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466章 作为试点和医学教育改革

需要拿主意的事情非常的少。

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他快速的把今天的文件全部给圈阅了,然后交给蒋林,让他分别通知对应的科室或部门来领。

接着,便端起茶杯,喝了几口茶水润了润嗓子,才拿起笔记本和钢笔,往会议室走去。

到了会议室里,已经来了好几个领导,互相打了一下招呼,没过几分钟,鲁院长也过来了。

“同志们,接到上级部门的一个通知,所以就临时召集大家开个小会,传达一下上级的指示。

同时呢,还有一件涉及咱们研究院的事情,也借着这次机会,给大家说一说。”

鲁院长坐下后,也不墨迹,直接就进入了正题。

“第一件事,上级下了文件,指示我们,在今后,大家要积极的进行科研工作。

有什么成果,在不涉及泄密的情况下,都要积极的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

国内的就不说了,而在国际上,《科学》和《自然》等期刊,只要有信心,都可以大胆的投递。

咱们相关部门的同志,跟这几个期刊都达成了一致,只要达到标准,都会优先考虑咱们华国人的论文。”

没错,经过不懈的努力,《自然》期刊也终于跟华国相关部门联系上了,也同样付出了一些承诺。

才争取到了以后王孟德的继续“宠幸”承诺。

而国家也趁着这次机会,想把用医学行业作为试点,看一看放开跟世界顶级期刊合作和交流,会有什么可喜的变化和影响。

至于国内的其他行业,目前还是一切照旧。

如果医学行业的变化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说不定其他行业,就有可能陆续的放开交流。

这也是国家目前外交政策的改变。

不管是私底下还是明面上,和美利坚等国早就已经有了接触,并且互相都有很强烈的意愿。

而且打破僵局的契机,早在去年就出现了。

今年更是有大统领来访问的大事件,当时王孟德也被邀请参与了陪同工作。

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事件。

“院长,这可是个好消息,咱们研究院不少同志都研制出很多的成果。

这些成果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只不过之前没有对外发表过论文。

现在好了,如果可以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以后就有了跟国外顶级专家更多的交流机会。

对于后续的研究工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

施副院长高兴的说道。

别看他年龄大了,且从来没有出过国,但思想一直很先进。

在单位里,也从来不会藏私,一身所学,都愿意教授给学生们。

还跟王孟德一样,把手中数百上千个秘方、验方上交给了上级部门。

“是呀,以后咱们的同志,有了成绩,也能让国外的那些同行们知道。

不然,他们还以为咱们国家医学行业不发达呢。”

这时,王孟德也笑着说道。

“王孟德同志,这话如果是之前说,肯定没问题。

但现在嘛,可不一样了,不说别的,光是你一个人,就把那些外国人的傲气给压制下去了。”

另一位副院长忙接茬道。

又聊了几分钟,鲁院长看时间差不多了,便接着说道:

“第二件事,就是蒲老和王孟德同志一起,领着其他一些同志,编撰了一本五官科的医学书籍。

这本书,上级领导请了不少中医名家看了。

那些专家都纷纷的表示,这本书可以说是把大部分五官科的病症都给包含了,还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以及治疗方案。

最难能可贵的是,里边的内容深入浅出,从基础逐渐的到高深知识,完全可以当成一本医学教材来使用。”

“上级领导也采纳了这些医学名家的意见,准备从这本书里,挑选合适的内容,当成教材,然后时机成熟的时候,给全国医学学校的学生使用。

在这里呢,也希望大家以后也能把各自的知识,转化成书本,让更多的学生学到,然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其实在座的好几位副院长,之前都参与过修订教材工作。

同时也跟着徒子徒孙一起,编撰过一些医学书籍。

不过他们并没有费太多的时间,一些书籍的质量,并不是特别的好。

如果是之前,鲁院长没觉得有问题,毕竟大家都把时间回来了实际工作上。

每天不是做研究,就是在广安门医院里坐诊治病。

但这一次,上级领导透露了一个数字,让他有些急迫感。

那就是西医培养学生的速度,比中医快多了。

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都是中医的一两倍。

最关键的是,西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需要在医院里锻炼三五年,就能很快的上手。

而中医培养出来的学生,除非是天才,不然最少需要十年八年,才能放心的让他独立坐诊。

鲁院长就有些担忧,长此以往,中医的优势就会急剧缩小。

因此,他希望能从教学质量上改善一下,而教材和老师的水平自然就是首位。

老师的水平暂时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

而教材这块,有了王孟德编撰出来的例子,就让他有了信心。

“院长,教材这一块,咱们确实需要用心,不少新技术和新理念,课本里都没有,用的还是十来年之前的内容。

我建议,可以把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教材,全部给重新修订一遍,并且定期更新。

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了,省的毕业了之后,进了单位,还得重新学一遍。”

陈副院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老陈说的对,我也赞同这个意见。”

“定期更新教材,让在校的学生能学到最新的知识,这是一件好事呀!”

“我觉得不仅是学生,就连各大医院和医护单位,也得定期进行学习,不然都要落伍了。”

“没错,近十来年,大量新的医学理念、知识和技术的出现,如果不继续学习,早晚要被淘汰。”

其他的几个副院长和领导们,也都赞同的开口说道。

大家都看到了一些弊端,正好趁着这次机会,给说了出来。

这其实也是托了王孟德的福,他这十几年来。

不仅研究出来大量的成果,还提出了很多新的医学理念。

这些理念,让大家破开了枷锁,见识到了更多的东西。

很多聪明才智的医学名家,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想法和理念。

一旦补齐了这一点,就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王孟德同志,你有什么建议?”

鲁院长看到大家都赞同自己的意见,只有王孟德在沉思,于是便开口问道。

被院长点名之后,王孟德回过神来,他准备把早就想好的医学教育改革方案给说出来。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