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大宋悍臣 > 第271章 我太想有钱了

不如赌一把。

若是范详当真是运气极好,那成为石家的女婿。

还能差得了?

况且好不容易有一个潜力股答应,石元孙也不迟疑。

将门子弟,机会就在眼前。

抓住了就是抓住了,若是抓不住,活该别人荣华富贵!

“好。”

石元孙本就是想要赌一把的。

既然赌不着连中三元的妹夫,那我就赌一个连中三尾妹夫!

“只要你考中进士还肯与我家妹子成亲,那嫁妆绝对少不了,今后也定然不会让你在东京城受委屈。”

石元孙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若是你在这里住不惯,我现在就给你在礼部附近找一座空着的园子,差人去伺候着专心备考。”

范详着实没想到未来的大舅哥如此痛快。

他都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

毕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范详可不跟欧阳修似的。

一个没考上的举子,看不上全国掌管军事的一把手。

范详也站起身来:“既然石兄这般痛快,那我范详也没有二话,且等我的好消息。”

“好,痛快!”

石元孙大笑几声:“这几日的吃穿用度,我先差人给你送来一千贯,让你不必忧心考试之外的其余琐事。”

“啊?”

范详一下子被自己这个豪气的大舅哥给砸的有些发蒙。

距离殿试也没有五天时间了,如何就用的了一千贯?

在范详看来,能用一贯钱,就算是自己一日三餐过于奢侈了。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豪横钱,着实是惊的范详目瞪口呆,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宋煊也是瞥了一眼笑呵呵的石元孙。

他在孙羊正店奢侈一把,也不过百于贯。

更不用说孙羊正店伙计的月薪基本在三贯钱左右。

这是人家二十七年的工资。

就足可以想象这笔钱有多少。

果然,石家底气是真的足。

石元孙倒是不在乎,潘楼东街一夜赌局,输赢差不多也在千贯左右。

或者说一千贯就能换来一个进士妹夫,在石元孙看来,这点钱就行,那可真是赚大发了。

双方都表示极为满意。

石元孙对着宋煊道谢,同样的送走了石元孙后,范详也是喜上心头,对着宋煊道谢。

“这点钱算什么?”

宋煊拍了拍范详的肩膀:

“你若是考中了进士,娶了石家的妹子,咱们这届同年,兴许你都住在大宅子里,我等来了东京还要投奔借宿你家呢。”

“啊?”

范详被宋煊的话给砸的晕晕乎乎的。

“到时候你考中进士衣锦还乡,带着自己的新妇回家去转一圈,也去上演一套什么叫三年河东,三年河西的龙王归来的剧情。”

“啊?”

范详不理解,但是他晓得张方平说的话。

十二哥的话当时不理解无所谓,你先记住,兴许后面就会理解了。

“行。”

没让范详等多会。

他就在院子里目瞪口呆的瞧着四十头驴子跟骡子,每个都驮着两个背篓。

一个普通人不吃不喝,将近三十年的工资现金摆在你眼前。

任谁都得懵逼好一会。

这是多少钱呢?

祝玉站在宋煊身边,小声嘀咕道:

“这便是你给保媒拉纤的那户人家?”

“后悔了吧?”宋煊哼笑两声:“谁让你不同意呢。”

“呸,小爷可不缺钱。”祝玉双手叉腰:“不就是一千贯嘛。”

“啧啧啧,这算什么。”宋煊再次小声嘀咕道:

“这只是见面礼,若是范详能中进士,十万贯的嫁妆那都是小气了。”

祝玉只觉得耳朵有些发痒,他把脑袋转到别处:

“休想用钱来打动我。”

其实大家都是在书院当中,对于钱财见识的比较少。

而且在应天书院,宋煊算是最大的金主,他一点都不摆阔。

所以还真没有人见识过如此场面。

更何况如此多的铜钱,若是换成金叶子,那一丁点冲击力都没有!

今日石元孙豪横的摆了这么一出,就是为了证明自家的实力。

送钱的是石家兄弟,他们二人也是来打量一下范详。

一众仆人都牵着驴子等着吩咐。

石元孙笑了笑:

“十二哥儿,你家中可有仓库,暂且帮我妹夫把钱存放起来。”

“哎,好。”

宋煊连忙叫老仆人过去给安排一二。

许多仆人开始往房间里堆放背篓。

其实钱还挺重的。

王珪瞧了瞧范详,再瞧了瞧这幅模样,连忙小声道:

“十二哥,能不能给我也介绍一个如此豪横的岳父家庭?”

“别想了,人家要的就是进士,你老老实实上阵杀敌吧。”

宋煊拍了拍王珪的肩膀:“没辙。”

“哎。”

王珪长叹一声,他知道范详总是考倒数第一。

可即使是倒数第一的进士,人家石家也是高看一眼,且愿意出钱的。

我王珪就算是在勇武,人家也不会高看一眼。

许显纯一直都觉得读书人没什么了不起的。

可是当石守信这位大宋开国名将的后代,一出手的见面礼就是几十头驴子骡子送来的钱,着实是让他大开眼界。

毕竟范详的实力,大家可都是清楚的。

吕乐简与王泰倒是一丁点都不羡慕。

他们其实不理解宋煊与范详都选择武夫家庭做什么?

将来这些岳父们在朝廷不会给你什么助力,反倒会存在一些“不好的影响”,以此被人攻讦。

宋煊好色!

范详好财!

他们两个人的选择,当真是让别人理解不了,也想象不到原因有多纯粹!

作为同桌的韩琦,却是脸上带着笑意。

他知道范详自幼被钱财所困,如今这多钱都可以让他一个人调配使用,怕不是晚上都得笑醒喽。

待到完事之后,石元孙又给范详留下两头驴子,没事可以换着骑,去东京城逛逛。

买些东京的物件带到衣锦还乡后,带给家里人。

当你中了进士领了官服可以先返回家乡,衣锦还乡的时间还是要给你去显摆的。

甚至要操办婚事,待到完事后,再直接去地方上任。

苏洵当初给宋煊来信,说他跟着他二哥一同返乡。

苏涣是天圣二年的进士,当他们哥俩一块返回家乡的时候,本地县令以及一些乡中父老直接在二百里外就迎接到了他们。

此事可是把苏洵羡慕坏了。

但是羡慕归羡慕,他还是没有读书去考进士的打算。

范详连忙道谢。

石元孙又鼓舞了他几句,待到宋煊把钥匙递给范详,他这才带着人离去。

“好家伙。”

吕乐简第一个跳出来:“你小子不声不响,就被人给捉婿了!”

“就是,这嘴可忒严了些。”

王泰等人纷纷上前打趣。

范详只是嘿嘿笑着,并不答话。

待到闹了一会,宋煊才开口道:

“行了行了,让范兄自己去点点钱,享受一下,你们都滚去温习功课,免得殿试当中排名靠后。”

自从宋煊说大家还要押题后,自是疯狂的进入了写策论的阶段。

外面的风风雨雨,只要没淋进来,那就不用去管。

范详终究是没有过去自己心中的那一关,他坐在书桌前,心思百转。

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如此多的钱财!

他拿着钥匙,举着蜡烛进了单独给他放钱的房间。

满满登登的,一背篓一背篓的铜钱。

他抓起一贯,总觉得钱太重了。

要是以前自己也有这么多钱,可就太好了!

“考中进士,我一定要考中进士。”

……

应天府书院。

晏殊把宋煊中了会元的消息,以及诸多应天府学子上榜的消息,给带来了。

“哈哈哈。”

作为书院最年轻的夫子,也就是宋煊的班主任王洙率先仰天大笑。

宋煊他当真中了会元,状元还会远吗?

更何况他的甲班当中也有好些个学子上榜。

尤其是范详,作为府试的最后一名,他同样考了省试的最后一名。

可这最后一名,那也是七千多举子当中的佼佼者!

范仲淹只是摸着胡须发笑,并没有像王洙这般得意。

毕竟书院学子们登上省试榜单,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可还有殿试呢。

殿试上榜那才算事正式的好消息。

他们这群人大部分都享受过金榜题名都时刻。

“这么说,十二郎当真有可能会达成连中三元的成就。”

张师德是考过状元的,他脸上带着笑:

“省试我应天书院诸多学子霸榜,看样子今年该会有更多的学子前来报名了。”

自从宋煊他们在洛阳游学过后,便有不少学子来书院游学,如今还没有走。

幸亏书院有了宋煊资金的支持,才不惧如此多的学子来白吃白住的,在书院学习。

“不错。”

晏殊也是轻微颔首:

“应天书院举子霸榜,定然会让天下人都知道应天书院的名号,若是宋十二等人在殿试当中横扫一甲,我都不敢想了。”

一甲便是状元榜眼探三人,二甲头一名是全国第四。

或者有时候过于难分伯仲,一甲也会有四五人。

范仲淹一愣,他其实颇为期望宋煊能过连中三元,但是对于晏殊提出来的一甲三人全都是应天书院学子获得的事,他还真没想过。

然后范仲淹再次瞧瞧省试前十名的名字。

作为书院最强的留级生“王尧臣”旁人也不清楚。

他一直都准备,等着在殿试上大放异彩,要夺取状元。

可以说是宋煊最强的对手。

若是照着晏知府的话来想,这件事也不是不可能出现!

兴许殿试的前几名,全都是应天书院的学子呢!

“嘶。”

王洙也被晏殊的言论给惊到了。

若是殿试当中,应天书院学子再次霸榜,那定然是更加权威,也没有人敢再逼逼什么了。

反正每次有人无法通过考试,总会说有内幕之类的。

如今科举考试极为严格,各种应对方法都有。

就算你想要让人不中榜,甚至给谁便利,都是极为困难的。

除非到了北宋中后期,是有出题人,可以直接给你提示的。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锁院制度并不严格执行。

再加上只要通过了省试,殿试就全录取,第三级考试已经成为摆设了。

那些考中进士的学子,可全都成了主考官的“门生故旧”了。

毕竟能不能过,全在考官的一念之间,皇帝根本就无法左右。

王洙脸上喜色不减,若是真的如同晏知府所言那般。

无论是宋煊、韩琦、亦或者是王尧臣、赵概,他们是最有机会中状元的。

状元热门争夺选手,全都是出自他的班级。

若是真的如同晏殊所说,不仅仅是应天书院以及院长范仲淹会名声大噪。

他这个直接的班主任的名望也会水涨船高。

“今后你们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晏殊笑了笑,随即站起身来:

“我本想等着宋煊等人殿试过后,出了成绩再前往东京。”

“可是朝廷几次三番催促我前行。”

“那我就先返回东京家中,比你们早一步知道最终殿试的结果了。”

范仲淹倒是没想到晏殊会如此快就被调回去。

毕竟应天书院能有今日的规模,晏殊作为带头人是功不可没的。

“晏知府这便要返回京师?”

“不错。”晏殊笑了笑:

“宋绶已经先我一步返回京师为官,我也不能再拖着了。”

范仲淹点点头,如今应天府有这般成绩,天下人都得认可晏殊的政绩。

朝廷把他调回中枢,那实在是极为正常的。

否则不利于大宋各地官员的“努力奋斗”!

“若是有消息了,我便第一时间派人给你们传回来。”

“好。”

范仲淹等人恭送晏殊离开。

“院长。”

王洙作为天圣二年的进士,依旧年轻的很,遇事如何能过宠辱不惊?

“不必多言。”

范仲淹觉得此时公布,会给予其余人更大的压力。

“此事暂且保密,过不来几日殿试的结果也会传回来,到时候一起公布,如何能不行?”

“我认为不妥。”张师德摇摇头:

“这些学子通过省试,自是一件值得庆贺之事,况且也该让家里人高兴高兴。”

范仲淹细细思索,他觉得还是不宜过早高调的宣布。

若是再殿试当中没有考中进士,会给学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此事暂且搁置一二吧,不在乎晚这么一两天的。”

范仲淹作为院长一锤定音后,张师德等人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反正几个夫子脸上都是带着笑意。

书院学子霸榜,他们这些当夫子的,如何能过脸上没光呢?

甚至范仲淹也在期待着晏殊所说的那件事。

晏殊回到府衙,如今下一任知府还没有选好是谁,暂且由他的副手接替,待到朝廷指派新人前来。

此时有不少仆人都在收拾,总归是要搬家的。

而且在此地生活,也是有了不少物件。

能搬走的就搬走,搬不走的就送给本地的孤寡老人。

晏殊正在交代的时候,便是有人送来信件。

他一瞧是宋绶的,故而进了书房,拆开看了起来。

宋绶在信中详细描述了宋煊最近的所作所为。

尤其是上一次当街喝骂宗室子不配姓赵的那个人,你猜对了,便是宋煊做的。

自从宋绶被调进京师为官编纂实录,他们就经常通信。

晏殊对此并无意外。

宋煊他在东京城就算把天捅个透明窟窿来,晏殊都不觉得奇怪。

这小子就不是一个容易消停的性子。

翻来几页后,晏殊觉得自己对宋煊还是不够“珍惜”。

这小子在宋城总是搞七搞八的,从来不醉心于学习。

就这调皮捣蛋的样子,还有杜衍等人想要招他为婿呢。

晏殊觉得自己是动过这个心思,但是又很快放弃了,因为他若是当了宋煊的老丈人,是受不了他搞七搞八折腾的。

这不符合晏殊的政治理念。

可是旁人都是不了解宋煊,就瞧见宋煊中了解元、会元,接下来准备中状元的潜力。

以至于那么多人都争先恐后的想要当他的岳父,上赶着开出那么多好条件。

结果这小子竟然如此不争气。

被曹利用的女儿迷的五迷三道的,什么利益嫁妆之类的,直接连谈都没谈,便同意了。

宋绶开始还有些不相信,但是细想想他又觉得是宋煊能做出来的事。

晏殊却是晓得,人家翁婿两个早就定好了。

你们这群不知真相的人,在这里上蹿下跳的着实可笑。

晏殊没想到的是连吕夷简都掺和进来了,想要给宋煊当老丈人。

幸亏没成。

要不然以后有他头疼的地方。

尤其是晏殊认为吕夷简也是一个聪慧之人,他习惯性自己做决断,绝不会听从好女婿宋煊的主意。

二人真成了翁婿,反倒会产生更多的隔阂。

冥冥之中,兴许早就算好了。

晏殊正在为自己有更多的信息,而他们都不知道略感得意时,当即面色有些凝重。

因为他看见了宋煊骂开封府尹的话。

甚至因此还出了一次大宋亘古未闻之事,御史竟然弹劾一个没有官职的贡士,结果把自己弹劾到去岭南吃虫子了。

晏殊站起身来,他觉得自己不能在宋城待着了。

陈氏兄弟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若是自己不尽早前往东京城复命,赶不上殿试,万一有人从中说了些话,怕是要坏了宋十二的状元之位。

毕竟你做事过于狂妄,那些人会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故意压低你的排名来磨练你。

晏殊当时罢黜宋煊,他是真的想要让宋煊走上连中三元的路子。

可是其他人却是不一定如此好心。

“来人。”晏殊当即喊了一声:

“速速去租赁一艘快船,我明日一早先返回东京。”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