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173章 兵分两路

“天父天兄佑我天国。”萧朝贵大喜过望。

儘管还不能篤定林则徐是不是已经死了。

但东线清军兵力大幅减少,战斗力出现明显下滑是不爭的事实。

黄文金、林凤祥的佯攻尚且能破敌营。

若他们主力全力攻击风门坳外围的清军防线,定能大破清军,挣脱清军的束缚再度东出紫荆山。

为避免亲属遭到清军的迫害,太平军实行的是合家从军制。

太平军主力含老弱妇孺在內,有八万多人。

蒙冲、三江一带的太平军主力,面临的后勤压力比左军更大。

太平军主力正军牌面每人日给米一升(清代1升米≈1.5市斤),牌尾、家属酌情削减。

人均消耗要比左军少得多,可架不住主力这边人多。

光是一天就要消耗七百多石粮食,两千斤盐。

说来也讽刺,目前太平军主力唯一获取粮盐的渠道居然是从清军手里头买。

可清军卖给他们的那点粮盐平均到八万人身上,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天国各个圣库战前囤积,战时缴获的粮盐这几个月来坐吃山空,所剩无多。

库存已经见底,只够支撑十一二天。

即使风门坳的清军没有分兵,杨秀清、萧朝贵他们也要想办法突围就食,养活八万多人。

从今天佯攻清军营地,清军的糟糕表现来看。

清军对太平军的围堵名存实亡。

从理论上来讲,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皆可突围。

当然,也仅仅只是在理论层面而已。

主力部队进军,还是要儘量往沿途產量地多的地方进军,以获得补给。

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了桂林上。

“我军粮秣所剩无多,清妖眼下不堪战,正是我们天军突围就食,补充粮草的良机!”冯云山说道,“为今之计,以北上桂林为宜。”

几乎全部的太平军高层都將目光锁定在桂林上,不仅仅是因为桂林是省垣,拿下桂林,於太平天国而言有很强的政治意义。

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广西土地瘠薄,粮食產量有限,桂林府是广西最主要的產粮地。

只有桂林具有长期供养八万多脱產者的能力。

“桂林粮多,我赞成向桂林进军。”韦昌辉赞同进军桂林。

其余的几个天国高层也对进军桂林没有异议。

唯一存在的分歧是紧隨左军之后,由黔柳水道途经柳州进入桂林,还是主力部队另闢一条进入桂林的路线。

彭刚拿下象州后给他们来过信,已经告知了几位天国高层左军在象州没有获得多少粮草。

部分天国高层觉得彭刚担心主力部队也走黔柳水道,要分粮给主力部队,彭刚不想分粮,所以捏造了象州城少粮的说辞,好让主力部队望而却步,左军独吞象州城的粮食。

不过杨秀清、冯云山、石达开等人皆认为彭刚虽然比较独断,不合群,但还没那么自私。

当初破三里墟,左军缴获了大量粮秣乃至重炮,彭刚非但没有独吞,藏著掖著,反而大大方方地主动和主力部队分享。

彭刚为人没那么自私,不会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誆骗他们。

彭刚来信说象州少粮,象州那边大概率確实是没多少粮食

“象州少粮,左军已走黔柳水道,清妖也分兵追击左军,我们不宜再走黔柳水道,我们若合兵一处,清妖也会合兵一处一直追著我们打。”杨秀清对著彭刚送给他的舆图思索著主力部队的进军路线。

左军能走黔柳水道那是因为左军有两个水营,有比较多的船只。

主力部队在撤出江口圩、新圩,撤入紫荆山后,大部分船只也都丟了。

他们主力部队若想走水道,必须先想办法弄些船。

非要走黔柳水道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走这条道,前头的左军肯定把沿途好打的城池都打了,沿途能征买的粮食都征买乾净了。

届时主力部队的补给要看彭刚的脸色。

从心理层面而言,这对於执掌主力部队,向来高傲的杨秀清和萧朝贵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主力依靠偏师,给偏师做陪衬,这像是什么话,天父天兄的权威何在?

“圣库中的存粮也不足以支撑我们走到桂林,前往桂林之前,我们需得补充粮食和盐。”石达开补充说道。

太平军粮秣无多,行军粮食消耗只会更大,现有的存粮肯定不够吃。

前往桂林之前必须打下几座城池补充粮秣军需。

“清妖的大部分粮秣囤积於桂平城內,桂平城肯定有粮食,清妖战力陡降,不如趁此机会直接拿下桂平城?”萧朝贵想打桂平补充粮草。

“桂平重兵云集,短期內拿不下,我们的粮草只够支撑十二三天,十二三天后如果拿不下桂平城,我们八万多张嘴巴吃什么?”杨秀清摇了摇头。

他们现在索要考虑的不仅是能不能打下桂平城,而是能不能迅速拿下桂平城。

攻城一直是太平军的短板。

桂平城重兵云集,有重炮,杨秀清没有短时间拿下桂平城的把握,觉得攻打桂平城太过冒险。

至於在桂平城外围的村墟征买完粮草前往桂林,也不可能。

近十万兵丁乡勇在潯州府待了一年,潯州府境內的粮食能征能抢的粮食早被太平军和清军搜罗得一乾二净了。

潯州府境內压根搞不到多少粮食。

“不如沿潯江东下攻打藤县、苍梧(梧州府府城)?”石达开指了指地图上的藤县和苍梧说出了他的想法。

“清妖虽也在藤县、苍梧征粮,不过藤县和苍梧毕竟没被战火波及,粮食肯定比潯州府多。清妖的重兵聚集於桂平,藤县、苍梧防御空虚,没有重炮,梧州协参將成安所领的一营梧州协,至今仍旧滯留桂平。藤县和苍梧打起来也比桂平城容易,不致城没打下,咱们就断粮了。”

杨秀清讚许地点点头:“达胞的想法较为稳妥,藤县咱们肯定拿得下,打苍梧的把握也比打桂平大。

如能打下苍梧,我们便由桂江(潯江-西江支流)乘船北上,攻昭平,取平乐,直趋桂林,同左军匯合。若拿不下苍梧,便打下藤县得了粮秣后北上永安、荔浦,於永安、荔浦稍稍歇息,再北上桂林。”

诸位军帅中,杨秀清觉得除了他和彭刚之外,就数石达开最有带兵打仗的天赋。

石达开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能不能短期之內拿下苍梧城,杨秀清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藤县县城,杨秀清还是有信心在短期內拿下。

只要拿下藤县,即可暂时缓解太平军盐粮即將告罄的燃眉之急。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