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虎贲郎 > 第462章 郭图之忠

待耿苞走后,郭图才说:“敢问明公,今若与赵氏相争,以赵氏凶顽,兵败后可会如逢元图所言那样,纠缠我军,直到挽回威信?”

袁绍点头:“这也是我所忧虑的事情,赵氏门第不显,素无海内之望。其祖孙能霸西州,无非挟持朝廷大义,仰仗军力强锐,西州之士迫于其威不得已屈从而已。”

郭图闻言,擦眼角泪水时抬头看袁绍,直问:“若是我军败绩又该如何?兵者,兴亡凶险之事也。明公身为一方人主,岂能见利好而忽视危害?”

“败绩?”

袁绍凝视面前,眯眼缩眸:“公则不妨说的更明白一些。”

“是,恕臣斗胆。”

郭图拱手:“赵氏用兵向来刚猛,今其兵马不下五万之众。若是我军败绩,赵氏舍弃俘虏,轻兵乘势而进,则河北不复为明公所有。河北之士以及臣等,尚能依附朝廷,不失为两千石。敢问明公,兵败之后何以自处?逆术造乱于南方,若河北基业荡然无存,逆术之事株连宗族,此明公满门之祸也!”

袁绍面无表情不做回复,郭图又颤音说:“忠孝难以两全,若是为孝而言,臣当力劝明公与赵氏一战。可若为明公虑,臣只能搁置私仇,力劝明公勒兵保境,静候赵氏撤兵。”

“为难公则了。”

袁绍声音也有些干哑,这种事情他也想过,只是不像郭图分析的这样透彻。

公孙瓒曾经败他十万大军,赵基更是破上党入长山、中山,连破高干、袁熙、牵招三军,几乎全部歼灭。

张燕黑山军更是攻破过邺城,所以他经历过失败,临战之际也遭遇过巨大风险。

所以本能的认为迎战赵基偶尔失利也不算什么,依旧可以稳住身形,再做打算。

可郭图给他揭示了一个恐怖的真相,谁都可以兵败后投降赵基或朝廷,唯独他袁绍无法投降。

袁术搞出来的事情,更会牵连到自己这一门身上。

去年与赵基对垒之际,袁绍就感受到了内部的危急,因此避免与赵基决战,很克制的目送赵基撤军。

易地而处,前后一年多时间,河北内部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去年存在的隐患,不可能到了今年就突然消失。

赵基的作战风格就是汹涌澎湃,消灭公孙瓒,获得足够骑兵之前,是不适合与赵基全面开战的。

就赵氏那样的门第,拉着赵氏同归于尽……岂不是等于袁氏几代人白白奋斗了?

所以郭图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包括郭图在内,甚至逢纪这里也是一样的,开战失利或小胜后被赵基疯狗一样咬住后,谁都有退路,唯独他袁氏没有。

这已经不是他袁绍一个人的事情了,是袁氏满门的存亡问题。

朝廷不会放过袁氏,赵氏、吕氏以及孙氏都不会放过袁氏。

赵氏这里,赵基年青、少年得意,反而会好说话。

最狠毒的肯定是赵彦,赵彦桓帝朝时立功入仕,沉浮仕途三十余载,如果不是朝中无人,赵彦也不可能有机会入朝做议郎。

被压了一辈子的人,得到机会后,肯定要下狠手。

到目前为止,太原衣冠尽没……这笔账依旧被许多人算在赵彦头上,赵基这样的年轻人最多就是一个执行者,是不可能具备这么狠厉的心思。

赵彦久在边郡、边县任职,没死在胡人手里已经算是机敏、运气好了。

翻身之后,自然不会给其他人机会,这么多年受到的压制委屈,自然会报复回来。

这也是袁绍不喜欢寒门的原因,这些人被压制的狠了,做事非常的极端。

董卓、孙坚孙策、吕布、鞠义、公孙瓒、赵彦赵基都是这样,曹操也自卑于权阉之后,所以行事偏颇,不够理智、宽容。

甚至臧洪也是,其父臧旻才开始发迹,也是以袁氏故吏门生的身份而得到朝廷重用。

前后也就两代人,臧氏父子依赖名声而崛起,做事就被名声约束、绑架。

所以臧洪很不理智,非得为了个死人跟他死磕。

即便这样,袁绍也不想杀臧洪。

真想杀的话,难道还攻不破绝粮大半年的东武城?

要对付赵氏,就要做好万全准备,争取一口气打死。

否则以赵基表现出来的武勇,成为残寇后,祸害依旧不小。

显然,就如逢纪、郭图说的那样,眼前不适合与赵基开战。

应该节约兵力,先打掉孙策的崛起势头,激励青州人,让他们自己去抵御孙策。

而中军集群,依旧要应对公孙瓒的冬季侵掠。

至于被围的曹昂……那么多家眷人口被掳走,救不救已经不重要了。

就个人感情来说,袁绍是想救的,好给自己儿子留几个不同于传统士人的帮手。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