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四年春(1844年),冯云山、洪秀全、冯瑞嵩、冯瑞珍四人离乡传教。
冯瑞嵩、冯瑞珍两人半途因受不了风餐露宿、路途跋涉之苦,最先退出。
寄居贵县赐谷村表兄家的洪秀全因忍受不了表兄家的清贫生活,以不忍拖累表兄为由,只坚持了三个月便灰溜溜地回到广东。
唯有冯云山一人咬牙渡黔江、跨淥水、深入紫荆山区,脱下长衫,换上短褐,白天为人锄地割草、挑担烧砖、放牛拾粪为生,晚上和当地烧炭工、短工同棚而眠,传道布教。这才打开传教局面,吸引到第一批信徒。
目下拜上帝会能够在潯州府开结果,拥有四千余信眾,冯云山当居首功。
在广西传教布道的四年间,三教九流的人冯云山都接触过。
他是一等一精明的人,彭刚完成父亲遗愿的说法,冯云山自然是不会轻信的。
“你阿爸生前入教是想为你们兄妹消灾祈福,希望你们兄妹一辈子无病无灾,平平安安,祈求上帝保佑你科考顺利。”冯云山没有马上回应彭刚的入教请求,只是和彭刚双目对视,一字一顿地说道。
“入教不是小事,你入教也是为了这些吗?”
冯云山就这么直勾勾地盯著彭刚,盯得彭刚很不自在。
彭刚没有躲闪,泰然自若地迎著冯云山带著质疑和不解的目光,掷地有声地回应道:“阿爸生前未能完成的遗愿,我自然是要替他完成,將弟弟妹妹抚养长大,以慰阿爸的在天之灵。
教主所著三部原道之书,我已拜读过。
凡人肉体凡胎,难免染病。世道浑浊,难免横遭灾祸。
然仙凡有別,纵使天父天兄在天上对凡间作恶的妖邪看在眼里,终究不能过多地插手干预。
我愿投身入教,听从天父天兄感召,涤净世间妖氛,扫清天下污浊。
使凡间的兄弟姐妹皆病有所医,灾有所济,田有所耕,饿有所食,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弱有所扶。”
拜上帝教是冯云山亲手发展起来的,四年来他在广西亲亲自引导入教的信徒不下千人。
冯云山早已练就一身洞察人心的本领,哪些人是真心入教,哪些人是投机取巧,他能轻易识破。
直觉告诉冯云山,彭刚的这番话是发自肺腑的,尤其是当彭刚说出要让凡间的兄弟姐妹皆病有所医,灾有所济等话语时,眼神之灼热炽烈,是没办法装出来的。
只是冯云山总觉得眼前的彭刚与他以前所接触的彭刚判若两人,以他的识人之能竟看不穿彭刚。
“好一个荡涤世间妖氛,扫清天下污浊。让凡间的兄弟姐妹皆病有所医!灾有所济!”冯云山也有些被彭刚的话所鼓舞,拍腿赞道。
传教以来只有他鼓舞別人的份,反向被人鼓舞,这还是头一遭。
“不想你还有这等胸襟!”石达开非常振奋,“入了教,咱们就是真兄弟!我等兄弟齐心!定能涤净世间妖氛,扫清天下污浊!”
“如此说来,咱们以前不是真兄弟了?”彭刚笑道。
“以前也是兄弟。”石达开有些尷尬地挠了挠头皮,难得显露出他的少年心性。
“入了教,咱们不仅是可以交心的兄弟,还是能过命的兄弟,亲上加亲。”
“准备准备,我这就为你洗礼。”冯云山非常高兴,没想到此行竟然还有意外收穫。
拜上帝会教眾虽多,可像石达开、彭刚这样既有学识,又有眼界的教眾却是凤毛麟角。
而对於大清的读书人,拜孔圣人比拜上帝耶穌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