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国舅 > 第870章 因缘际会

覃云道,“基本的战术演练,都是共通的。”

王守仁再次发问:“你们的火器为何趴下后还可射击?”

不用覃云解释,朱晖已主动接过话茬:“王兄弟,其实我们的火器也可以,只是当时骤然看到覃千户他们使用这种射击方式,有些不明所以。事后想来,应该是可以减少身体暴露的面积,且瞄准、扣动扳机和上子弹,都更节省体力。”

说罢转过头,看向覃云:“覃千户,你看……既然我们跟你们学的一样,你们是否可以……匀一批新火器给我们?今后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我们也可以随时增援……”

这下王守仁算是充分见识到了朱晖的无耻。

讨别人的饭碗,还这么光明正大,且义正词严?

虽然从情理上来说,无可厚非,但却为何越琢磨越觉得其不要脸呢?

覃云脸上带着几分尴尬之色,摇头道:“这个……不可以。小公爷,姑且不说当下军中有严令,不得将枪支外借,单就说兵员素质——您麾下人马并未经过系统的训练,不懂得如何熟练使用新火器,也就发挥不出其巨大的威力。

“你放心,等将来全军配备这种新火器后,必定会展开日常训练,到时候就没这么多顾虑了……以老公爷跟二少爷的良好关系,你们肯定是首批换装的部队,所以不用太着急。”

“这不是……等不及了吗?”

朱晖覥着脸道,“我看你们军中,很多人都有两杆枪……”

此时王守仁和朱晖的着眼点,完全不同。

朱晖一心讨要对面装备的全新火器,给自己军中增加实力。

而王守仁听到的却是张延龄有意把这种以一敌十且近乎战无不胜的单兵火器在全军推广,那就是说……眼下是否平定草原,好像已经无关紧要。

只要张延龄勤快些,再便是朝廷能出得起足够的军费,那以后大明对外战事,几乎没有输的可能性。

只是不知道这种新火器的保密程度如何?在怎样的周期内,可能会被大明潜在的敌人给模仿出来?

覃云道:“此乃军中必要的配备,作战时可以轮换武器,尽可能地杀敌,仅此而已……小公爷,请您不要让卑职为难。”

朱晖感慨道:“这不是想学学新火器的使用吗?哦对了,那种炮……炮弹一放进弹筒就能立即发射出去,落地后还有那么大威力的……不知有没有?给我们也来点儿?”

“那种更需要严格的训练。”覃云回绝得很直接,“请恕在下不能给予。这也是军中的规矩,不能违背。”

朱晖没有强求,脸上满是遗憾之色,还不忘看王守仁一眼,似乎是在找认同,口中说道:“未曾想,此番在草原上竟然大开眼界,早知道跟着二公子有这般功勋可领,当初就不该与家父去延绥投奔王威宁。白白错过了……建立万世功业的机会。”

王守仁听到后腹诽不已……

你这叫什么话?

瞧不起人家王威宁?

不过再一想,好像朱家父子,的确在大原则上出现了一定问题。

本来你们在大同好好的,非要为了军功跑榆林一趟,后来又去了河套……结果还不得那位三边总制待见,虽然最后侥幸取得军功……还不是靠我?

你们父子俩真是没长远眼光。

但话又说回来,在此战前,谁又敢相信,大明平定草原的关键点不在延绥,而在大同呢?

……

……

朱晖和王守仁从覃云的军营出来,牵着马往自己营地走。

不是他们不想骑马。

实在是千里奔袭下来,他们的战马已经疲惫到不行,连驮个人都费劲儿,且未来既然要跟着覃云他们去与张延龄统领的中军会合,就得做长远打算。

现在把牲口给累趴了,等于是失去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于是乎现在能靠两条腿的时候,坚决不靠四条腿。

“朱将军,你先前为何要直接跟覃云索要火器?折了面子不说,还让他知晓你的意图,对我们会更加防备。”

王守仁对朱晖先前的表现有些不满。

朱晖道:“好东西不直接讨要,还得兜圈子不成?防备咱又如何?咱又不直接抢!或许未来咱真有机会拿到呢……”

“怎么个意思?”

王守仁皱眉。

他自认为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但看样子,朱晖好像更阴险些,甚至做好了使用非常规手段的准备。

朱晖凑过去低声道:“咱就跟着他们,他们打仗的时候,咱就隔岸观火,就不信他们每次都能碾压取胜……等他们遇到麻烦,咱再增援,趁势拿点儿火器……还不是手到擒来?”

王守仁道:“你……是在等他们减员?”

“话别说这么难听。”

朱晖笑着道,“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死了人,火器归谁?本来一人就两杆新火器,为何不是一人一杆?我们人都来了,他们却不肯给,等他们战斗减员后,咱拿他们的火器,不就顺理成章了么?”

王守仁皱眉道:“咱的人,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作战方式,根本无须做更变。”

朱晖却有不同的见解:“王兄弟,你可有想过,如果咱真的跟张国舅的人马会合,人家可需要咱做点儿什么?”

“嗯?”

王守仁脸色一变,显然也意识到问题关键所在。

“到那时,人家手上有新火器,可以在万军中穿梭,来去自如,而我们则只能靠一些旧火器……你可还记得,咱在阴山北时,鞑靼人要是真不愿意跟咱打,那咱就拿他们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朱晖正色道,“因为咱的火器更为笨重,发射起来更为困难,装填火弹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咱有了他们的火器,咱不就能……参与其中?

“是你说的,咱不能当看客啊。”

王守仁道:“话虽如此,但也不能不顾颜面和规矩吧?”

朱晖叹道:“这时候还要什么脸?有了新火器,就等于有了军功,以后能吃香喝辣,甚至把祖产一代代传下去……我知道令尊是翰林学士,家底殷实,但谁家还会嫌弃自己的田宅多呢?”

“嗯?”

王守仁打量过去。

你说我就说我,为何非要把家父也给牵扯进来?

朱晖道:“咱得找机会,把新火器弄一批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还有,咱得调出一部分人,把目前剩下能跑的马,给集中起来使用,到时想进就进,想退就退,军功或唾手可得。”

王守仁心说,到底谁才是这军中的智囊?

平时看你只知道拆台,老是想办法回大明过清闲日子,怎么到了现在……好像还挺好战的?

你的矜持呢?

“两位大人,有鞑子活动的迹象,两位赶紧归营。”这边商讨还没出个结果,马上就有传令兵把消息带过来。

朱晖诧异地问道:“什么情况?”

他可不认为现在的鞑靼人有犯明军虎须的想法。

王守仁也有些漫不经心,摇头道:“我们刚跟鞑子交战过,对他们来说,我们的行踪并不隐秘,且这还是鞑子活动的腹心地带,周边估计有几百个鞑子的部落,遇到鞑子的兵马不足为奇。”

朱晖道:“好家伙,草原各路人马齐聚于此,这是要展开大会战的节奏啊!因缘际会,咱好歹没错过,也幸好听取了王兄弟你的意见。”

王守仁抬头看着苍茫的夜空,乌云笼罩下不见星月,脸上带着几分迷茫,道:“如果我们只是充当他人的陪衬,所做一切,都只是给他人做嫁衣裳,那又如何?”

“我不信。”

朱晖笑着道,“既然咱在场,回去后论功行赏时,就必定有我们一份功劳。倒是那位王军门,他似乎是错过了莫大的机缘!他这辈子本就是为建功立业而生,关键时候却选择了退缩,看起来……他才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之人。”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