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
眾人在血坑堡垒中增长著见识。
震惊於面前的物资。
阿碧丝只是微笑地看著他们,不过並未在物资区多停留。
沿著被物资山“挤压”得並不算宽阔的主干道,引著使团向堡垒中心区域走去。
穿过这片充满工业力量的区域,视野终於开阔了一些。
越过几排规划整齐、同样堆放著备用物资但密度稍低的营房式长屋,堡垒的核心——主堡赫然矗立在远处。
通过笔直的道路是能够清晰地看见的,中间没有任何的建筑进行遮挡。
那是一座通体呈现著纯粹、耀眼白色的巨大主堡建筑。
在这整个色调都是极其暗沉的深渊当中,一座纯白的甚至可以说是耀眼的白色堡垒呈现出来的力量是绝对的。
光是这种色泽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对比,就能够让人的心中心生温暖。
看上去的第一眼就让人豁然开朗心生明亮,甚至忍不住吐出一口浊气。
现在他们就是这样乾的。
仔细看去。
与堡垒外部粗糲的风格不同,它的线条冷峻、稜角分明,充满几何结构的美感。
这种构件代表著的是秩序,一种整洁的美。
队伍当中身为精灵的成员都已经看呆了。
很简单,最美的构建当中,精灵是毋庸置疑的。
但精灵的美大部分是自然美一种,有序和混乱之中的融合美,或者是繁琐的美。
而像这种在浑沌之中的秩序,一种条理清晰,形態规整简易的,纯色之美,他倒是没怎么见过。
和其周围环境对比之下,一时之间心生嚮往。
对於守夜人来说,他们的审美某种程度上是被卡纳带著走的。
而卡纳的审美就是他们曾经世界的审美,他个人是比较喜欢有序纯色的美。
再加上守夜人又喜欢搞奇观,建筑美这方面是有话语权的。
而那建筑的白色並非柔和的象牙白,更像凝固的光铸之石。
这更显得神圣和秩序,平添的一分力量而非柔和。
灰色与金色的魔法符文勾勒出建筑的轮廓线条,细密无比,仿佛一张覆盖整个建筑的能量大网正在缓缓流动、运转。
强大的魔法防御力场如同无形的涟漪,让空气在靠近主堡表面时都微微扭曲,使人毫不怀疑它的坚固程度。
由於距离原因,他们微微一抬头就能够看见那城堡的顶端。
在主堡的空中,漂浮著两座造型奇特的浮空塔。
它们並非高耸入云,更像是悬浮的菱形要塞,底座厚重,尖端锐利,通体覆盖著银灰色的金属甲板,同样布满了闪烁著微光的符文阵列。
看得出来它们並非早已存在於这里,更像是被派遣过来或是临时修建的建筑。
毕竟风格统一,但色系確实不大。
其中一座塔楼的塔尖,镶嵌著一颗散发著磅礴魔力光辉的巨大宝珠,如同第二颗缩小的太阳。
投射下柔和的圣洁光芒,与空中铁的淡金穹顶交相辉映,为整个核心区提供著额外的净化和光源。
这就是先前在远处看到的发光源之一。
这也是守夜人的浮空塔技术的运用。
对奇观的多次建造以及吸收了一部分魔法议会的成员的知识,守夜人造浮空塔和浮空城这方面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甚至已经模块化。
各种功能性的浮空塔,早已身处在守夜人的各个区域。
阿碧丝带著他们在堡垒中閒逛。
向前走著。
主干道两旁开始出现一些简易但乾净有序的店铺,仿佛在物资的钢铁海洋旁开闢出一小块寧静港湾。
店铺大多掛著简单的招牌。
“標准口粮”、“皮革工坊·修补”、“基础炼金辅材”、“標准护具修缮”等等。
里面的陈设简单明了,货架上分门別类地摆放著衣物、工具包、基础药剂瓶、磨刀石、缝补皮革等生活必需品和战斗补充品。
来往的守夜人、復仇者乃至一些商队伙计,神色平静,进出店铺时也显得井然有序,与外面物资区那种高效运转的肃杀感不同。
这里多了一份虽身处战场,却依然维持著基本秩序生活的安定。
“这里……像个小社区。”
索菲婭忍不住低声说,她注意到不少非守夜人的战士神色虽然疲惫,但少了在血战堡垒外围常有的那种麻木绝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著希望目標的平静。
空气在这片核心区显得更为“乾净”,铁的光辉和头顶宝珠的光芒似乎驱散了更深层的阴霾。
这很新奇。
虽然在血战堡垒当中的各族居住区同样有这样的氛围,但问题是血坑堡垒建立的时间非常短暂,而且现在还处於长时间持续性的被攻击当中。
这种情况下,血坑堡垒更应该处在一种严肃嗜杀的氛围之中。
但这样的安寧氛围,確实出乎他们的预料。
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守夜人的强大以及他们的游刃有余。
面对恶魔的攻击,他们並不显得慌乱和不支。
阿碧丝在一个掛著“標准口粮·定製风味”招牌的店铺前停下了脚步。
这招牌在朴素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阿碧丝清楚地知道,对於其他人而言,守夜人的口粮一直是非常出名的,说实话这一点连他们自己都没有预料到。
卡纳想破脑袋都没想明白这东西为什么莫名其妙火了起来。
“既然各位代表远道而来,不妨体验一下守夜人的『特產』。”
阿碧丝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主动推开门走了进去。
店铺內意外地热闹但並不喧囂。
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形状统一但贴有不同彩色標籤的密封包装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守夜人標准口粮”。
以及后期开发出来的各种特殊品类。
店铺中央有一个开放柜檯,后面站著一位表情严肃认真的半身人店主。
“哦,就是这个,我早就想试一试了。”
“没错没错,总是听他们说,我之前都想著到时候来这里要好好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