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364章:一笔大交易

简而言之,去年9月,德国人就战列舰的问题与中国商讨了1些技术问题。

工人海军并不受凡尔赛条约的影响,但他们也吸取了欧战的教训,1直以来在海军水面舰艇的投入都不算大,但随着工业能力的恢复,德国人也开始关注大型水面舰艇。

最高委员会中部分人以及工人海军并不认为“国际革命”会很快的到来,而在此之前,德国不可能放弃海军,潜艇的潜力有多大,所有人都很清楚,因此海军不可能只有潜艇。

基于此,德国重建了两艘马肯森,并6续建造了几艘大型舰艇,但大型水面舰艇在间战期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这方面的技术断代难以弥补。

德国本身的情况又属于非常尴尬的那种,就造舰的综合能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外交环境也很糟糕,英法意都不用想了,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至于美国,虽然历史上罗斯福支持卖给斯大林战列舰,但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还不如意大利有戏,而德国就更不可能了,苏联对美国的海军威胁可没有德国这么强烈。

遍数1圈,德国人发现也就中国既有技术,也有意愿去做这件事,因此,双方之间慢慢就有了更深入的接触——

德国希望从中国这里获取到完整的先进的战列舰的设计。

更重要的是,德国人还能够拿得出中国所需的技术,这1点也很关键,有些东西钱是买不来的,正如斯大林的那句话“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在美国购买军舰会受到这么大的阻力,我们准备花1亿美元来建造战列舰,并且支付现金......如有必要,我们甚至可以偿还1917年以前沙俄政府以及资产阶级政府对美国欠下的战争债务。”

讲真,这个对美国来说确实有不小的吸引力,毕竟1战的赔款,美国真没捞到多少,俄国革命不还了,英法则拉着所有欧洲国家赖账,为此美国甚至成立了“世界大战外债委员会”。

1战的债务,你带嘤愣是到1路到2015年才还完,真·百年贷款。

本位面也差不离,中国的情况稍好1些,对同盟国的贷款虽然没要到钱,但压根没亏本,1战后中国从德奥两国低价抄走了12万台机床、260万页技术资料、2200个仓库、917座高炉、平炉以及先进的电炉等等。

但对于英法等国的欠债,中国也只好跟美国1道搞外债委员会慢慢要了。

等到了经济危机期间,为了缓和经济,中美发表了《债款延付宣言》,给予欧洲各国1年款延期,而英法意俄则搞了个《洛桑协定》,约定1起赖账。

结果有意思的就来了,次年,法国人带头拒绝支付,然而英国却背刺了法国,还了1部分债款,以取得中英之间的临时贸易协定的签署。

最终,在被法国人骂了1年之后,英国也无力支付债务了,于是各国就开始集体赖账,而中美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相比之下,红德的情况还是要好1些的,机床出口、技术转让等等,只要德国愿意卖,中国自然也愿意买,债务虽然不至于成为谈判的筹码,但技术还是可以的。

“原来如此......”

众人闻言,惊讶之余也确实在考虑这方面的可能性,德国人底子不算差,很多东西想要摸索出来,无非是时间和成本的问题。

而从政治角度来说,两国之间除了意识形态的问题,倒也还算是能看,海军的战略上现阶段基本没有冲突,1个在大西洋,主要面向大西洋和地中海,1个在太平洋,主要面向太平洋,至多带点印度洋。

海军无需担忧双方现在就成为敌人,至少,大部分人不认为英法能菜到被德国1波横推,那么长期来看,首要敌人都不太可能是德国。

战列舰是且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他都将是海军中极难交易的1个项目,理论上来说,这1代战列舰依然能够很舒服的活过1个生命周期。

换言之,如果没有2战的催化,在未来十年里,即便在良好的海况下,战斗中航母编队想要单杀战列舰编队也是很困难的,雷达等技术的发展也很难在夜战中支持航母的优势,因此战列舰的主力舰地位也不可能变更,只是从“独霸天下”变成了“2圣临朝”。

而导弹技术的发展就更不可能是现在的人所能够预料的了,因此,说服其他人也就是1件很重要的事情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