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可控核聚变计划
八月下旬,徐申学出现在了仙女山控股旗下的材料研究院,本来这只是一场常规的视察,主要是为了体现对材料学科的重视。
但是在见到了材料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王斌耀教授后,徐申学却看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报告。
王斌耀道:“我在研究碳化硅复合材料的时候,使用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也使用了林教授提供的一些新型的数学工具,设计出来了一条全新的碳化硅复合材料的技术理论路线!”
“三个月前,我调用集团旗下的智海十六号算力中心,使用了科研辅助人工智能系统里的新型复合材料大模型,对这种新型的碳化硅复合材料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模拟。”
“十六号算力中心里的lc-1超导量子计算机阵列非常适合模拟这种材料研究,最后系统模拟出来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技术路线。”
“随后我觉得这个新的技术路线比较有意思,就让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实际试验,然后我们得出来了一种性能特性非常特殊的材料!”
王斌耀说着的时候,直接递过来了一份技术文件,徐申学翻开看了几页,直接看晕了头……全都是看不懂的各种符号。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纠结这些的人,他直接略过了一大堆他看不懂的专业术语,然后看到了仅有的几行中文技术说明上。
“耐热冲击性非常好?可以达到每平方米兆瓦级热负荷?”
“抗辐射性能非常好,可以有效抵抗高能中子的辐射?”
徐申学看到这个词汇后,稍微想了想,一时半会的没想到这东西能干啥,自家的公司搞的是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以及智能汽车这些为主,这种东西能用在自家公司的业务上吗?
也许其抗辐射性能以及耐热冲击性比较好的话,可以用在航天器上?
但是这也不至于让王斌耀教授特地拿出来给他看……王斌耀教授又不是什么普通科学家。
他可是徐申学手底下仅有的三个ss级别科研名额的固定使用者之一,本身就是最顶级顶级的材料学领域的科学家,在使用了ss级别科研名额后,他在材料学领域的研究早已经超过了当代那些材料科学家的理解范畴,已经进入了很多人称之为的非人境界!
到现在,王斌耀教授都已经不发表任何公开论文了,其日常工作留下的片言只语任何文件,全都是属于最高级别的机密……人身安全等级比徐申学还高!
甚至在王斌耀教授生活、工作的仙女山控股旗下的深城材料研究院总部,常年部署有反无人机系统,近距防空系统……这可不是徐申学派人搞的,而是相关安全机构托关系弄的。
而这些系统可不是为了保护研究所本身,而是为了保护王斌耀教授……怕有一天出现一堆无人机或者导弹对着王斌耀教授冲过来!
因为他的很多科研成果实在太重要了,不仅仅是解决了大量半导体的材料问题,而且他搞出来的相当多新材料还用在了其他诸多高新技术领域。
比如拟定用在x1无人机项目上的中型发动机项目乃至x3无人机项目上的大型小涵道涡扇发动机项目,这两种发动机都使用了他研发的多种新型材料。
x1无人战斗机准备在量产阶段里使用的先进中型发动机,因为采用了大量先进材料的缘故,其性能已经比原设计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五……这大幅度提升了x1无人战斗机的各方面的飞行性能。
此外民用大飞机项目里的民用大涵道涡扇发动机,也使用了他研发的诸多新材料,而这些新材料的性能,已经比国外同类发动机上使用的材料性能更强悍了。
之所以民用发动机还搞的不利索,现在都不是材料问题了,而是发动机设计领域的问题,那已经是其他合作机构的事了。
王斌耀教授,是一个非常高产,且成果极为突出的顶级材料学家。
所以不管是徐申学这边,还是相关安全机构都是高度重视他的人身安全。
这种处于年富力强阶段,科研产出非常高,还在持续向上攀升,并且其研究成果是直接和诸多高科技应用领域挂钩的顶级科学家,乃至国之重器,再怎么重视保护都不为过。
这种级别的科学家,可不会没事拿一个普通材料跟他进行专门的报告!
王斌耀也是知道自家老板是文科出身,虽然外界都在传自家老板在高科技领域里是绝对的大佬……但是可从来没人说过徐申学懂技术,一般说的都是他在高科技领域里的未来眼光。
能够看透未来!
这些事情外界的普通人都知道,他王斌耀自然也清楚,当即就简单解释了起来:“我们最近新开发的这种碳化硅材料非常的特殊,在常规应用领域的话,优势还不算太突出,尤其是合成的成本过于高昂,但是它的这两种特性则是可以用在可控核聚变上,作为第一壁材料使用。”
“我之前也简单了解了目前国内在可控核聚变领域里采用的技术路线以及第一壁材料的相关情况,我可以很确定的说,我们新搞出来的这种新型碳化硅材料,比国内现有,乃至国外现有的可控核聚变第一壁材料更优秀,甚至是大幅度的超越了!”
徐申学听到这,有些听懂了:“你是说,你们研究院搞出来的这种碳化硅复合新材料,可以用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上?而且还挺不错的那种?”
可控核聚变,这东西徐申学自然也听说过,国外有在搞,国内也有类似的项目,但是目前来说还存在诸多的技术难题。
各国搞了几十年了,但是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依旧遥遥无期!
具体的技术难题徐申学不太清楚,但是知道这是超级大难题,不是那么容易搞出来的。
结果,王斌耀今天说他们搞出来了一种新材料,可以用在可控核聚变上……这有点超出徐申学的预期了。
这个时候王斌耀道:“徐董您说的没错,我们的这种材料的确可以用在可控核聚变上,而且效果会非常不错,甚至进行后续继续深入研发,改进的话,有很大的概率能够达到商业化长期使用的程度!”
“而且我们的这种材料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能够更好的收集高温等离子体的能量,这有助于大幅度加大能量的输出,最后实现输出能量大幅度输入能量,使得核聚变具备正向持续的可行性!”
“此外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里的独特技术优势,也能够在可控核聚变上发挥出来不小的优势,尤其是在等离子约束上,我们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训练,然后预测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态,提前预测,提前干预,避免等离子体撕裂,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长时间控制等离子体的稳定性,避免核聚变反应中断了!”
“之前我已经让手底下的一个项目组设计开发了一个模型,并利用了智云集团智能研究院的最新的底层核心算法,初步来看,现在的等离子预测干涉大模型是具备可行性的,我们还在进行训练,但是前期训练完成的大模型,已经能够完成大概三百毫秒的等离子不稳定态的预测。”
“假以时日,随着底层算法的持续优化,数据收集的增加,模型的训练越来越完善,还有新一代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庞大算力支持,我们必然能够预测更长的时间并进行干涉等离子体!”
“然后徐董,我们还有常温超导材料,这种常温超导材料,能够让我们在可控核聚变领域里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利用常温超导材料,我们可以实现超导磁体的量产,并突破巨大电流承载能力的技术难题!”
“而高温点火技术的话,目前国内现有的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了!”
“其他一些关键子系统上,我们的不少新材料也能够用上,并大幅度提升性能。”
这个时候,王斌耀对徐申学道:“徐董,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搞一搞这个可控核聚变了!”
“从一些主要的关键技术角度来看,尽管还存在诸多缺陷,还需要进行持续的技术攻关,但是从大方向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研发制造一种长时间运行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可能性。”
听到这些话后,徐申学都愣住了!
他都没想到,自己过来一趟视察,竟然还能听到这么震惊的消息……王斌耀竟然告诉他:我们可以玩可控核聚变了!
这有点跨行了吧,甚至超纲了吧……
他徐申学是做半导体,做智能终端,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系列高科技设备,如机器人,虚拟设备这些东西的啊,顶多再加上一个航空航天,搞搞火箭,飞船,卫星,低空无人机,再搞个无人战斗机的人工智能之类的。
这现在突然跨行到搞可控核聚变,这跨行夸得有点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