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情绪,在幕后推手的煽动下,如同浇了油的干柴,越烧越旺。
当天下午,基地中央广场。
两股汹涌的人流,如同对峙的潮水,隔着一道无形的界线。
激烈的言语交锋,互相推搡。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敌意。
一些拥有特殊能力的建设者,周身能量涌动。
冰晶与热浪在空气中若隐若现,危险的气息不断攀升。
一场大规模的冲突,一触即发。
高空中,隐身的李哲冷漠地俯视着这片混乱。
他没有立刻干预,而是对零下达了指令:
“零,锁定目标‘清泉’,调取其所有档案,尤其是机甲师考核记录和项目申请意向书,进行深度交叉验证,重点查证其过往行为模式。”
【指令收到】
【目标‘清泉’,原名杨xx】
【数据检索中……深度交叉验证启动……】
零的效率惊人。
短短十几秒,一份详尽的报告呈现在李哲意识中。
【报告:目标人物在机甲师资格考核及‘第三新东京市’项目申请中,存在系统性舞弊及学术恶意行为】
【一:其核心项目意向书《极端压力环境对建设者行为模式影响的量化研究》,存在严重学术欺诈,为支持其预设结论‘高压环境会显著诱发建设者的破坏性行为’,采用以下伪造手段:】
【1.恶意篡改核心模型:她引用的关键行为预测模型,其核心变量‘环境压力因子(Σp)’本为‘净负荷’指标。杨某某在其论文中,将其参数篡改为代表‘净收益’,彻底颠覆模型逻辑基础,基于此错误前提,其推导出的任何结论均无效。】
【2.蓄意歪曲数据关联性:其使用的行为观测数据,并未明确‘破坏性行为’与‘高压工作’的因果关系,她刻意忽略‘既往行为模式’、‘个体心理阈值’等关键混杂因素,强行将统计相关性解读为‘高压工作必然导致破坏行为’的单向因果链】
【结论:该意向书的核心论点,完全由其恶意篡改和选择性忽略数据支撑,属学术欺诈。】
【二:其机甲师实操考核数据存在37处异常峰值,经模拟还原,均对应其本应导致考核失败的严重操作失误,疑似利用权限或漏洞进行后台数据篡改。】
【三:其网络历史记录显示,曾有三次利用断章取义的录像或片面信息,在公开场合对他人进行不实指控,以达到打压异己或博取关注的目的。】
李哲的眼神彻底冰封,杀意凛然。
这已远非理念之争。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术骗子,一个利用系统漏洞的舞弊者,一个惯于捏造事实、煽动对立的阴谋家!
她试图用伪造的“科学”为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打上“潜在破坏者”的标签,再利用由此引发的恐慌和对立,攫取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种人,其危害更甚于深渊的爪牙!
“零,将核心证据链可视化。”李哲的声音冷硬如铁,“投射到广场中央屏幕。让所有人看清,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其‘专业’与‘正义’的皮囊下,包裹着什么!”
【指令确认】
【入侵公共广播系统…证据可视化模块生成中…】
就在广场上对峙双方的情绪濒临爆炸临界点的瞬间——
“嗡——!”
广场中央的全息巨幕骤然亮起!
屏幕上没有文字,只有简洁有力的动态图表。
第一幕:一个代表“环境压力(Σp)”的红色箭头(标注:本应为净负荷)注入代表“建设者”的方块,方块剧烈波动。旁边,杨薇论文中篡改后的模型:绿色箭头(标注:被篡改为净收益)注入方块,方块同样剧烈波动,下方血红大字:
【篡改核心变量,颠倒逻辑因果,只为炮制预设结论?】
第二幕:密集的调查数据点浮现。
一条粗大的红线强行将“高压环境”与“破坏行为”连接。
同时,数十条代表其他关键因素,如“个体心理基线”、“既往行为史”、“团队协作度”等的蓝线浮现,却被报告粗暴地截断、忽略。
大字浮现:
【选择性忽视关键变量,强行构造单一归因,这是科学,还是精心设计的偏见?】
第三幕:杨薇考核数据中的异常峰值对比模拟还原的真实操作失误画面,以及她过往三次不实指控的网络记录截图。
铁证如山!
整个广场,陷入一片死寂。
前一秒还在高喊“捍卫安全”的激进派成员们,如同被扼住了喉咙,脸上的激愤瞬间凝固,转为难以置信的震惊和茫然。
她们呆呆地看着屏幕,又看向人群中面无人色、几乎瘫软的“清泉”,一种被愚弄的愤怒和信仰崩塌的眩晕感席卷而来。
这不是理念之争的胜负,而是赖以立论的根基被学术的铁证彻底粉碎!
而支持磐石的一方,在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怒吼:
“果然!我就知道是诬陷!”
“学术造假!考核舞弊!还恶意煽动!她根本不配开机甲!”
“严惩造谣者!还磐石清白!还项目公正!”
愤怒的声浪,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地扑向了孤立无援的“清泉”。
“不……不是的!这是污蔑!是伪造的!”
“清泉”的大脑一片空白,她下意识地尖叫着,试图辩解。
“这是男人对我们吹哨人的无耻迫害!他们想让我闭嘴!”
然而,她的辩解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一些原本支持她的女性机甲师,已经露出了鄙夷和厌恶的眼神,默默地与她拉开了距离。
一个骗子,不配代表她们。
然而……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闹剧将以“清泉”被千夫所指而告终时……
“姐妹们!不要被骗了!”
一个“机美先锋队”的领头者突然跳了出来。
它振臂高呼道。
“就算她的论文有瑕疵又怎么样?”
“那咋了?能一样吗!”
“抛开事实不谈,难道那个男的在公共场合做那种动作就没错吗?”
“他们这是在转移矛盾!想用一个人的‘小节’,来掩盖整个男性群体的‘大恶’!”
这番颠倒黑白的言论竟然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响应。
“对!不能就这么算了!”
“惩戒猥琐男!”
“打倒诬告犯!”
“惩戒猥琐男!”
两种完全对立的口号,再次响彻云霄。
真相的揭露,非但没有平息冲突。
反而像是往滚油里泼了一勺冷水,让整个场面瞬间炸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