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170章 漫漫征途

“不拆等著留给官府官军造武器打咱们啊?”唐錚催促说道。

“快些!罗副军帅已经派了来催咱们兵工厂了,上头照顾咱们兵工厂,给兵工厂拨了三十艘长船,其他营伍可没这待遇,咱们要一直占著茅坑不拉屎,这船就要被其他营盯上啦!”

铁匠匠头,兵工厂厂长唐錚是广东人,不是平在山人,他对平在山没什么割捨不下的乡土之情。

“拆拆拆!”覃一森咬牙说道,“我相信以咱们彭军帅的本事,要不了多久,就能给咱们兵工厂寻个安稳的地方继续把兵工厂给办起来!”

语毕,覃一森带著兵工厂的匠人们七手八脚地水力锻锤拆卸成零件。

拆卸完隨同兵工厂的钻床、铁料的等物什装上车,匯入滚滚人流中,前往碧滩汛。

山道上早已人声低噪,脚步如潮,三万余左军更营伍的將士、家属正缓缓从平在山中迁移而出,奔赴前方未卜的命运。

女营、童子营、翁叟营与少量士兵、男营预备役青壮组成一股洪流,人人背著沉重的包袱、箩筐、锅碗、布匹、被褥,还有那一小口一小口省下来的粮米以及祖宗牌位等物品,沉沉压在肩头,迈著坚定的步伐往码头汛口方向走去。

牲口夹在人群中蹣跚前行,牛背上是摞得高高的木箱和油布包裹的新銃、火药。

在队伍里,覃一森和唐錚不时能看到掛在担子上的鸡鸭鹅等家禽不断地扑腾,被捆在母亲背后的婴孩发出的哭闹声。

山路陡窄泥滑,前夜还落过雨,不少人打著赤脚,一脚深一脚浅,趟著烂泥行走,小腿被湿漉漉的草叶扫得通红。

左军营伍转移的队伍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对面河河谷营地出发前往碧滩汛,再由碧滩汛或是乘船,或是沿岸步行前往武宣,在武宣稍歇,继续前往象州。

覃一森、唐錚等人的兵工厂匠人走的就是这条道。

另一条则是由大冲附近的营地出发,直接出东乡、三里墟前往武宣县城,在武宣县城附近的码头或乘船,或沿岸步行前往象州城。

隨同大部队一起转移的大冲战俘营的三千战俘走的是这条路。

和寻常营伍不同的是,战俘营有一个暂编营、黔营、以及男营的八百预备役看押隨行。

战俘营的战俘都是经过筛选的青壮,这么好的青壮劳动力,肯定是不能空手走的。

战俘营的俘虏,每个人都背负著五十斤上下的粮食负重前行,一路从大冲步行到武宣县城附近的沿江码头。

战俘管理处的处长刘正浩、副处长陈南山在一营暂编营、黔营和八百预备役的协助下,押著战俘营队伍缓缓出了东乡。

出了东乡,前方道路稍宽,入眼处是望不尽的田亩、林地以及被焚毁的村墟。

再往前走些,便能看到青色的黔江江水在晨光中隱隱泛出的动盪波光。

左营的营伍早已在那里组织集结好船只等待。

一艘艘长船、高帮船、平底船排列於江边,桅杆林立,帆卷如云。

码头上的人虽多,但却不乱,比较有秩序。

在平在山根据地的半年,除了兵工厂的匠营不能动之外,各营伍的驻地不是固定不变的,会不定期地进行转移。

那些看似多此一举,令各营伍怨声载道的移营,就是为了今天的转移工作积累经验。

码头上的左军將士维持著不算乱的秩序,手里拿著名册高喊道:“伤员女人孩子先上!老弱后隨!排好队,不要插队,男营的爷们就別排队指望著坐船了,跟著各自的营伍沿江岸走,从这儿走到象州也就七八十里地,累不死爷们儿。”

船只一艘接一艘载满,缓缓逆流而上,向象州方向徐徐前行。

来到码头,在黔营士卒的指引下,把肩上的粮袋卸到指定位置,前绿营副將常胜望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船队与岸上的队伍不免心生感慨。

“不用棍鞭,左军的老弱妇孺转移可比很多绿营行军还齐整有秩序,张军门败於彭刚之手,败得不冤枉。”

一旁的前古州镇总兵李瑞则嘟囔道:“是去象州.左军速度真快啊,这么快就拿下象州了,常胜,你说他们接下来是不是要打柳州和桂林?”

“肯定是会打的,不打柳州和桂林,哪来的粮食养活这么多人?”常胜说道。

战俘营的俘虏只要不偷懒,好好干活,每人每天都能领到一斤四五两的米,左军正军每人每天能领到的口粮肯定是二斤往上。

左军各营伍所需的口粮,肯定不是一个小小的象州城能满足的。

说来也讽刺,绝大多数绿营俘虏,在左军战俘营的餐食竟然要比在绿营的时候好,每天都能吃个六七成饱。

战俘营管事的处事也公道,不少战俘已经萌生加入左军,跟著左军乾的心思。

“桂柳皆有重兵,城高池深,你说他们打得下桂林和柳州吗?”李瑞喃喃道。

“咱们最好希望他们能打下。”常胜笑道。

“为何?”李瑞不解道。

“你带苗人带得脑子都不灵光了?”常胜笑道,“他们打不下柳州桂林,咱们可就得跟著挨饿。”

两人正操著西南官话閒谈的时候,陈南山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出现在他们身边,喝令道:“你们两个嘟囔什么呢?隨我拉縴去!”

李瑞和常胜被陈南山挨训后立马缄口,跟著陈南山一起拉縴去了。

他们两个投降前一个是总兵一个是副將,是各自镇协数一不二的人物。

没曾想居然会有被一个前绿营千总使唤著去拉縴的一天。

李瑞摇头哂笑,总觉得造化弄人。

按理说他一个堂堂总兵被使唤去拉縴,这等奇耻大辱他应寧死不从。

不知怎的,这一刻李瑞脑子里突然冒出战俘营的小先生经常掛在嘴边的劳动最光荣,不劳动者不得食之类的口號,倒觉得拉縴也没什么不好。

以往乾重活给加餐呢,拉縴肯定算重活。

长船上,覃一森裹紧装著祖宗牌位的包裹,抬头瞥了一眼江岸边喊著號子拉縴的战俘,望著渐行渐远,祖祖辈辈生活的平在山,视线逐渐变得模糊。

不知此次离开,余生是否还有机会回到平在山。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