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413章 李承乾的底牌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李泰蜷缩在地,狼狈地抬头看向李治,眼中闪过一丝哀求。

侯君集指着李勣,语气狠厉:“英国公啊英国公,你当我侯君集是吓大的?”

“当年随秦王破阵时,你尚在瓦岗寨里称雄!如今太子有三万辽东潜兵入境,玄武门已是火光冲天,陛下若顾念亲情,便该早早退位!

“至于我侯氏满门?”

侯君集猛地勒转马头,马槊直指李勣咽喉:“我侯家儿郎从不惜命!今日要么你带晋王束手就擒,要么我便用你二人的血,祭奠太子的大业!”

李勣看了眼晋王,沉声道:“侯君集,你我曾同袍浴血,今日非要兵戎相见吗?”

侯君集勒转战马时铠甲片碰撞出刺耳声响,马槊尖挑起的火星溅在李勣银甲上:“同袍?英国公可还记得瓦岗寨的翟让?当年你斩他首级邀功时,可曾念及同袍情分?”

他突然用槊尖戳向地面瓦砾,溅起的碎石擦过李治马靴:“我侯氏先祖随周武帝平灭北齐时,你李氏还在曹州卖私盐吧?不过是草莽流寇攀龙附凤,也配与关陇柱石之后谈身份?”

侯君集的马绕着李泰打转,槊尖挑起的金冠在火光中划出弧线:“你看这魏王,金枝玉叶尚成阶下囚,何况你这瓦岗降将?当年李密败亡时,你若不是献地归唐,怕早与王世充一道喂了洛阳的乌鸦!”

李勣长枪猛地顿地,枪尖入土三寸:“侯君集!你凭祖荫入秦王府,不过是借外戚之势攀附,真当自己是关陇贵胄?灭高昌时私吞珍宝,陛下念及旧功才未治罪,如今竟敢以家世辱人?”

“辱人?”侯君集突然狂笑,扯下头盔露出额角伤疤,“我侯家子弟为大唐流的血,比你瓦岗军喝的黄河水还多!

“你不过是个带几千草寇投诚的降将,也配在本将军面前谈功勋?”他突然将马槊指向李勣身后的李治。

“连这晋王都知道,世家血脉与草莽贱籍,天生便是云泥之别!”

李勣震怒,他没想到侯君集这般看不起他。

更是拿以前的事情说事。

当下不再迟疑,喝令道:“杀!”

夜幕中,大量士兵围杀够来,李勣的兵马,可比现在侯君集的更多,足有七千余。

而侯君集如今,只有守在安福门两千兵马,还有带过来的三百骑兵。

侯君集见此,毫不慌张。

冷笑道:“你当我跟你说这般久,是为了什么?”

话落,一声呼喝。

后边涌现出大量士卒。

这些兵马,是太子留在这里的辽东精锐,足有上万。

火把将安福门广场烤成熔炉,李勣七千玄甲军的冲锋在撞上侯君集伏兵的瞬间爆发出金属碎裂声。

上万辽东潜兵从檐角墙根蜂拥而出,前排刀盾手组成的铁壁与玄甲军的长矛方阵轰然相撞,盾牌交错的闷响如同滚雷碾过青石路面。

“列鹤翼阵!”李勣立马高坡,长枪指向侯君集阵列右翼。

大军如臂使指般分作两队,如仙鹤展翅般包抄辽东兵侧冀,前排陌刀手竟将数面铁盾劈成两半。

却见侯君集冷笑扬鞭,阵中推出二十架床弩。巨箭破空声如厉鬼嘶鸣,瞬间洞穿三层盾牌,在圆阵中砸出人形血窟窿。

以军事才能来说,实际上李勣要比侯君集更为厉害。

不过这是正面硬拼,侯君集兵力更多。

一阵厮杀之下,哪怕李勣略微占据优势,但胜利的天平还是缓缓倒向侯君集。

李勣也是没想到,太子猛攻玄武门,还会留下上万余兵力给侯君集。

现在不是救援魏王的关键了,如果持续下去,估摸着晋王都要搭在这里。

这些辽东兵悍不畏死,也不知太子是怎么操练的,比之长安精锐都要凶猛一些。

李勣麾下的左金吾卫,已经很多年没有上过战场了,金吾卫的职责主要治安,而非战场对决。

况且这里头,还有不少是新兵,能打到现在这份上,已经是李勣的极限了。

“护卫晋王,退开远门。”

意识到难以反败为胜,李勣当即做出决断。

随着李勣下令,麾下大军当即转变阵型。

侯君集眉头皱起,当即喝令强攻。

然李勣退而不乱,入坊间街道后,道路相对狭小,反是侯君集不好施展。

侯君集面色阴沉,思索一番后,放弃了追击李勣的打算。

想要攻下开远门,肯定要用到火炮,但侯君集手中火炮并不多了。

还要预留一些用作关键之处。

最为主要的是玄武门的情况。

如果太子胜,则要守住皇城不让陛下撤离。

若是太子败,侯君集也要帮着打下长安城,护送太子撤离。

侯君集嘴上瞧不上李勣,却也知晓其才能不俗。

况且李勣手中兵力更多,只大部分兵力都用来守长安城门,一旦强攻,李勣肯定会调动其他城门兵力,反而会陷入焦灼,影响太子布局。

另一边。

玄武门。

城门破开后,李承乾便安排大量骑兵跟甲兵强攻。

云车这边也是跟上。

虽说推进艰难,但在付出大量辽东精锐的代价后,终归是把玄武门后推进了一大片。

“时机到了,传令苏将军,可行冲锋之事。”

高台上的李承乾,拿着水晶望远镜,一直观察着玄武门的动态。

看到城门已经推进不少,当即传令。

军营前。

苏定方,裴行俭,薛仁贵,三人穿甲在前。

身后,是三千骑。

只是跟其他骑兵不同的是,这些骑兵除了胯下横刀外,并非手持马槊,而是一根细长的‘棍子’。

这就是李承乾的底牌。

火绳枪。

如果说火炮是战场神器,那么火绳枪就是单兵利器。

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不在于火炮,而在于火绳枪。

火绳枪的制造并不复杂,李承乾很早之前,就给自己打造了燧发枪。

只是碍于优质燧石太少,火绳枪的性价比更高,这才没有大量制造燧发枪。

在占据辽东后,李承乾就已经开始秘密制造火绳枪了。

这支三千骑兵,在较早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了火绳枪的训练。

不过从来都是暗中操练,就算有人听到声响,也只会以为是小型火炮,毕竟火绳枪的声响没有火炮动静大。

而这,就是为什么李承乾不惜耗费大量兵力,都要推出城门防线。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火绳枪更为有发挥空间。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