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上命昭唐 > 第265章 奉先

还有几十个男女攻入一户人家抢劫,结果刚翻下围墙就是几个趔趄。低头一看,脚下一层蚂蚁和黏液,院子里还有几座坟包。这是因为地主全家都饿的饿死病的病死了,但不敢声张,于是先死的被埋在家里,后死的尸体躺在床上,尸水流到床下,最后满门人畜一起烂在家里。

惊奇?建中大饥那会,长安城内的五姓家都大面积饿死过人,皇宫存粮不过数日。武夫们只能吃麦饭、咸菜。地主饿死,那都是司空见惯了。总之,各种各样的人性拷问。

当然,这些事的主要责任不在暴民。长期的战争使得民间无积蓄,一遇到事,百姓非常容易破产。在求生的驱使下,即使是老好人,也难免尽显兽性。

在丘陵上驻足了一会,视线内开始出现或数十人一堆、或数百人一群的灾民,朝着李皇帝的旗帜中心靠拢,但彼此却不怀好意的互相看着。丘陵周围或站或坐或走的武夫无疑具有极大的威慑力。萧秀、张乘法分出数十队卫士下陂拔刀监视,防止他们继续自相残害。

这些灾民抵达后,奉先土著、熟党项和因为李仁美而内迁编户的回鹘人自发走到了丘陵西边,也就是圣人背后的方向,跟他哭哭啼啼。那些关东移民跟他亲热不起来,看到军队,远远就停下脚步,用期待、悲戚、可怜、疑惑的神色眼巴巴的看着周围军兵官吏和李某。

圣人也看着他们,宇文柔、高明月拎了个马扎一左一右在他身边坐下,三口子一起俯瞰而下,一句话不说。

“吃饱了就从贼造反,活不下去就来关中逃难。在朱温、黄巢治下活不下去就跑,在朝廷治下活不下去就来看着圣人。现在知道谁把尔辈当个人了?”郑延昌在山下背着手走来走去,垮着一张面无表情的老脸,数落着灾民:“今日之事,如何?”

“灾后朝廷不体恤,你们怎么活?”

“安史以来,几个大帅赈过灾?几个大帅在乎过尔辈的韭菜头?”

灾民们听了,讷讷无言。

有人心生感激。

有些忘不了朱温的,暗暗愧疚。

脸厚的,无耻之人,态度则很是随便,骂就骂吧,反正也少不了一块肉。

“以后有点良心。在关中再敢作乱,莫说下次遇到事救济尔辈,不杀光你们就是朝廷无能。”

训完话,郑延昌挥挥手,让官吏组织发粮,转身朝着丘顶扬长而去。

李某人看了这些百姓很久。

这帮人,心还是没收。求人救命,连声大圣都不肯叫。不过也无所屌谓,鄙人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和手段对你们执行金式洗脑教育。

城内没跑没死的人在确认外面的军队是圣人带领、是来救灾的之后,也扶老携幼陆陆续续出了城,并推举了十几个地主、士人代表谒见。

为首是个叫邓衷的老逼登:“陛下。”

“奉先城还剩多少人?”

“不足万人。”

“其他人逃了多少,死伤多少?”

“死伤,城加上各乡里,估计至少万余,逃荒者不详。不过,霖雨既息,朝廷又在大力赈灾,等收到消息了,多数会陆续返乡。”邓衷答道。

圣人嗯了一声,又问道:“房子毁了几何。”

“被水淹被泥石摧毁的村庄只是少数,故而不多。”

听到这,圣人道:“粮食的问题,我带的是救急的干粮,并不多,只能管几天。但不用担心,渭桥仓、长安储粮甚足,只是灾疫尚炽,道路泥泞,人手也不充足,一时运不来。等收拾一番,过三五日便会大量向关辅各郡县输粮。你暂代奉先令,主持灾后事务,把我的意思给百姓描述清楚,让他们不要流窜。先就这样。”

说完,圣人捂着脸发了一会呆。

可以预见,救灾支出会很大,可能影响明年无法打大仗。再想想官吏、户口、财货种种损失,真是心里都在滴血。不过等积水汇入黄河,朱大郎、魏博、淄青的日子绝对也不会好过。

朱大郎一定也正在破大防。

毕竟发生地不是中原,而是因为黄河遭了池鱼之殃。

是的,圣人现在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我舍得下血本邀买人心,你朱大舍得吗。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