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洛的命令下,西班牙很快派出了一批官员前往波斯湾沿岸,接管被军队控制的波斯湾沿岸地区。
因为阿曼殖民地的规模并不大的原因,卡洛目前计划将这些土地全部并入阿曼殖民地。
等阿曼殖民地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者等到波斯湾沿岸的石油产业开发到一定程度,再将完整的阿曼殖民地进行拆分,这样才能便于管理。
一个太过强大的海外领地对西班牙本土来说,可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就像原本的北美十三洲对英国那样。等到海外领地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拥有了比较多的人口和经济之后,殖民地为了自身的利益,肯定也会追求更高的自治地位甚至是独立。
至少在未来数十年内,卡洛还是希望将波斯湾沿岸牢牢地掌控在西班牙的手中的。
再配合西班牙国内的汽车产业,汽车生产外加石油工业,足以让西班牙在未来数十甚至上百年内,都稳坐世界工业强国的宝座。
在占领了科威特和北部的梅索布达米亚平原之后,西班牙军队也没有丝毫的犹豫,继续北上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本土,也就是小亚细亚半岛。
如今在小亚细亚半岛,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只剩下不到30万人,另外还有大约30万的英国军队帮助奥斯曼帝国进行防守。
而协约国这边,西班牙出动了大约40万的军队,法国和俄国联合出动了50万的军队,意大利也后续追加了20万的军队,凑成了高达110万人的联军。
因为在人数方面处于优势的原因,纵使协约国分三个方向进攻奥斯曼帝国,每个方向的协约国军队也都处于优势。
其实明眼人也能看出来,在协约国三路大军共同进攻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根本无法坚持太长时间。
英国人的帮助根本只是杯水车薪,除非英国愿意再追加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否则只能拖延奥斯曼帝国投降的时间。
事实也确实如此。
从5月中旬协约国加大了对奥斯曼帝国进攻的力度开始,奥斯曼帝国也只坚持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无奈宣布向协约国投降。
曾经奥斯曼帝国的大片领土几乎都被协约国占领,小亚细亚半岛也在被协约国不断的蚕食。
如今对奥斯曼帝国来说,继续抵抗已经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了。
除了需要面对协约国高达上百万人的三路大军之外,奥斯曼帝国还得应对国内的威胁。
和俄国一样,奥斯曼帝国国内也是有着很多的革命党和反对政府的群体存在的。
相较于被革命党和反对者直接推翻,奥斯曼帝国肯定更能接受投降失去一部分土地。
毕竟只要能够保住小亚细亚半岛,奥斯曼帝国还能稳住现有的体量,不至于一下子就变成一个没有任何存在感的中小国家。
特别是在中东地区,纵使失去了巴尔干的土地,奥斯曼帝国仍然在中东地区很有影响力。
1914年7月11日,协约国同意了奥斯曼帝国的和谈请求,双方约定在君士坦丁堡展开和平谈判。
奥斯曼帝国的主动求和让英国政府愤怒不已,因为这些奥斯曼人压根就没在乎国内几十万英国军队的死活。
英国军队总不能跟着奥斯曼帝国投降吧?那么做不仅会让英国成为欧洲各国的笑柄,还会让协约国的军队决定自己的命运。
虽然欧洲各国都标榜自己是文明国家,但在这场世界大战当中,欧洲各国的做法可都不怎么文明。
德国和法国都使用过毒气弹,并且还都取得过比较好的效果。光是这场战争中因为毒气弹死亡或者受重伤的,就有高达数万人。
再加上战争对普通民众的危害,这场世界大战,受到战争波及而死亡或者受伤的普通民众,也已经高达数百万人。
虽然死亡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但无可否认的是,在一些情况下,欧洲各国的军队可是很少会考虑其他国家民众的死活的。
要是这些英国军队真的投降,并且让协约国军队来决定自己的命运,那还真的不好说协约国到底会怎么处理这些英国军队。
毕竟这些英国军队都是殖民地军队,英国人只有很少一部分。就算处决了这些军队,也很难在欧洲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
更重要的是,如果协约国将这些英国军队作为俘虏掌握在手中,对于英国政府来说也是巨大的麻烦。
协约国肯定会开出高价要求英国赎回这些俘虏,英国政府自然不可能接受协约国开出的高价。
可要是不赎回这些俘虏的话,不仅英国国内会面临压力,英国的各殖民地也有可能会产生动乱。
这些殖民地军队可都是在英国的各大殖民地动员的,有很多是来自英国比较重要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殖民地。
虽然这些殖民地军队大部分都不是英国人,但他们可都是殖民地当地的合法人口。
要是完全忽略了这些殖民地军队的死活,就算英国政府愿意,英国的这些殖民地大概率也不会愿意。
协约国可不会在乎英国政府的想法。在奥斯曼帝国请求和平谈判之后,协约国军队加大了对英国军队的进攻力度,目的也不言而喻,就是想要俘虏这些在奥斯曼帝国作战的英国军队。
手中掌握着这些英国俘虏,就能掌握一颗重要的棋子,必要时候威胁到英国。
虽然正统的英国人可能不会在乎这些来自殖民地的士兵的死活,可英国的殖民地的民众,绝对会在乎这些士兵的死活。
要是英国政府对这些俘虏不管不问的话,就可以趁机煽动英国各殖民地的独立,甚至支持一些反对英国的群体,趁机发动独立战争,给英国人制造更大的麻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