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袁分裂后虚弱的袁氏力量,将重新统一。
所以提前削弱、打击或攻灭袁绍,能让各地士人失去公认的领袖人物,各方势力也就容易吸纳兼并这些士人。
孙策独自思索,可他拿不准的是公孙瓒的性格。
若真与公孙瓒联手覆灭袁绍,公孙瓒能否遵守诺言,给他送来那么多战马?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可能现在公孙瓒写信时是真的乐意给他战马;可当公孙瓒兼并冀州,成为河北霸主后,那考虑的可就多了,而孙策对新的河北霸主而言,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甚至孙策的青州,将成为横在公孙瓒、刘备之间的梗塞、不便之物。
战争形势瞬息万变,此刻孙策一只手就捏在袁绍的关键之处,在公孙瓒配合下,真有可能一把碾碎,让袁绍顿时原地暴毙。
可好处呢?
孙策宁肯同时与袁绍、公孙瓒交恶,但真的不想面对一个统一幽冀的河北霸主,这意味着他今后很难廉价获取大数额的战马。
没有战马,在中原战场上,吕布就能在野战中压着他打。
出营跑马一圈,孙策依旧未能散心。
又巡视各营,路过妹夫弘咨营垒时,不见弘咨来迎,就引着孙河等人进入营区。
还未靠近大帐,孙策就听到琴声,不由一笑:“军旅之中,倒也悠闲。”
莫名的,他想起了周瑜,心中遗憾不已。
待走近一些,琴声停止,军谋校尉弘咨快步而出:“拜见后将军。”
“营中何故弹奏琴曲?”
“乃一桩喜事。”
弘咨左右看一眼:“我正游说文若先生,文若先生颇为意动,有出仕将军,同匡汉室之意。”
“当真?”
孙策低声追问,他太需要荀彧这些人的帮助了,现在他不可能尽数扫荡青州豪强,未来他的后将军幕府里会有许青州人。
如果得到荀彧这些兖豫人的协助,那么就能从郡县长吏、后将军幕府中压制青州人,以形成平衡。
弘咨正色回答:“将军父子两世报国,忠烈之名播于海内。今袁氏世食汉禄辜负国恩已是天下皆知之事,吕赵二贼各鸷士马强横不敬天子羞辱公卿,屡屡祸乱朝政,屠戮各地衣冠,可谓国家二凶。展望海内,唯有将军能拨乱反正,何以自轻?”
不是孙策缺荀彧这些人,而是荀彧这些人更依赖孙策。
弘咨一番言语说的孙策稳定下来,的确不能表现的太急切。
他最多让荀彧做幕府长史,主管各曹人员选拔的西曹必须用旧人,主簿更是要用亲近之人。
也不可能直接让荀彧带过来的曹军元老当什么郡守国相,最多安排他们去当县令长,去帮他稳定地方,压制青州宗贼,为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钱粮供给。
比起兖豫人,孙策更想用徐扬人。
若是袁绍暴毙,他才敢稍稍信任一下兖豫人,在此之前,这些人也就能做做策士、县令长,不重要的曹掾曹属。
甚至如仓曹这样的职务,都不能让兖豫人插手、介入。
孙策情绪稳定下来,也立刻反应过来:“彼辈早不来晚不来,如今却来,想必是为与河北停战一事而来。”
弘咨也不详细询问,只是问:“那卑职?”
“不急,晾尔辈三日。”
孙策有了主意:“现在急的是彼辈。”
事情要做明白,不是他求流亡青州的兖豫衣冠大姓效忠他,而是他们求着来效力。
攘除国贼匡扶汉室只是长远目的,而眼前大概是想劝他放袁绍撤军。
眼前是追击、咬住袁绍的问题,后续是配合公孙瓒夹击袁绍的问题。
主动权都在孙策这里,要委屈求全的是荀彧这些人。
如果袁绍倒下了,天下各方衣冠谁还能扛起匡扶汉室的大旗?
其他各方领袖不是边郡武人,就是宗室,要么就是寒门武人兼宗室……这太可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