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235章 满满一江的短毛!

第236章 满满一江的短毛!

现阶段的清廷仍旧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统治秩序尚未崩解。

一个大一统王朝,即使步入末期,行政成本极为高昂,但架不住体量大。

其所能动员人力物力財力,远非目前的太平军所能企及。

围攻全州城的清军兵勇,除了仓促调集动员的兵丁团练素质极为低下之外,从表面上声势还是非常唬人的,有二万余之眾。

想必周天爵、向荣等人,已经把广西境內能抽调的兵勇,全都抽调得差不多了。

规模体量唬人,这是清军兵勇最后拿得出手的优点了。

彭刚这次带入全州接应冯云山的常备部队有三个老营,四个暂编营,劈山炮连,这些部队全是满编,每营配备有刚刚组建不久的营属劈山炮排和抬枪排,总兵力合计近六千人。

尚未正式入编,隨行充当辅兵,以战代练积累实战经验的湖南新兵亦有七千余人。

算上冯云山南殿兵马,並韦昌辉、石达开留给冯云山断后的辅殿、翼殿兵马。

此次战役在兵力投入上,太平军和清军大致持平,清军的兵力会稍多一些。

参战部队於零陵城集结完毕,沿著湘江向全州城进发。

清廷虽然帐面上有六十万绿营,但清廷对绿营制军亦是提防戒备,成日担心绿营造反。

有意让绿营分散零星驻防,削弱绿营的大兵团作战能力。

平时上千號绿营兵行军的场面都很罕见,更不用说上万清军一起行军。

左宗棠和郭崑燾还是头一回见到上万较为精锐的军队行军。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这是一支旌旗万重、行进有序的雄师。

即便是只接受过不到两个月训练的湖南新兵,精气神都要比清军好得多,丝毫没有垂暮衰朽之气。

晨雾未散,江面苍茫,一列列战船破雾而行。

船队中最为显眼大船,即是彭刚的北王坐船。

北王坐船高耸的桅杆上悬掛的北王大纛旗迎风猎猎飞卷,颯颯作响。

北王坐船的前后,是四百余艘隨行的兵船、粮船与战船,排列如云,浩荡不绝。

沿途有不少湘江两岸的百姓聚集在江边堤头看热闹,远望江心,但见百舟竞进、鼓声如雷、逆流爭波。

每艘舟船上皆载有系红色领巾,戎装整肃的左军士卒。

舟船之上刀枪火器齐列,鲜有人高声喧譁,惟听得櫓声阵阵,鞋履踏板。

负责操船的水兵们或是奋力摇櫓,或是抡篙撑江。

船队前端,是由多艘装载劈山炮和抬枪的战船负责开道,虽逆流而行,然太平军水营久经锤链,上行有序,如鱼穿急浪,无有滯碍。

“北王既言魏默深《海国图志》谬误之处颇多,北王何不亲著一部著述,向海內有识之士介绍海外诸国的风土人情?”

看腻了左军行军,郭崑燾进入前舱,忍不住打断了正在向左宗棠解释什么是羊吃人的彭刚。

“这可是造福天下,彪炳千秋的大好事。”

彭刚的两本地理著述,郭崑燾这些天来已经看了不下数遍,只恨太少,觉得看得不过癮。

湖南僻处內陆,消息较为闭塞,令人耳目一新的舆地书籍很鲜见。

郭崑燾希望彭刚能像魏源写海国图志一样,写一部大部头的书。

实在不行,像介绍《沙俄志略》一样,將其他国家也一一拎出来单独出一套志略也好。

“左先生,你不迂腐,可你的学生怎生如此迂腐?”彭刚无奈地笑了笑,摇摇头说道。

“仲毅,你莫不是忘了北王是做什么的了?著书不过是人家的副业。”左宗棠忍不住揶揄道。

“不是我不愿编书,除却你们湖湘经世派中的部分人,又有多少人对天朝上国以外的世界感兴趣?不是我看不起天下士子,恕我直言,天下士子多耳目塞听之辈,愚不可教。”彭刚端起茶盏饮了一口茶水,缓缓说道。

“我对魏默深是极为敬佩的,他能编出《海国图志》这部近百万余言的煌煌巨著已是不易,其中虽有谬误,却也是难得的好书。

再者,书中谬误多,也不是魏默深的错,错在清廷,假使魏默深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信息渠道,我相信魏默深能写的更好。

仲毅,我且问你,《海国图志》最终刊行了多少本?”

倒不是彭刚不愿意编书,即便是为了自己的那些学生,彭刚有时间也会编写一部系统完整的地理教材。

但为传统的士人阶层专门编书还是算了,他们压根没兴趣看。

魏源的《海国图志》至今刊行不过千本,数量还没小日子的盗版印製的多。

不改变他们的观念,有再好再多的书他们也不会多看一眼。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