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崧卿感觉极不对劲,我被南宋官家贬官,安排去北宋出使,这件事北宋怎么一幅早就知道了的样子,还派了人来当向导?这他娘的也太离谱了吧。
他心中满是怀疑,但和一个女刺客似乎也没有什么多聊的必要,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岳文轩也不多说废话,走到另一边的船舷上坐下。
商船离港,向北驶去。
这时候河面上已经没有刘光世和张俊设立的收费关卡,这两位著名的怂人,先一步出发,率军援救寿春去了。
京杭运河一路通畅,倒是让蒋家的人松了口:“收费的关卡没了,咱们的能降些价了。”
傅崧卿开口:“本宫才不相信商人会主动降价,没了收费关卡,你们的售价也会和有过路费一样高。”
那蒋家的人道:“大人此言差矣,咱们蒋家老爷,可是鼎鼎大名的蒋自量,做生意最是公道,当年临安缺粮,咱们蒋家把秋天买来的粮,一文钱都不赚的原价卖给百姓们,还让百姓们自称自量,这可不是编的,临安、西溪等地的人,谁不知晓此事?”
傅崧卿“咦”了一声:“原来这是蒋自量的船,那倒是本官失言了。”
他话风一转,又道:“但也就蒋自量会规矩做生意,别的商人还是会卖高价……”
这一次蒋家的人没说话了。
但岳文轩却笑了起来:“傅大人!你这个想法,在商人少的时候,是有道理的。但在商人多的地方,却说不通。”
傅崧卿:“嗯?何解?”
岳文轩道:“一个地方如果商人少,只有一家,他就能把价格高高抬起,或者只有两三家,他们能约定一个价格,大家一起按这个价格出售,也能把价格抬起来。但若是商人很多呢?十个,百个……做同一种生意的人多得很,那就不太可能形成价格联盟了。”
傅崧卿:“咦?”
岳文轩:“与其阴阳怪气的责备商人,不如想想办法,通过行政手段,弄出更多的商人,只要商人够多,就不可能铁板一块。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就会竞争,也就无法形成垄断,无法形成价格联盟。有些商人就会在自己成本允许的范围内拼命降价,而卖高价的商人也只能降价迎战……最后,价格自然而然就会回到合理范围,让百姓得利。”
傅崧卿听到这里,心中暗惊:别说,你还真别说,这种手段似乎还真能奏效的样子:“姑娘,你居然还懂这些?”
岳文轩嘿嘿笑:“我不懂,这些是我家公子说的。”
傅崧卿:“你家公子是?”
岳文轩:“我家公子姓岳,名文轩,现在北宋国做客。”
傅崧卿倒是知道岳文轩这个人,此人在北宋没有官职,但所有细作传回来的消息都说,此人在北宋举足轻重,说话极有份量。
傅崧卿心里默默地消化着“更多商人”这个说法……
细细的想!
在传统文人的思想中,商人可不是什么好词,所谓“无奸不商”、“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传统文人总觉得商人奸滑,坑害百姓,觉得应该尽量控制和约束商人。
但他刚才听岳文轩这么一说,才发现,控制商人似乎反而容易造成不好的结果,让商人变多互相竞争,似乎对百姓更有利。
这一下子颠覆了他的认知,让他有点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