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要好好合计下,做个局,做个高深的局,要让日本人自己分析出来,下手的是美利坚特工。”
“局做深点没关系,哪怕日本人一时半会看不出来,我可以适当给他们引导。”
“那就看看什么是美利坚海军有的,其他国家没有的。”
“标记,徽章?”
“那个太明显了。”
………
——
1930年末,日本海军军令部秘密启动了修改后的“丸一计划(まるいちけいかく)”。
这是继《伦敦海军条约》签署后,海军舰队派为突破军备限制而制定的新一轮造舰计划。
其中,最核心的项目便是按照青木青玄少将设计和推荐的,建造两艘永不沉没的决战型战列舰,“大和号”与“武藏号”。
这两艘战列舰的设计指标在当时来说堪称疯狂,标准排水量7万吨,远超《华盛顿条约》规定的3.5万吨上限;主炮12门460毫米口径巨炮,为当时世界最大;航速27节,还是高速战列舰;防护装甲厚度达410毫米,几乎无法被当时任何舰炮击穿。
如此庞大的工程,又是违背刚签署的《伦敦海军条约》,所以要瞒着海军省那些条约派以及各国间谍,需要极高的保密性。
最终,当时的海军军令部将“大和号”的建造地点选在了九州岛南端的鹿儿岛湾,这里是海军的发家之地,大本营,远离东京,周边地形复杂,便于隐蔽。
船坞由川崎重工负责,对外宣称是“大型商船改造工程”,但所有工人及家属只能生活在船坞周边区域,禁止离开警戒区,柴山昌生带领的海军陆战队长期在附近训练,兼职守卫任务。
1933年初的时候,等不及的海军舰队派大佬们参观并实验了两次。
实验结束后,大佬们非常满意,就留下一句话,堪称海上移动堡垒,造,日夜赶工的造,钱,我们找内阁去要。
日本海军军司令部舰队派将这两艘战列舰视为“决战神器”,计划在未来对美利坚的战争爆发时,以它们为核心,与美利坚海军在太平洋上进行一场决定性的舰队决战。
陈捷华的“补丁计划”,目标就是鹿儿岛湾的船坞,第一任务是摧毁造船厂,第二任务是破坏“大和号”上最值钱的部分。
但对手是清一色的海军陆战队成员,所有参与者,无论任务能不能完成,第一要务就是不能被活捉,哪怕死,死之前也要把自己和同伴的面容炸毁。
这是一个残酷的计划。陈捷华调动了几乎能够调动的全部势力,周永素的红鸾舰队是主力,其他的刘峻泽、陈澜枫、赵懿岳、金贞姬以及尾崎的团队等等,都是计划中的一环。
日本海军的秘密扩张并未逃过国际社会的眼睛。
美利坚海军情报局(oni)早在1932年就通过远东间谍获取了“丸一计划”的情报,只是苦于缺乏直接证据,无法向国际社会揭露。
本次接到周永素通过日本侨民无意中泄露的信息,美利坚海军情报局欣喜若狂,电报通知远东间谍组,务必核实清楚并尽可能的拍摄完整的大和号照片,以便国内通过媒体揭露日本海军的无耻伎俩。
大洋彼岸的德意志也收到了相关情报,小胡子对排水七万吨的战列舰倒是没啥兴趣,但对炮弹打不穿的甲板非常有兴趣,德意志的工作人员直接联系日本驻柏林使馆的工作人员,请日本海军共享技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