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她的生父,李望光。
天皇身死,皇族凋零,平安京化为废墟。
这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伴隨著焦糊的气味和倖存者惊魂未定的描述,迅速传遍了倭国的四大岛。
在短暂的震惊和恐惧过后,倭国人做出了什么?
是更加疯狂的权力爭夺!
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这四大岛上的大大小小的豪族、地方官、甚至还有一些威望不小的寺院武装,他们纷纷扯起旗帜,宣布自治。
昔日还需要仰仗平安京鼻息的他们,如今发现头顶上的那片天已经塌了,再也没有人能名正言顺的约束他们了。
一时间,倭国陷入了比大隆现如今更为彻底和混乱的割据状態。
各郡县之间壁垒森严,互相攻伐、吞併之事时有发生,儼然是中原五代十国时期的翻版,只是规模更小,爭斗更为琐碎和残酷而已。
而这一切混乱的源头和最大的受益者——李十月,在放完那把震惊东海的大火后,並未停下扩张的脚步。
镇海军挟大胜之威,以兵库县为基地,如同黑色的潮水,继续向东扩张。
失去了平安京的统一指挥,而各自为战的倭国势力,根本无法抵挡拥有“雷神炮”和严明纪律的镇海军。
平安京所在的盆地,以及毗邻的拥有优良港口的大阪,和拥有古老寺庙群的奈良县,几乎没让李十月费太大週摺,便相继落入了镇海军的掌控之中。
(现如今,李十月的地盘从浅绿色到深绿色,就都被她占领了。)
李十月的地盘,如同一个不断膨胀的怪物,牢牢占据了本州岛西部最富庶、最核心的区域。
东面,是互相征伐、混乱不堪的倭国诸势力;
西面和南面,是她掌控的漫长海岸线和重要航道;
北面,是暂时无力顾及到的倭国其他氏族的势力。
她的统治,重新再次进入了一个新的,相对平稳的时期。
占领区的秩序重建,对李十月而言已是轻车熟路。
她甚至无需过多创新,只需將之前在岛根县、兵库县成功实践过的政策,原样复製到新占领的平安京、大阪和奈良即可。
首先,是清算与掠夺当地的残余价值。
镇海军如同篦子一般,再次梳理这些新占领的土地。
那些在战火中倖存下来、试图隱藏財富的旧贵族、寺庙,被毫不留情的揪出,家產抄没,抵抗者格杀勿论。
大量的金银財宝被集中起来,运往海边,装上返回大岛港的运输船。
这种系统性的搜刮,不仅仅是为了充实己方的实力,更是为了从根本上摧毁倭国的旧统治阶层的经济基础。
其次,是恢復生產,尤其是採矿和民生这些基础建设。
平安京的附近也有矿山,虽然不如石见银山和生野银山的矿藏丰富,但也算是“蚊子腿再小那也是肉”;
同时,大阪港的修復与扩建,奈良地区道路的整修,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李十月再次让人將告示贴满了郡县乡村的残垣断壁——招募矿工、力工、杂工,管饭,按日结算铜钱或米粮。
对於在战乱和此前倭国大贵族的盘剥下苦苦挣扎的倭国平民而言,这份能让他们活下去,甚至还能略有结余的“工作”,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儘管“青天娘娘”的军队烧毁了平安京,杀死了天皇,但在生存面前,仇恨和恐惧似乎也变得模糊起来。
越来越多面黄肌瘦的倭人平民,怀著复杂的心情,走出藏身的山林或破败的村落,来到镇海军设立的工地上报名。
李十月她严格下令,必须“按劳付酬”,不得剋扣,违令者严惩不贷。
这条命令,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入侵者与被入侵者之间的尖锐矛盾,也为李十月贏得了一丝底层民眾那基於现实利益的,极其脆弱的“认可”。
最后,是商业的復甦与掌控。
大阪港被迅速清理和扩建,成为了继大岛港之后,李十月控制下的又一个重要贸易枢纽和军事基地。
通往建安、东牟、江南的航线变得更加繁忙起来。
来自各方的商船在这里停靠,缴纳关税,交易货物。
李十月颁布了新的商业法令,规定了统一的税率,严厉打击海盗和商业欺诈,確保市场的公平与秩序。
这种秩序,在混乱的倭国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吸引著四面八方的商人,甚至包括一些来自大隆南地的商船。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李十月的计划,平稳的向前推进。
她如今坐镇在离著大阪港很是近便,原本属於某个小贵族的宅邸,每日都处理著如同雪片般飞来的政务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