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璟铄认真地点了点头,他的眼神愈发坚定,如磐石般不可动摇。
“老师,有必要!”
“世家之祸就像一颗毒瘤,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大唐的土地上,不断地侵蚀着我们大唐的根基。”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百姓在他们的压迫下苦不堪言。”
“如果不除掉他们,大唐将永无宁日。学生愿做老师的刀,第一个刺向世家!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
“你就算不这样做,陛下也会将所有的世家连根拔起。”
李承乾压着内心的悲伤,嘴上强硬的说道,他的眼神中满是心疼。
“陛下,您的所作所为,早就已经与世家形成了对立面。”
“如今我们大唐两面开战,内忧外患,实在是经不起折腾了!”
陆璟铄的语速加快,眼中闪过浓浓忧虑。
“要是那些世家此时发动自己的影响力来危害我大唐。”
“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大唐根本难以承受。”
“我们不能让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不能让大唐的江山毁于一旦。”
“因此陛下,臣的头颅有三用。”
陆璟铄缓缓说道,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冷静和。
“第一用,便是安这世家之心。”
“臣是陛下您从咸阳带出来的学生,如今我带着百姓告御状,却反而被您砍了。”
“那些世家们就会觉得陛下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年轻不懂事而造成的,现在治理了国家,才发现这些世家们的重要性。”
“他们会安心,起码可以撑过一年,为我们争取宝贵的时间,让我们有机会稳定局势。”
“第二用,臣是陛下的学生。”
“陛下之前对世家动刀,名不顺言不正,若是日后我大唐有足够的能力收拾他们了,还请老师为学生正名!”
“以学生为因!铲除世家为果!”
“出师有名!让世人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让那些世家的恶行昭然于世,让正义得到伸张。”
“第三用!为生民立命。”
“臣为百姓击登闻鼓,足以扬名天下,流传史册。”
“只是陛下在为臣正名之前,难免要委屈陛下受些百姓的闲话。”
“百姓的误解只是暂时的,待陛下铲除世家后,陛下您的声望将会到达顶点,连带着学生也一起受益。”
“我也算是沾了陛下的光,将永远的名垂青史,成为大唐的英雄,被后人传颂。”
“臣在这里先谢过陛下了!”
陆璟铄从地上爬了起来,恢复了跪姿,对着李承乾再次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额头触地的瞬间,鲜血又渗出了一些。
“学生不孝,自作主张,还请老师原谅!”
说着又是重重地磕了一个头,他的眼神中满是愧疚。
“老师不必记挂学生,为宋静姝申冤也是学生的本意。”
陆璟铄抬起头。
“同学们都说我陆璟铄古板。”
“中规中矩,不堪大用。”
“看见不平之事总喜出头,不顾自身,此为莽夫之勇,走不了多远。”
“老师,那些小子昨日看错了我陆璟铄,今日又看错了。”
“唯老师慧眼如炬,一下就明白了学生的意思。”
“学生在此再拜谢老师知遇之恩!”
“此生学生无以为报,以求来世!依旧能为老师做牛做马!以报今世之恩!”
说完,陆璟铄再次磕头拜谢,眼中满是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李承乾闭上了眼睛,两行清泪流了下来,那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地上。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你小子,老师承认,老师也看走眼了,以为你是个中规中矩的莽夫。”
“这才让齐先生给你安排了千户的官职。”
“没想到。你莽中有细,甚至略胜显怀一筹,了不起!”
“等老师给你平反的那一天!”
“我会把你们那一期的学生都叫过来,把你今日与老师说的话,说的想法,悉数告知。”
“让他们羞愧致死,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可好啊,璟铄?”
“再好不过,多谢老师!”
陆璟铄一脸坦然,眼中满是对老师的感激,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天的到来,脸上都不由的起了笑意。
李承乾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他的身体有些摇晃,仿佛一下子老了几岁。
他看了自己的这个学生最后一眼,那目光中饱含着不舍,像是要把陆璟铄的模样永远刻在心里。
刚想转身离去,陆璟铄猛地爬了过来,用尽全身的力气紧紧地抱住李承乾的大腿,就像一个即将与父亲分别的孩子,眼中满是不舍。
“老师!您自己一个人,要保重身体啊!”
陆璟铄大哭着说道,眼泪宣泄而下。
那声音在寂静的牢房中回荡,令人心碎。
李承乾轻轻地揉了揉陆璟铄的脑袋,眼中满是慈爱:“知道啦,璟铄,老师我为你而骄傲!”
“你是老师的好学生,却不是陛下的好臣子!”
……
那日,昭狱,外面烈日当空。
陛下只有一道旨意。
陆璟铄忤逆犯上,视为不忠不孝,明日午时于西市处斩!不得延误!
历史上不会记载,那天这位老师嚎啕大哭。
但是大唐的皇帝陛下下了这道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