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百亿订单(5月6000月票)
羊城造船厂
“谭君、赵君,红豆泥阿里嘎多以马斯!”
武藏号战列舰超大的舰体下,掘川直向谭青和赵汉德九十度鞠躬。
这让他本就瘦弱的身材矮小的夸张,但其他人也纷纷照做。
不容易,不容易啊。
17亿美元的巨大代价,竟然从东大这里购买了一条压码头。
如果是去年谁说这种话,一定会被当做天方夜谭。
但在不到十天内,这笔买卖竟然谈了下来。
固然有帝国施压的缘故,但国内愿意松口也是大大出乎意料。
按照约定款项将在8月16日之前付清,当日即可将船开走送往普吉特湾造船厂。
虽然明面上与本子无关,但此时造船厂外聚集了相当多的本子侨民,高举着两边友好的牌子疯狂舞动。
赵汉德只是微微一笑,心里却是想说“你们高兴的太早了”。
等到真准备开出船坞的那一天,报纸上必然会掀起一片的反对之声,甚至一些实际行动,安抚国民至少还得再敲一笔。
到时候总金额至少是13亿美元现金+7亿美元货物(包含敏感物资),其中现金归唐文,国内得到本就稀缺的进口商品和敏感物资也不亏。
而且现在国内的招商也度过了80年代的小白阶段,90年代末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和远见思维,很清楚如何利益最大化:
他们将7亿美元的家电、电子产品、汽车份额与各个本子公司商议分配:
其中货物是抵扣金额虽然不给钱,但愿意额外钱进口生产线和购买技术和专利,甚至接受通过技术溢价抵扣实物份额。
这无疑也是一种打开市场的行为,毕竟生产线和技术搬进来并不意味着马上百分百国产化,相当多子部件仍需进口和交专利费,只是类似于一种比较深度的控股型合资而已,本子厂商一样能赚钱。
如此一来就变成了皆大欢喜,尤其是许多本子的大公司以及金融家已经意识到下半年的金融风暴将会席卷整个亚州,他们同样不能幸免。
在大萧条的时候能获得上亿美元的国内订单以及持续输血吊着,无疑是个巨大的好消息。
这样一来国内节约了外汇引进技术,本子也不亏获得连续几年的长期饭票,严格来说单单购买裸舰并没付出多大代价。
后续的操作已经用不着赵汉德微操,正打算回首都就接到唐文电话:
“老赵,有笔大生意做不做?”
“不买船,不买超级大炮,真没钱了。”
“不是让你们出钱,是有人想和你们做一笔大生意买东西。”
“多大的生意?”
“先来一百亿。”
“……”
赵汉德不动声色的走到角落,低声问:
“一百亿?你认真的?”
他实在想不到国内什么东西能卖一百亿。
蘑菇蛋?可南洋也不是没有,核潜艇上就至少十枚吧?
难道是df3?不不不,这个可不能卖。
然而唐文一开口就震惊了他:
“250万吨钢铁,50万吨高标号水泥,值不值一百亿?”
“夺少?”
“总共300万吨基建物资,这东西不为难吧?”
唐文要的数字差不多是12座防空塔的需求,但留了些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