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的顾氏而言,尤其是顾易,进一步或许容易。
以他如今的成就点,再加上那属于现代人的视野,以及顾氏的千年底蕴,就算是不能真的让顾氏再进一步,但也至少能够保证顾氏几代人之内不会被削弱太多。
可这又能如何呢?
顾氏又何须这几代人的辉煌?
如今顾氏已然是走到了大宋的巅峰,就算当真后退一步,亦是可以沿着顾易最初制定的目标持续发展海外的根基。
这种情况之下,他又何必损耗顾氏的根基非要让顾氏再进一步?
几代人的辉煌看似已然不短。
但相比于顾氏的目标而言,却同样也是差了太多太多。
且最关键的是——
只要顾易下场,在当前顾氏这种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之下,那就一定是对底蕴的消耗。
顾易就根本不可能这样做。
顾氏需要思考进退。
他身为顾氏幕后的掌控者,则是要更加注意这一点,尤其是在当下顾氏时刻都在被限制的情况之下,他必须要做出长远的打算来!
不争一世,争万世!
这句话可不是他当初随随便便给顾氏子弟们说着听的,同样也是在告诫他自己!
时间匆匆而逝。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顾霖仍是在关注着整个天下之间的种种。
那些所谓的造反之人并没有闹出什么太大的动静。
但也不得不说——
他们也确实也给顾氏带来了些许的影响,毕竟就算顾氏的影响再怎么大,也总会有百姓受到这些人的蛊惑。
这是一定的。
顾氏如今就宛若大山一般挡在所有人的面前,想要顾氏再次沉寂下去的又岂会只有这些人?
不过这种事情也根本无法解决。
人心就是如此,混乱之时有人会想着有顾氏这种九州基石帮他们扛着,但盛世之时就会去希望没有顾氏这种阻碍道路之人。
顾霖自是不会去纠结这些。
他更多的是通过掌控顾氏“通济”、“裕民”两大钱庄的方略调整,来间接引导和稳定市场,同时牢牢握住御史台这把利剑,确保新政的推行不受阻挠,任何反扑都能被迅速镇压。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切的动荡也是终于渐渐停了下来。
新的商贸秩序在新规的框架下,伴着顾氏钱庄对新兴力量的扶持,开始生根发芽,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活力。
那些曾喧嚣一时的“靖难”旗号,也早在禁军铁蹄的无情踏伐下,化作历史的尘埃与茶余饭后的淡薄谈资。
朝堂之上,风波渐息。
纵有暗流,亦不敢再轻易翻涌至台前。
顾霖的威望,经此一役,已然臻至顶峰,无人再敢直撄其锋。
然而,这位掌控帝国航向数十载的老人,却亦是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走到了终点。
而他亦是渐渐收敛起了自己的锋芒。
就如昔年顾康所为的那般,将权利渐渐下放,不再将所有人都挡在顾氏的对立面上。
除此之外,他反复告诫子侄的核心理念,便是“知进退,守根本”。
顾氏五代辅政,看似权倾朝野,实则已站在了历史的临界点上。
天下承平日久,人心思变,皇权与摄政权那微妙的平衡,再难像乱世或建国初期那般维持。
但同时,他又巧妙地融合了顾氏“忠于社稷,泽被万民”的千年家训,以及“不争一时,而争万世”的终极目标。
这便是顾霖的智慧之处。
他并未公然否定顾氏过往的执政地位,却将家族未来的路径,清晰地引向了“退守”与“固本”的方向,通过漕运大案后的权力交接与钱庄方略的调整,已然在实践中铺陈此道。
终于,又是一年秋深。
落叶翻飞,满目金黄。
冠军侯府之内。
顾霖斜靠在软枕上,面容清癯得惊人,但整个人的眼神却依旧清明。
他没有像文人那般感慨春秋,也没有像先贤那样追忆平生,开口便是最实际的安排,声音低哑却条理分明。
“有几件事,须得定下。”他看向顾修远,直接点明核心,“御史台中的顾氏门生故旧,修远你要逐步让他们转任地方事务,或调入三司。”
“监察之权,过于敏感,我顾氏不宜再过多沾染。”
他的声音是异常清晰。
说话间,身体之中的痛苦以及那种精神上的疲惫感仍是在不断的折磨着他。
“我顾氏五代,与国同休。今后,族中子弟出仕,当以实干、清廉为本。”
“莫要再想着位列三公,执掌中枢。”
“能为一州太守,办好事务,惠及一方,便是对得起顾氏门楣,对得起朝廷俸禄。”
他言简意赅,没有丝毫的惆怅与不甘,仿佛只是在做一份关乎家族未来的公务交代。
他没有提及巨鹿,因为那里的根基早已无需多言;
他也没有过多感慨人心易变,因为在他数十年的执政生涯中,这本就是常态。
到了目前的这个地步,他能说的只是交代这些个后人们做好该做之事。
他太累了。
这种浸入骨髓的疲惫感,或许远超顾氏过往几代的先辈。
乱世争雄、开疆拓土,虽险象环生,但目标明确,敌人清晰。
先祖们只需以雷霆手段定下基调,后人沿着既定的扩张或守成之路前行便是。
那时的顾氏,是劈开混沌的利剑,是凝聚人心的旗帜。
然而,他顾霖所面对的,是一个天下一统、四海承平的“治世”,朝堂争斗,利益划分,这一切都需要他去亲自把控。
曾经的盟友可能转瞬即为政敌,昨日的功绩或成为今日的桎梏。
他不再是与明确的敌人厮杀,而是要与无数无形的力量周旋。
——与盘根错节的官僚体系角力,与因富足而滋生异心的各方势力抗衡,更要与那亘古不变的人心私欲对峙。
这不再是宏大的史诗,而是琐碎却致命的棋局。
每一步都需权衡,每一子都关乎存亡。
且别忘了。
他们所担着的,还有顾氏这千年以来的重担。
就连他能成功的扛下来,也并非是靠着他一人之功,而是顾氏这几代人披荆斩棘一统天下所立下的功勋,在他这一代开花结果。
但接下来,顾氏子弟可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顾霖能够做的也只能不断的告诫着这些后人。
“不争一时.争万世.”
“巨鹿根基仍在;”
“顾氏根基仍在.”
“只要当退则退,我顾氏便到不了山穷水尽之时。”
“如今海外之事以趋于稳定,琉球之地亦是我顾氏堡垒,只要尔等做事三思而后行,这举国的担子,我顾氏便放得下。”
“这其中的分寸.尔等,要好自为之。”
“.”
他的声音越来越弱,最终被无法抑制的哽咽吞没,消散于无声之中。
元兴十八年,秋末。
大宋当朝太傅、顾氏家主顾霖薨于应天府。.
(ps:精简了一下这段的剧情,感觉兄弟们不太喜欢就直接加快速度写过了,说一下,接下来的顾氏会迎来很大的变化,会彻底扭转九州的制度,还会有一个仅次于顾琛的子弟出现,还望兄弟们多多支持,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