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并没有太过在意,而经过气槽的提醒或说吐槽,安井真其实隐隐感觉,自己好像是有点工作狂的趋向了。
比如,从迪拜回日本的飞机上,他就不自觉地去想,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该如何安排。
赛程方面,毫无疑问是天皇赏春这场g1,这是早就确定的事情,报名流程也已经走完。
关键在于如何针对这场赛事进行针对性特训。
作为g1级别的赛事,对手都是世代最强的一批赛马娘,这是毫无疑问的。
与此同时,这也是距离最长的g1赛事,比菊赏还要再长200米,比有马纪念则足足长了700米。
而这场比赛所在的场地,京都赛场起点位于看台对侧直线前部的坡道上,第三弯道至第四弯道则位于坡道顶部。
也就是说和菊赏、有马纪念一样,天皇赏春也要面临起步即为上坡的考验。
并且因为整个赛程需要绕场一周半还要多,同样需要进行两次上坡。
而和另外两场长距离g1不同的是,天皇赏春第二次通过第四弯道、也即最终弯道后,下坡到坡底平地,距离终点还有400米左右的直线。
这就意味着菊赏、有马纪念的终线战术无法完全适用,不能仅靠下坡保留的体力和惯性,一口气冲到终点。
而是在进行末脚冲刺之前,想办法再保留一部分体力,等到完全进入平地后,再进行冲刺,这样才能保持更久的最高速。
除了场地方面,还要考量到北部玄驹擅长的跑法。
毫无疑问,经过了一年多的训练和比赛,北部玄驹这次肯定要采取领放,区别只是具体选择哪种逃法。
而无论怎么逃,逃马对体力的消耗永远是最大的,尤其是前半赛程。
这就需要综合并调整原有策略,想办法在最终直线之前,尽可能保留体力。
当然,天皇赏春的对手们肯定也是必须考虑的变量因素。
不过相较于这部分变量因素,安井真其实更想专门抽时间试试海外之行最大的收获,也就是北部玄驹对领域的掌握。
并非是说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赢下天皇赏春,只是这场比赛即便还没开始,也注定了参赛者的实力。
这些赛马娘和北部玄驹类似,要么在领域的边缘徘徊、一只脚已经踏足过那种境界。
要么就是已经是这种级别的赛马娘,只差训练的巩固,或者比赛的契机,便能彻底成为领域级。
只是具体如何安排这方面的特训,其他特训又怎么分配好时间,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想清楚的。
也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整趟回程航班上,以及抵达日本后的头几天,安井真才没有真的跟工作狂一样,急不可耐地开始工作。
而是到学生会完成汇报、交接等必要任务后,跟北部玄驹、杏目一起,到处拜访,顺带送上从迪拜带回来的礼物纪念品。
等到真正开始训练,已经是下飞机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了。
星期一这天,特雷森学园的操场上。
照旧站在边缘,端着平板电脑,安井真用来给北部玄驹、杏目训练计时的工具,则是多了那块亚诺牌子的怀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