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三亮
“老亮罗泽南虽然中年才得中生员,但其文武双全,常年於湘乡、长沙等地坐馆授学,尤擅兵事,好练勇,门下高足弟子甚多,连曾侍郎的弟弟都是他的弟子。
刘蓉乃湘乡一处士,曾同曾侍郎、罗泽南讲学,好钻研经济之学。”
刘炳文向彭刚简略地介绍了老亮罗泽南和小亮刘蓉。
罗泽南是实际意义上的湘军缔造者,门下高足眾多,后来的湘军名將王錱、曾国荃、曾国葆、李续宾、李续宜、李杏春、罗信南等湖南诸生都出自罗泽南门下。
湘军所谓的书生领兵,领兵的书生可不是寻常的书生,而是熟读兵法,有练勇剿匪经验的书生,非纸上谈兵之辈。
只是罗泽南苦心孤诣,耗费多年心血培养的这些学生,最后被曾国藩摘了桃子,这些人都成了曾国藩的班底,成就了曾国藩。
湘军之中的翘楚老湘营,便是王錱练出来的。
曾国藩善擅驭人不擅兵事,两度被太平军打成了跳水健將。
如果没有这些人,曾国藩的湖南团练即使办起来,和其他省的团练不会有太大区別,成不了支撑清廷江山,影响乃至左右了近代史的那支湘军。
至於刘蓉,偏文才,能有资格同曾国藩,罗泽南一同讲学,想来是有些学问的。
“今亮呢?”彭刚略略了解了罗泽南和刘蓉,问及今亮左宗棠。
“今亮左宗棠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世所罕见。別的本事不说,单说这舆地之学,湖南恐怕无人能出其右。”提及左宗棠,刘炳文有些酸溜溜的。
“老亮罗泽南、小亮刘蓉或许有湘人自吹自擂之嫌,难免言过其实。今亮左宗棠能得陶公託付,能与林公通宵抵足夜谈,惊为当世奇才,定是有真才实学的。”
刘炳文对左宗棠的评价要远高於罗泽南和刘蓉。
刘炳文认为罗泽南和刘蓉不过是生员,名声再响,难免有湘人吹捧之嫌。
而左宗棠,是得到了林则徐和林则徐的领导、他刘炳文的偶像陶澍的认可。
陶澍甚至不惜屈尊与左宗棠结为儿女亲家,將儿子託付给左宗棠,说明陶澍对左宗棠非常看好。
陶澍和林则徐都是嘉道两朝比较务实的疆吏,能同时得到陶澍、林则徐的认可,想来盛名虚士的可能性很低。
“若他真有古亮之能,行刘使君三顾茅庐之事,许他丞相之位,聘为幕僚,为左膀右臂,未尝不可。”彭刚说道。
他所熟知的那个左宗棠更多的是已为疆吏,晚年抬棺收復西域,功成名就的那位民族英雄左宗棠。
尚未平步封疆,很可能还没入幕当幕僚长的左宗棠有多大能耐,彭刚心里也没底。
只是刘炳文说得也在理,陶澍和林则徐同时看走眼的可能性很低。
陶澍是湘人,林则徐可是闽人,林则徐和左宗棠没有同乡之谊。
或许由西域返乡途经湖南,接见左宗棠,林则徐最初只是看在老领导的面子上或者单纯对左宗棠感到好奇。
不过两人能在船上聊上一整晚,说明左宗棠的肚子里多少是有点东西的。
“这人脾气大,听说脾气也很古怪,恐怕请不动。”刘炳文微微摇头,不认为彭刚能请得动,驯服左宗棠这匹烈马。
盛情聘请左宗棠入幕的疆吏不少,左宗棠迟迟不愿入幕为宾,眼界想来很高。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