军忽视了。
同样的设计经验也将被用在新的舰载鱼雷机上,这显然会引起1轮革命的到来。
1937年,航母也终于有底气向战列舰说“不”了,尽管这声音尚属稚嫩,但未来可期。
不过,如今海军也要动起来了,因为美国人已经开工了两艘战列舰了,新1轮的造舰法案必须要跟上来了。
由于条约时代中美之间的相处模式与美日完全不同,所以如今两国都没有开始大规模的造舰,只是在条约时代按部就班的1点点更新。
相比于历史上,美国如今的海军进度是比较慢的,因为第1次《文森法案》并没有出现,美国海军中依然保有上百艘老旧的驱逐舰和潜艇,当然,这并不重要。
因为,由于《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存在,作为该法案产物的约克城级的小妹妹,黄蜂号,最终还是被摆上了船台。
而在3次条约签订之后,鉴于德国海军的快速武装,以及相较于中国海军己方部分舰只过于老旧的问题,在卡尔·文森的推动下,美国国会于1936年10月批准了法案,在本位面也可以被称作第1次《文森法案》。
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6万长吨的战列舰、7万长吨的巡洋舰、十5万长吨的驱逐舰、5万5千长吨的潜艇。
虽然具体制型没有情报,但左念微还是心里有数的,战列舰应该是北卡,唯1的问题就是美国人是否会选择16英寸舰炮,但两用炮座是1定会用上的。
巡洋舰不1定是克利夫兰,但至少可以确定是布鲁克林的改进版本,如今的局势以及海战认知下,美国海军不太可能会选择建造7000吨的巡洋舰。
驱逐舰和潜艇自然就是替换那些老旧的舰艇的,可以确定是西姆斯级和本森级,美国人不大可能直接抛弃单烟囱驱逐舰。
这道法案的推出让国防军产生了1定的紧张情绪,希望能够尽快确定新的造舰法案。
而如今目前的情况还是在战列舰问题上产生了异议,倒不是说造不造,而是怎么造。
在本轮造舰之前,与其他国家海军1样,国防军自然也多有筹备,设计过各类型战列舰,下到2万3千吨的轻型战列舰,上到5万5千吨的超级战列舰,皆有备选项。
但这些选项并不合适,与历史上大多数图纸1样,这些设计最终都会被深埋在故纸堆里。
因此,在1936年之后,海军再1次提交了新的计划,其主要有4个方案,3万5千吨的十4英寸舰炮高速案、3万5千吨的十6英寸舰炮中速案以及两型超规格十6英寸舰炮高速案。
“关于是否要建造战列舰的问题,我的意见嘛......”
左念微轻轻的扶了1下眼镜,将几份方案图放到了1边。
“我想先听听海军方面关于该舰的战略目标。”
“好的,总长,我们针对这4型战列舰,有着两大方向的意图。”1名海军少将站了起来。
“针对3万5千吨级的条约型战列舰,其火力与航速互有妥协,但目标依然是对标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的战列舰计划。”
“据悉,其双方都在筹划高速舰艇,基于我部对新加坡战略的推演,英军寄希望于高速战列舰的打击能力,1旦实现,这对于我军的中速舰群的打击能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说到这里,少将停了下来,看着左念微。
“这1点无需担心,航母舰队可以限制并消灭敌方高速舰的活动,而英军缺乏合格的航母,我方中速舰群依然能够压制敌舰队和6上目标,实现作战目标。”
“而美军舰艇航速较我方中速舰群并无决定性优势,同样无需担忧。”
英国人的航母确实不咋地,虽然看着有6艘,还有1艘即将下水,但现役的这几艘都没有什么战斗力,这几艘航母的航速都很低,其中有4艘都在充当训练舰,虽然英国人开战之后她们依然参战,但也只能从事护航反潜之类的任务,也就还在造船厂里的皇家方舟不错,但只有1艘,改变不了局面。
而美国的战列舰设计,那真是1言难尽,1炮遮百丑,北卡的防御不太好,但至少适航性之类的还能看,后面建造的南胖,中等海况下作战能力就要大打折扣,而且改装后航速也无法维持,1小时均速尚可,但整体也就26节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