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30章 见龙卸甲,将星不朽

吕乂手中茶盏险些跌落,强自镇定:

“可是赵云?”

“正是常山赵子龙!”

堂上一片哗然。

吕乂环视众将,见多面露惧色,心中愈加不安。

忽有一将大步出列,声如洪钟:

“府君何故怯敌?诸葛亮远道而来。”

“我军以逸待劳,正好挫他二十年声价!”

吕乂视之,乃西凉上将韩德。

善使一柄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

吕乂叹道:

“将军有所不知,赵子龙威震天下。”

“今虽年老,虎威犹存。”

韩德哈哈大笑:

“量一七十老卒,有何勇力?”

“末将愿立军令状,生擒赵云,献于麾下!”

吕乂沉吟不语。

韩德又道:

“府君若是不信,某愿演示武艺!”

次日校场,

韩德全身披挂,上马驰骋。

手中开山大斧舞动如风,劈、砍、撩、挂,果然勇猛异常。

演练既毕,又有四子依次上场:

长子韩瑛,使点钢枪。

策马疾驰,连刺三具木靶,皆中红心。

次子韩瑶,挽强弓劲弩。

百步外连发七箭,箭箭穿透铠甲。

三子韩琼,

双刀如雪,舞动时水泼不进;

四子韩班,

持方天画戟,力能扛鼎,一击碎巨石。

吕乂观之大喜,盛赞道:

“韩家父子,皆万人敌也!”

遂赐牛肉百斤,美酒十坛,犒劳韩氏父子。

韩德与四子饱食畅饮,率三千军马。

取路至斜道,迎击汉军。

当晚扎营,

韩德与四子围坐帐中,火上烤着全羊,酒肉香气四溢。

韩瑛道:

“父亲,明日对阵,让孩儿先战赵云,必取他首级!”

韩瑶急道:

“兄长已多立功勋,此番该让与小弟!”

韩琼、韩班也纷纷请战。

韩德大笑,撕下一块羊肉塞入口中:

“尔等小子,皆想借赵云之名扬威。”

“殊不知那老卒何足道哉!”

“诸葛亮派七十老翁为先锋,莫非老糊涂了?”

韩瑛举碗道:

“父亲所言极是!赵云若死,齐军士气必挫。”

“人言诸葛亮谨慎,今日观之,不过如此而已!”

韩德畅饮一碗,抹须道:

“明日我父子齐出,定要生擒赵云,教天下知我韩家威名!”

斜谷另一侧,赵云率军疾行。

山路崎岖,老将军却始终挺立马上,银枪在夕阳下闪着寒光。

副将邓芝驱马近前:

“将军,天色已晚,不妨歇息。”

“将士们连日赶路,已显疲态。”

赵云目视前方:

“……伯苗,兵贵神速。”

“吕乂已知我军前来,若让他调集援军,则我军危矣。”

邓芝犹豫片刻,还是直言:

“将军年事已高,如此奔波,恐身体不支。”

“万一有失,挫动我军锐气……”

赵云猛然勒马,银髯飘动,目光如电:

“伯苗何出此言!吾自随陛下起兵以来,身经百战。”

“岂因年老而畏死?”

“今丞相委以重任,正当效命沙场,以报国恩!”

邓芝肃然:

“芝非疑将军勇武,只是……”

“好了……”

赵云挥一挥手,将邓芝打断,语气稍缓:

“……我知你好意。”

“然此番出征,朝中多有议论,谓‘子龙老矣’,不堪为将。”

他握紧长枪,“人人都说我老了,我偏要证明给他们看!”

邓芝叹道:

“既如此,请将军准许我先遣斥候,探查前方地形。”

赵云点头:

“正当如此。”

不多时,

斥候回报,前方十里发现魏军营地,旗号“韩”。

邓芝蹙眉:

“听闻韩德骁勇,有四个儿子皆武艺高强。将军不可轻敌。”

赵云冷笑:

“无名下将,何足挂齿!”

随即下令,“全军就地扎营,多设鹿角,深挖壕沟。”

“明日拂晓进军!”

次日,斜谷之中晨雾未散。

两军已列阵相对。

魏军阵前,韩德横斧立马,四个儿子分列两侧。

皆披重甲,威风凛凛。

韩德见汉军阵中“赵”字大旗迎风招展,不禁冷笑:

“果真是赵云那老卒!”

长子韩瑛挺枪道:

“父亲,待孩儿先去会会这老将,看他是否真如传说中那般了得!”

韩德颔首:

“我儿小心,虽说是老卒,毕竟名震天下。”

却说汉军阵中,赵云银甲白袍,手持亮银枪。

虽年过七旬,仍目光如电。

副将邓芝在旁低声道:

“将军,韩德有万夫不当之勇。”

“其四子皆骁勇,不可轻敌。”

赵云捋须笑道:

“……伯苗多虑了。”

“吾观此辈,骄兵必败。”

正说间,

韩德拍马出阵,厉声大骂:

“反国之贼,安敢犯吾境界!”

“汝主刘备,本是织席贩履之徒,侥幸窃取中原。”

“不知感恩,反来侵我疆土!”

赵云闻言大怒,挺枪纵马而出:

“韩德匹夫,安敢辱我圣上!”

“今日必取汝首级,以祭汉朝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韩德见赵云虽老,气势不减当年,心中微凛。

却仍强自镇定,回顾四子道:

“谁与吾擒此老贼?”

长子韩瑛应声而出:

“父亲稍歇,待孩儿取他性命!”

说罢,

跃马挺枪,直取赵云。

邓芝在阵前见韩瑛年轻力壮,不免为赵云担忧,急令弓弩手准备接应。

却见赵云不慌不忙,待韩瑛枪尖将至,突然侧身闪过。

亮银枪如毒蛇出洞,只一合,便刺中韩瑛咽喉。

韩瑛惨叫一声,坠马而亡。

韩瑶见兄长阵亡,目眦尽裂,纵马挥刀直取赵云:

“老贼!还我兄长命来!”

赵云抖擞精神,银枪舞动如梨纷飞。

韩瑶刀法虽猛,却总觉赵云枪尖处处制他先机。

不过十合,已汗流浃背。

三子韩琼见二哥不敌,急挺方天戟前来夹攻。

邓芝在阵上见二将齐攻赵云,急欲出马助战。

赵云却在战中高呼:

“伯苗勿动!老夫尚能应付!”

只见赵云在二将围攻中,枪法丝毫不乱,

亮银枪左格右挡,前刺后扫。

竟将韩瑶、韩琼逼得手忙脚乱。

四子韩班见二位兄长战赵云不下,大喝一声:

“老贼休要猖狂!”

纵马抡两口日月刀加入战团。

三将将赵云围在核心,刀光戟影,将老将军团团罩住。

汉军将士无不提心吊胆。

邓芝紧握令旗,随时准备挥军掩杀。

却说赵云在三人围攻中,他非但不惧,反而心中豪气顿生,大笑道:

“鼠辈纵然再多,何足道哉!”

话音未落,

枪法骤变,如狂风暴雨般向三将攻去。

韩琼见久战不下,心生一计。

虚晃一戟,拨马便走。

赵云岂容他逃脱,拍马追去。

韩琼暗喜,按戟取弓,回身连放三箭。

谁知赵云不闪不避,亮银枪舞动如轮,将三支箭尽数拨落。

“无耻小儿,只会暗箭伤人!”

赵云怒喝,自取宝雕弓,搭箭便射。

这一箭去如流星,正中韩琼面门。

韩琼惨叫一声,倒栽下马。

韩瑶见三弟丧命,悲痛欲绝,挥刀狂劈赵云。

赵云见他心浮气躁,故意卖个破绽给他。

韩瑶果然中计,举刀直劈赵云面门。

赵云突然弃枪于地,侧身闪过刀锋,就势抓住韩瑶腰带。

大喝一声,将他生擒过马。

韩班见三位兄长或死或擒,心胆俱裂,拨马欲逃。

赵云取回银枪,纵马追上。

韩班勉强回身迎战,不过三合,被赵云一枪刺中后背,跌下马去。

韩德阵中偏将急出相救,已被汉军乱箭射回。

韩德在阵前见四子转眼间三死一擒,只觉天旋地转,肝胆皆裂。

大叫一声,几乎坠马。

左右急忙扶住。

韩德泣血悲呼:

“天乎!吾四子皆丧,何忍独生!”

偏将劝道:

“将军节哀,且先回营,再图报仇。”

韩德怒道:

“吾誓杀赵云,以雪此恨!”

正要出马,却被众将苦苦拦住。

此时赵云在阵前高呼:

“韩德匹夫,可敢与老夫决一死战?”

魏军素知赵云威名,今见其英勇如昔,哪个敢上前交锋?

赵云马到处,魏军阵阵倒退。

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邓芝见赵云大胜,立即挥动令旗,汉军掩杀过去。

魏军大败,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韩德在乱军中险被赵云擒住,只得弃甲步行,狼狈而逃。

斜谷之战,汉军大获全胜。

赵云与邓芝收军回寨,众将齐来贺喜。

邓芝亲自为赵云卸甲,见老将军战袍已被鲜血染红,不禁动容:

“将军真天神也!今日之战,必使魏军丧胆。”

赵云淡然道:

“韩德父子,骄狂自大,小觑天下英雄,故有此败。”

“若是谨慎对敌,老夫未必能胜得如此轻松。”

邓芝见赵云虽经恶战,仍神采奕奕,由衷赞叹:

“将军寿已七旬,英勇如昨。”

“今日阵前力斩三将,生擒一人,世所罕有!”

“便是廉颇、李牧再世,亦不过如此。”

赵云叹道:

“……伯苗过誉了。”

“丞相以吾年迈,不肯见用,吾故聊以自表耳。”

邓芝正色道:

“……将军误会丞相了。”

“丞相常言,子龙国之栋梁,非不得已,不愿使将军冒险。”

“今用将军为先锋,实因此战关系重大,非将军不能胜任。”

赵云默然片刻,道:

“吾岂不知丞相苦心?然岁月不饶人。”

“吾常恐来日无多,不能再见神州一统。”

“故每战必争先,唯恐负陛下托付之重。”

此言一出,帐中诸将无不感伤。

邓芝道:

“……将军不必忧虑,来日方长。”

赵云遂差人将韩瑶押解后方,同时修书向诸葛亮报捷。

信中特意提及:

“韩德丧子,必来报仇。”

“乞丞相许吾设计擒之。”

未多时,

人报俘虏韩瑶因伤势过重,死在槛中。

当夜,赵云独坐帐中。

抚摸着亮银枪,思绪万千。

这杆枪随他征战五十余载,枪下亡魂无数,今日又添四条。

他虽战胜,心中却无喜悦,反生悲凉。

邓芝入帐,见赵云对灯独坐,知他心事,温言道:

“将军今日大胜,为何闷闷不乐?”

赵云叹道:

“吾观韩家四子,皆当盛年,武艺不凡。”

“若能为国所用,必成栋梁。”

“可惜明珠暗投,丧命沙场,岂不可惜?”

邓芝道:

“今各为其主,势所必然。”

“将军又何必自责?”

正说间,

忽报韩德收拾残兵,在寨外叫骂挑战。

众将皆请出战,赵云却道:

“韩德新败,士气低落。”

“此时出战,必能擒之。”

“然其丧子之痛,令人恻隐。”

“不如明日阵前,劝其归降。”

邓芝见此,不禁慨叹道:

“陛下在洛阳时,常言子龙将军之德。”

“今日观之,果真君子也。”

左右将士闻之,无不动容垂泪。

次日,

韩德果然率残兵在寨前叫战。

赵云出马。

见韩德一夜之间须发皆白,形容憔悴,心中不忍,温言劝道:

“韩将军,汝四子已丧,何苦再作无谓牺牲?”

“不如归降我大汉,共讨国贼。”

韩德目眦尽裂:

“老贼杀吾四子,此仇不共戴天!”

“今日必取汝命!”

说罢,挥斧直取赵云。

赵云见他已失理智,只得应战。

不过十合,

韩德气力不支,被赵云一枪刺中右臂,大斧落地。

赵云本可取他性命,却收枪道:

“韩将军,请回吧。”

韩德呆立片刻,突然仰天大笑:

“四子既丧,吾复何颜独活!”

赵云默然良久,令收军回。

其余魏军也慌忙将韩德救起。

捷报传至中军,诸葛亮闻之,忍不住叹道:

“子龙真仁将也!杀伐决断而不失仁慈,古之名将,何以过之!”

遂上表洛阳朝廷,为赵云请功。

斜谷之战后,魏军闻赵云之名而丧胆。

老将军银枪白马之雄姿,再次威震九州。

而这段七旬老将力斩四将的传奇,也随着春风,传遍了神州大地。

捷报传回洛阳,正在监国的刘禅闻捷。

特赐赵云御酒一坛,锦袍一领,并手书“虎威常存”四字。

使者至军中宣旨时,赵云正与诸将商议军情。

接过赏赐,老将军热泪盈眶:

“老臣唯有鞠躬尽瘁,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帐外,斜谷春风拂过,吹动老将军银须飘飘。

那杆亮银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那不朽的传奇。

……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