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168章 战略转移

第169章 战略转移

会议召开前,萧国达带著两个暂编营的营长来找彭刚,询问彭刚暂编营的营长算不算营长,有没有资格参会。

萧国达想藉此机会弄清楚彭刚对暂编营的態度。

暂编营到底是裁回男营还是保留编制,抑或是说直接升格为常备营?

五个暂编营一路来的表现都很不错,敢打敢拼,尤其是暂七营和暂八营两个营。

为攻克武宣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两营合计阵亡一百八十七人。

眼下正是用兵之际,彭刚没理由將这些经过实战洗礼,形成战斗力的暂编营重新打回预备役。

彭刚的態度是倾向於將五个暂编营升格为常备营。

“暂编营的营长也是营长,都来一起討论吧。”彭刚凝思片刻,对萧国达交代说道。

“童子营、女营、翁叟营的主要负责人也一起叫来。”

等参会人员到齐,彭刚正式开始会议:“清军包围我们的包围圈已破,秋收也早已结束,大冲附近的粮食都收了上来。

我军营伍人数已逾三万七千人,每天光是米都要吃掉四百多石,再继续留在山里,就算清军不来围困我们,我们自己也会饿死在山里。

接下来何去何从,往何处进军,诸位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如果算上俘虏,彭刚的营伍人数已经超过了四万。

四万人长期窝在山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三线清军破了两线,广西提督毙命。

他们已经打出了一个宝贵的战略窗口,近期清军肯定是没办法限制他们的行动。

现在的局势对他们很有利。

战略防守阶段已经结束,也是时候进行战略转移,前往更广阔的天地。

参会的左军高层年龄都很年轻,普遍在二十岁左右。

这些小年轻除了两世为人的彭刚,其他人一辈子连本府、本县都没出过,见识比较有限。

出过省,见识比较广的人只有罗大纲、苏三娘、邱二嫂、谢斌这几个年龄稍大,天地会首领和绿营军官出身的左军高层。

这些人的想法也比那些相对更单纯的小年轻多。

按理说接下来往哪里进去如此重要的战略决策,是要在总部进行討论的。

彭刚把这件事情放在左军內部进行討论,说明彭刚现在已经有了脱离太平军独自行动的念头。

罗大纲、谢斌等人其实是比较排斥洋教的。

上帝会当初拿下蒙冲王家,把王家祖坟都刨掉的做法虽然让长期受王家压迫的紫荆山会眾大快人心。

可也让非紫荆山籍的上帝会会眾有点反感。

罗大纲和谢斌两人,与其说他们是加入上帝会太平军,倒不如说他们加入彭刚更为恰当。

彭刚要独自行动,罗大纲和谢斌等人不仅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有些高兴。

彭刚也不是没想过和神仙兄弟姐夫商量接下来的进军路线。

只是天国高层的政治斗爭已初见端倪。

上一回彭刚到蒙冲,请求援军协同配合歼灭黔江南岸张必禄所部清军。

彭刚功劳盖过主力部队,其中的几位神仙兄弟姐夫,包括关係和他不错杨秀清都对彭刚心生忌惮。

当时彭刚的左军还只是击溃了西线向荣、周天爵所部的清军。

南线张必禄所部清军的覆灭,彭刚的功劳更上一层楼。

只会让他们更加忌惮。

其实那日走出蒙冲围堡的时候,石达开和彭刚说的也有道理。

紫荆山东面门户风门坳易守难攻。

主力部队部署一个军守风门坳都绰绰有余。

他们完全可以腾出更多部队围歼南线的张必禄。

杨秀清、萧朝贵二人不派中军、前军、右军。只派后军和半个中一军。

很难说没有藉此机会削弱左军以及另外两个非桂平嫡系军的想法。

天国高层的政治架构本就不稳定,天王洪秀全已经被架空不说,还没什么进取心。

眼下还有神权干涉政务军务的隱患。

他的这些神仙兄弟和姐夫,能共苦中苦,难共甜中甜。

外部压力强,身处逆境绝境时绝对可以团结一心。

外部压力小了,局势相对安稳了,还能不能团结,难说。

而现在恰恰是撤离平南县城以来,太平军局势最好的时候。

去蒙冲和他们商量,不仅很难商量出个结果,极有可能在拉扯中浪费宝贵的战略窗口期。

石达开有和彭刚说过把持天国最高权柄的杨秀清、萧朝贵二人厚桂平嫡系兵马,薄非桂平旁系兵马的事情。

歷史上太平军是在进入湖南,得到湖南天地会、矿工支持,进行新一轮扩充后,队伍才达到十万人的规模。

而现在太平军含左军在內,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

虽然兵力比歷史上同阶段时要充裕的多,相应的后勤压力也大得多。

彭刚的左军属於非桂平嫡系兵马。

若后勤紧张,杨秀清和萧朝贵肯定是先紧著自己的嫡系。

即使彭刚和杨秀清私交比较好。

但在牵涉到核心利益问题时,私人交情肯定是要给核心利益让步的。

换做是彭刚自己,也是在左军物资充沛的情况才会匀一些物资给友军。

与其跟著主力走,分配物资时看天父天兄的脸色分汤喝。

不如自己闯出一条路吃肉。

大堂內,参会的眾人议论纷纷,討论来討论去,总结下来主要有四种主张,第一种主张是打桂平城。

桂平是距离他们最近,他们最熟悉的府城。

清军大军云集桂平,桂平城囤积有很多粮秣军需,打下桂平城可以暂时解决补给问题。

不过这种主张最先被推翻。

桂平城的清军守军比左军的总人数还多,城坚炮利,又有林则徐亲自坐镇,攻打桂平风险太高,拿下桂平城的希望十分渺茫,划不来。

第二种主张是沿黔江、柳江水道北上象州城。

象州城的城池规格是州城,要比府城低一个档次。

象州的主要守军是被他们打怕了的临沅镇总兵李能臣所部的滇军,战斗力孱弱,相对而言更好打。

象州城的军需粮秣虽然没有桂平城那么多,可多少还有点,供应他们营伍半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打下象州城,部队和隨军家属可在象州城获得补给休整。

届时根据形势进可北上柳州乃至省垣桂林府。

广西地瘠民贫,粮食最多的三个府分別为桂林府、梧州府、柳州府。

这三个府也是广西境內开发程度和汉化程度最高的三个府。

道光末年桂林一府年征米十二万三千石,冠绝全省,占广西田赋总额的四分之一。

当然,这只是纸面上徵收的田赋,实际上徵收的远比这个数字高。

同时期梧州府所徵收的田赋在十万石上下,略逊於桂林府。

不过梧州为西江商贸门户,商贸发达,每年能收十一二万两的厘金,居全省之首。

经西江转运广东的广西米谷超过七成都从梧州关过境。

比较反直觉的是,儘管广西天灾连绵,粮食告急,饿殍遍野,广西的粮食还是被粮商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至相对而言不那么缺粮的广府地区。

因为广府的粮价要比广西还高40%以上。

柳州府產年征米近八万石的样子,要比桂林府和梧州府都少。

但柳州府是军事重镇,囤积有大量的军粮,军粮储量比较可观。

昔日驻扎武宣、象州周天爵、向荣的西线清军粮食来源除了对武象二地敲骨吸髓外,另一大来源就是从柳州调粮应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