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废弃油田
听到苦行僧这么说,孙杭顿时眼前一亮:“诅咒的名额还有得多吗?是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人可以承受诅咒,还是说可以让许多人一起‘共享’这个诅咒?”
看着一脸兴奋的孙杭,苦行僧一脸悲悯地摇了摇头:“如果施主想要借助诅咒的力量来换取永生的话,恐怕要失望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永生,而是人格被那东西逐渐侵吞的过程……先是记忆,然后是情绪,最后则是自我意识……当这些东西被吞噬殆尽的时候,我也就只剩下一具行尸走肉般的躯壳了。”
“不,你误会了,我从来不觉得永生是什么好事,恰恰相反,我觉得对于人类来说这世界上大概没有什么比永生更糟糕的事情了。”孙杭说道,“我本来只是想用这个法子去对付那些连死都不怕的家伙,对他们来说,死亡就只是眼睛一闭的事情,咬咬牙就过去了……但如果将他们的意识禁锢在一具永远不会腐朽的躯体之内,而且一直保持着清醒的神智的话……”
苦行僧看向孙杭的眼神瞬间就变了。
有那么一瞬间,他有些庆幸自己所承受的诅咒并非孙杭口中的那种“永生”……最多再有几十年,他的意识就可以归于尘土……
烛龙的表情也微微发生了变化,他小声说道:“这种刑罚,光是想想就足够令人毛骨悚然了……”
“可惜,在技术层面上想要实现还是有点困难的。”孙杭说道。
“事已至此,施主还是不肯回头吗?”苦行僧问道。
“来都来了。”孙杭转头看向烛龙,“要不,你回去?”
烛龙看了看孙杭,没有说话,也没有转身离开。
“贪欲这类东西,应该算是人类的负面情绪吧?”孙杭又问道。
“理论上来说,算。”烛龙点了点头。
“那就没事了。”
有薛悦在,完全可以将情绪层面的影响降至最低——这也是孙杭没有把她留在车上的原因。
“唉……”苦行僧长叹一声。
……
南华镇的规模不算大,即便是在这个小镇最为鼎盛的时期,人口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不到五千人左右,整个小镇就只有一条从镇子中间纵贯而过的马路,也就是孙杭他们现在走的这条路。
南华镇位于戈壁滩的中央地带,属于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那种地方,这里之所以会形成一处聚居点,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在距离镇子不到五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片规模不算大但也不算小的油田。
南华镇最早的居民就是钻井工程队的人,后来随着油田进入开采阶段,越来越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携家带口在这里定居。
一辆辆卡车将各种生活物资带到这里,再把开采出来的石油运往玉门的炼油厂,菜市场、杂货店、餐馆、超市、澡堂甚至是歌舞厅……各种各样的配套商业设施像雨后春笋一样在这里冒了出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原本不到百人的聚居点渐渐发展成了一个千人规模的小镇。
联邦政府开始在这里修建公路、通讯基站,十几名被指派到这里的治安官建起了南华镇治安分局,由于河西走廊地区一直饱受诡物的侵扰,猎人和雇佣兵们也开始频繁地出入这座小镇,南华镇的商业活动也在这些人的带动下,变得“欣欣向荣”了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南华镇的油井仅仅开采了三年,就因为某个未知的原因“干涸”了。
按照原先的探勘结果,南华镇的油田至少可以开采四十年以上,可现在还不到预估上限的十分之一,油田里就采不出油了,这让那些投资了油田的机构和企业瞬间急了——如果就此废弃掉南华油田,不仅之前的投资血本无归,他们甚至还要面临着破产的风险。
在投资者的施压下,工程队们不得不向着更深处的岩层进行钻探……可随之而来的就是接二连三的施工事故,在那个年代,钻探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设备也无法做到全自动化,有很多地方需要工人手动操作……这就导致了每次发生施工事故,都必然伴随着施工人员的伤亡。
在死亡人数达到十七人的时候,联邦政府封掉了南华油田,南华镇的发展势头也随之戛然而止。
南华镇的生活成本是很高的,这里没有地下水,也没有适合耕种的土壤,人类存活最重要的粮食和水都必须从很远的地方用卡车运过来,在油田被封的情况下,南华镇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价值……
人口迅速流失,大量的房屋被废弃……油田被封不到三个月,南华镇就只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而在这剩下的人里,大部分人还都是原先南华油田的员工和他们的家人。
公司破产,投资人跑路,高管自尽,这些讨不到工钱的员工们就只能守着被封的油田,做着徒劳的努力——他们就像是被倒扣在玻璃杯里的飞蛾,不断地撞击着透明的杯壁,撞得头破血流,却始终找不到一条出路。
后来,这些人也渐渐离开了南华镇——公司仓库里的储备淡水和粮食都被吃完了,镇子上的每一间废弃房屋也被搜刮了不知道多少遍,这些人支付不起高昂的运输费,自然也不会再有卡车往镇上运粮食和水……在渴死饿死和去往别的地方另谋生路之间,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后者。
事实上,南华镇算是河西走廊地区最早变成无人区的城镇之一——那个时候河西走廊的诡物活动还没有现在那么频繁,死亡沙暴和地势变化也都还没有出现,南华镇之所以会没落,最大的原因还是油田的枯竭。
因为石油而生的小镇,也因为石油而凋敝,这没什么好惊讶的……唯独令人感到有些蹊跷的地方,就是南华油田的勘测储量和实际开采量之间的巨大差距。
现在已经很难搞清楚当初勘测出来的数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误差了,当年勘测队里的那些人,他们孙子的孙子现在都已经会打酱油了,仅凭存留下来的那些泛黄的纸质文件,是根本查不出什么东西来的。
纵贯南华镇的那条路只有六百米长,四人很快就走到了尽头。但苦行僧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他们带出了镇子,继续往前走去。
“那东西不在南华镇?”烛龙回头看了一眼后方越来越远的破败废墟,思索道,“难道是在……废弃的油田?”
“对。”苦行僧点了点头。
“难道那东西和当年南华油田的枯竭有关?”烛龙很快便将两件事情联系到了一起——尽管看上去两件事似乎很难扯上关系,但直觉告诉烛龙,南华油田的枯竭,绝对没有档案里记录得那么简单。
就算勘测的数据误差再大,也不可能离谱到那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