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行了,都起来吧,朕知道你二人忠心,并且还是朕的眼目,自然不会怪你们!”刘宏咳嗽一阵,对张让、赵忠摆了摆手道。
张让、赵忠忙对刘宏一阵感谢。
此时,张让、赵忠已经明白了刘宏废史立牧态度坚决,他们不能阻拦了,退而求其次,那么在州牧人选上,两人便不由关注了起来。
“陛下为大汉社稷考虑,只是这州牧人选,还是要慎之又慎啊,便如那四世三公袁氏,陛下,且不能让其做州牧啊,本来其势力便不小了,若是滋生野心,怕是再起祸乱啊!”
“另外,宗正刘焉,自荐交州牧,交州远离中原,乃苦寒之地,倒是忠心耿耿。”
张让对刘宏提醒道,众世家大族中,袁氏最让张让不爽,却是提前给袁氏穿小鞋。
张让既然知道了刘宏要用刘焉的废史立牧之策,便又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夸起来刘焉来了。
刘宏听着张让的话,微微眯起眼睛,点头道:
“让父说的不错,如袁氏、杨氏这般家族显赫,势力庞大者,是不可授予州牧之位。”
“倒是宗正,一心为了大汉,不惜自请交州牧,实乃是忠心之臣!”
张让听着刘宏的话,顿时,忍不住问出了关键问题,道:
“那陛下现在可有想法,该任命哪些人为州牧呢?”
刘宏听着张让问话,倒也没有藏着掖着,说道:
“朕倒确实有一些想法,宗正谏言便是不错。当选派宗室重臣以及朝廷清廉大员出任,安稳地方,监察州郡,若又考虑到如今天下叛乱不少,还需要挑选军中一些能征善战将领出任一些州。可选拔这三类担任各州之州牧!”
“宗室之中如刘焉、刘虞、刘繇等德高望重之士,皆可委以重任。如宗正刘焉,朕自然不可能让其前往偏僻的交州,刘焉曾担任南阳郡守,颇有政绩,南阳郡属于荆州,刘焉可任荆州牧。宗亲刘虞曾在幽州多年,德高望重,深得胡汉百姓爱戴,善抚百姓,因此可任豫州牧,豫州地处中原,距离洛阳不远,是大汉中心大州之一,但也常常受到战乱的影响。刘虞的宽仁政策和善于安抚百姓的能力,有助于恢复豫州的秩序和稳定。”
“宗亲刘繇亦有清正廉洁,素有贤名,就领扬州牧,如此,我大汉有豫州、荆州、扬州三大宗亲就任州牧,在地势之利上,足以震慑天下。”
刘宏说了自己欲选拔任用州牧的三类人选,并首先说了第一类宗亲任命为三州州牧,这让张让、赵忠颇为震动。
无疑,刘宏既然如此就说出来,那么,就在心中差不多定了三州州牧的人选,这令张让、赵忠不仅心中感慨刘焉、刘繇、刘虞的好运。
“陛下,按理说刘虞熟悉幽州,当任幽州牧,但是陛下却安排了豫州牧,陛下可是另有打算?”张让很快抓住了细节,对刘宏疑惑问道。
刘宏闻言,脸上浮现一抹冷笑,道:
“不错,这些外族,屡屡侵袭我大汉,朕又岂能什么都不做?这幽州牧,便是要安排军中将领出任。并不仅仅是幽州一州,并州有黄巾俘虏,又有草原外族威胁,也当有将领担任并州牧。还有凉州,羌族这百年了一直不安稳,凉州牧也需要从军中将领挑选担任。再有就是益州,益州刺史禀报,乱臣贼子王紧在汉中攻城掠地,强占郡县,开垦土地,也需要剿灭,因此益州牧也需要派遣一员忠心的将领担任。”
刘宏一连说出幽州、并州、凉州、益州四州,皆要挑选军中将领担任州牧,既要稳定州郡,又是要对付外族与叛乱,令张让、赵忠看向哪怕病弱,仍然身具天子帝王威严的刘宏,两人眼眸皆充斥一抹敬佩。
跟随刘宏日久,他们对于刘宏的魄力与手段,有时候颇为敬佩,而如今便是。
可以想象,就算是废史立牧,豫州、扬州、荆州三州州牧使用刘姓三名汉室宗亲担任,稳定大汉根基。并州、幽州、凉州、益州四州不稳,有叛乱有外族,挑选任用军中四名将领担任。
大汉七州之地,超过一半疆土的州牧如此安排,大汉又岂会再继续乱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